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生作文能力的评价体系建构

时间:2022-10-26 05:46:13

中学生学生作文能力的评价体系建构

摘 要: 本文探讨如何在新课标课程评价理念的指导下建构一个全新的合理的中学作文评价体系,推动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从而建构师生互动、民主的教学模式,促进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学生 作文能力 评价体系

中学作文教学在语文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恰恰是无数老师和学生的软肋。因此,如何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水平便成为众多教学研究者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传统的作文评价一般仅仅是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只评人不评文,而且评价的内容、主体、标准、方式、效应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单一化、模式化的弊端。根据新课标的建议和要求,对中学生作文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效应等方面建构、完善。

一、评价内容的立体化

这里所说的“立体化评价”是我们依据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规划的作文评价内容的基本框架。

“立体评价”意在强调两个层面的特点:

其一,从宏观上讲,我们除了要关注学生获得写作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重视文本以外的过程和方法及流露其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知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新型的发展性作文评价关注得更多的是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传统评价过于关注结果,面向“过去”,忽视了被评价者在活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了对日常学习活动的评价,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重视结论忽视过程,不能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不利于良好品质的形成,限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新课标之所以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因为中学生尚处在青春萌动阶段,各方面还不成熟,思想上极易波动。教师以心灵建筑师的身份参与其中,一方面可以为其“排忧解难”,疏通“淤塞”,另一方面有利于陶冶情操,有利于良好品质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以尽教师“传道、受业、解惑”之职。此外,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从评价的整体性来看,还应包括素材的积累、创新的程度、修改的质量等方面的内容。只有重素材的积累,才能克服现今学生作文中“假、大、空”的现象,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只有重创新的程度,才会逐渐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升华,进而成为创新型人才;好文章大多是改出来的,只有重视修改的质量,才能让学生在反复摸索中掌控方向,学会前行。这样建立的才是一个多方兼顾的动态评价体系。

其二,微观上,关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不应该只针对他的课内外习作或考试作文,还应该将其范围扩大到平时与作文学习有关的一切学习成果,如日记、周记、随笔、读书笔记,甚至是凡人睿语。新课标建议,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还包括对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这些日记、周记等学习成果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体现,要把它们视为对学生的评价因素之一。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作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它是针对作文教学中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而言的,指的是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只对学生的某一方面进行单一的教师评价,而应该用宏观的视角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单调、苍白的单一教师评价很难扩大学生想象的空间。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写作主体的参与、互动,强调写作过程中自评与他评的结合,这样既体现了对主体的尊重,又畅通了信息反馈渠道,实现了评价信息的多元化、多向化。

新的评价机制在评价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扩大评价主体,多方参与,每个人的评价侧重点和层次性有所不同。这样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活动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过程,又在相互沟通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其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其不断反思、改进,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评价标准层次化

由于中学生在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发展潜能、个性特长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不同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评价的标准应该有层次性。在评价中,要坚持个体化和多元化的原则,每次训练把相对突出的能力训练点作为评价的重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客观准确地把握不同学生的特点,要因人、因文而异,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尽量增加几把评判的尺子,而不要按整齐划一的标准衡量。正如著名教师张万化所说:“不要用经验作为评价未来的唯一准绳,不要因为我们的迟钝否定儿童新奇的故事,不要过分强调合理性而扼杀孩子大胆新奇的想象。”有经验的教师会像沙里淘金那样,含着希望,耐着性子,用“显微镜”和“放大镜”捕捉那些“一无”中的“是处”,一经发现,便立刻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赞扬,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写作热情。

四、评价效应的互动性

传统的作文评价效应往往是单向性的,教师批改作文往往煞费一番苦心,学生用眼一扫后便抛之脑后。就像学打乒乓球一样,教练员讲解示范了要领,学员练习了,教练也对其作出了评价,而学员却缺失了重新练习的环节,没有领悟其精华,给予反馈性的信息。双方表面上有来有往,但实际上却是自言自语,缺乏互动的对话交流,这就是作文教学中至今仍存在的假对话。长此以往,即便是超级教练加天才球员恐怕也难以提高。一篇作文的评改不能一次就定性,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甚至还可以写一篇写作后记。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深入反思,使作文渐趋完善。修改可以促成优秀作品的产生。因此,师生双方都必须关注修改,使之由单向的流动变为互动的对话。因为它不仅是对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关注,能够促进作文教学和写作的双重提高,而且体现了新课标对“过程”进行评价的要求。

上一篇:构建高中数学 “五环导学” 教学与小组学习合...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异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