浅谈乐读与乐写的培养

时间:2022-10-26 06:04:49

摘要: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通过图书馆、图书角、课前故事、写日记、读文章、细改周记、创作诗歌等方式,引导学生快乐地阅读与写作。

关键词:乐读;乐写;广开渠道;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071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双翼;读与写的能力强了,语文这只“雄鹰”才能够“飞”起来。让学生乐读又乐写,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苦心孤诣想要达到的目标。可以这样说,只要学生乐读又乐写,语文教学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学生在愉快的读写实践中能够获得种种语文素养。教师稍加点缀,语文教学之树便能开出芬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除了在常规教学中,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吸引学生乐读乐写之外,还广开渠道、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喜爱阅读和写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乐读的培养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量逐日激增,学生必须掌握过硬的阅读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其次,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想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章,所以培养学生乐于阅读的习惯意义重大。

七年级学生可塑性极强,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其发展前景是未可限量的。

首先,笔者根据学校靠近县图书馆的特点,要求每一个学生办一个借书证。笔者告诉学生,是聪明人就应该充分利用身边一切有利的条件。你只要交30元押金,几元工本费,就可以尽情享用价值数百万的图书馆了,何乐而不为?并且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把适合学生阅读的(趣味性较强的或容易使学生感动的)书籍介绍给学生,如《鲁滨孙漂流记》《读者》《中学生》……于是,绝大部分学生都很积极地借阅图书。

其次,笔者在班上设立了一个图书角,把自己订阅的《少年文摘报》、几间学校的文学刊物、剪报本、与课文有关的书(如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丰子恺作品集)放在上面,供学生阅读。上课前或放学后,读书角中总有好学的学生在徜徉留连……

再次,在语文课上开展“课前小故事”的活动。每节语文课前按座号轮流讲一个有意义的小故事,要求不超过三分钟。学生为了能在教师、同学面前露一手,都积极地查阅书报,认真辨别、筛选,从而阅读了大量文章;通过演讲,全体学生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与教益,同时提高了欣赏能力,一举多得。

最后,笔者经常给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一直坚持给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用高尚的作品鼓舞人”,极大地感染了学生的心灵,远远超过各种“说教”,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并且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可以说,这是李老师的教育教学取得辉煌的“法宝”,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二、乐写的培养

七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很是参差,有过半的学生有抄袭或过度模仿的坏习惯,不敢“我手写我心”,畏“写”情绪不少。写作能力绝不是朝夕之功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依靠平时点滴积累,渐渐丰厚起来的。

为了让学生从“怕写”转为“乐写”,除了引导学生喜爱阅读之外,笔者还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写日记以及爱写文章。

对孩子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拿出自己的十多本日记本以及《鲁迅全集》之日记篇、两个昔日优秀学生的日记,告诉学生写日记对人生、对写作有莫大的益处,并选读一些精彩篇章。之后要求每个学生设一个日记本学习写日记。开始要求较松,能写就行。渐渐提高要求,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内容集中一些;要有一定的意义,不能太平淡。笔者答应学生不看他们的日记,因为他们大喊“隐私”!检查时,笔者只是翻一下,看看日期及页数而已,从而保护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笔者还在两个班都设立了“班级日记”,按座号轮流撰写,主要记录班里当天发生的事情,为今日的青春岁月留影。由于纪念意义重大,每位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都满腔热情地撰写,乐写不疲。

一个月后,绝大部分学生都爱上了写日记,把日记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向它倾诉每天的喜怒哀乐,记下青春每一天。

其次,除了布置作文之外,还布置周记并详细批改。

一学期八篇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足够的。周记是一个很好的练笔途径。笔者让学生自由选材,学生基本都能够有感而发,选取一周中自己印象最深、最想讲的内容来写。为了激发其写作热情,笔者每篇都写下热情的批语:或赞扬他选材独到,或支持其观点,或向他提出忠告,或解答其疑难,有时当一回心理医生,有时做一下业余法官……这样,周记的质量日益提高,写作兴趣日渐浓厚,写作水平亦水涨船高,令人欣喜。

第三,引导学生创作诗歌,设立“诗歌汇编簿”。

笔者利用自己爱好诗歌的特点,引导学生创作诗歌。美学家朱光潜告诉我们,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诗歌外的文学体裁都和诗歌有着莫大的联系。如果懂得了欣赏诗歌,那么,欣赏其他文学体裁也就相对容易了。同样,学生如果能够把诗歌写好,再写其他体裁的文章,亦相对容易了。为了激励学生的写诗热情,笔者安排两个班合用一个“诗歌汇编”本,这班写了给那班,轮流拜读和写作。好胜心促使学生你追我赶,争相写作。笔者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可写古体诗,可写自由诗,可押韵,可不押韵,两句也行,一百句也可以……并且选出优秀作品在两个班宣读,好诗共欣赏;然后推荐到校刊以及其他报刊发表……学生写诗的劲头持续不断,涌现出七八个佼佼者,能够写出这样优美凝练的句子――

“即使身旁无知己,明月清风两相陪”

“月形千变色不改,皎月倒影留水中”

“青山绿岭白云垂,一碧万顷天如水”

“不畏风尘布头身,只缘胜利属十三”

就这样,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与写相辅相成,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苦学语文为乐学语文。

学生乐读与乐写,是语文教师最大的心愿。只要我们肯花心思去研究、探索,Y合社会、家庭、学校以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角度、多渠道地去实践,就一定会实现“学生乐读乐写”这个宏伟的目标,使语文教学之树开出更加芬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冈县城东中学 511600)

上一篇:运用非语言教学手段,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下一篇:用爱照亮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