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维在室内设计的应用

时间:2022-10-26 04:43:50

哲学思维在室内设计的应用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环境、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人的哲学思想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能够得到很大的启发作用,如庄子的“变与不变”哲学思想。本文就庄子的“变与不变”哲学思想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室内设计;哲学思维;应用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庄子“变”与“不变”

庄子所有的思想智慧皆体现于把它作为倡导的人生观。这种观点取法于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由阴阳发端,继而顺延出“有”、“无”、“变”、“不变”、“虚”、“实”等诸多的二元论为中心的观物方法。这些称谓本身不存在高级、低级或好、坏之分,只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具体到人类活动亦即行为方式的不同。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本质,所谓“内方外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关键是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才能更进一步。

《庄子》中《知北游》里有这样一段对话:颜渊请教于孔子:“老师说过,不送往,不迎来,请问具体是讲了什么道理呢?”孔子回答说:“以前的人与现在的人的最大区别在于“变化”,以前人们总是由外物变化,内心却能保持不变,而现在的人则相反,往往内心总是发生变化,却不能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而前者正是因为内心保持不变,因此才能随外物变化而变,既能安于变化,又能安于不变化。圣人同万物相处,不伤害万物,因此万物也伤害不了他,快乐与悲伤都会来临,来临时我不抗拒,也抗拒不了,离开时也无法阻挡”。

因此需要我们做到外化而内不化。而庄子在《天下》里说到,他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这种人生态度,正式外化的体现,因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便可以不轻视万物,不责怪外人的是非。心随着外物变化而保持自省。在《养生主》里也提到,“安于时机,顺应变化,如此便可不被哀乐所影响,随遇而安。为人处事莫不如此,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本质(或言原则),所谓“内方外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关键是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才能在认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按此原则,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实物外观的审美需求,更要注重内、外部空间的布局与分割,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设计师的作品往往以实体的空间形式存在,而空间一旦落成将很难再进行大规模的改变,因此设计师要保证空间外部、室内空间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融合性,以至于可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室内设计中的变与不变思想体现在实体建筑与虚景之间的相互结合,通过虚与实的变化,来完善空间效果及功能。例如空间与光线的结合,伟大的设计师贝聿铭 “让光线来设计”、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等,无不是将庄子“变与不变”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二、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变”与“不变”――“实虚”变换的结合

从庄子“变与不变”的思想,可以联想到室内设计中的虚实结合,通过光影、材质、景物摆设的不同,塑造出虚实结合的空间体态,而在保持本质功能与结构等不变的基础上,通过虚实的变化,营造空间的丰富感与氛围。

室内设计中的实,指的是那些实实在在的有形的东西,例如建筑结构、室内家具,室内摆设等等。而虚则是指没有实质形状的那些,例如灯光、影子、虚空体等等。通过实与虚的相互结合,巧妙转化,将空间变得动感活力,丰富室内空间。在我国古代,虚实手法的运用是十分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院落布局等,古人是十分擅长通过虚实表现丰富的意境,讲究“写意”的效果。虚实手法是一种特殊的诠释空间意义的方式,古人对虚实的理解、运用,对现代室内设计来说具有丰富的借鉴价值。

(一)空间的“实”与“虚”

实空间与虚空间这两大要素结合构成室内空间。对于范围明确,封闭密封的原结构空间,为通常所说的实空间,实空间是厚重的;而虚空间则是指那些范围没有明确划分,处于实空间之内的虚拟空间,或者说虚空体。虚空间是轻快的。在室内设计中,虚实空间相辅相成,虚空间依附实空间存在,实空间因虚空间而生辉。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对虚空间的合理设计,达到对实空间补充的效果。这里的虚与实是一对既抽象又概括的范踌,室内空间的完整性体现在对虚与实的巧妙的艺术处理中。

(二)“实”、“虚”的功能

在艺术形式美法则中,实间接提示,暗示了所要表达的虚。空、白、空灵,无都可以被称作虚,虚是既在设计之内,又在设计之外,相对较为抽象,不容易被感知,是无形的。实是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用一定的外在艺术形式直接塑造出对于审美的认识体验,相对容易感知,是有形的。空间中的隐藏与显露也是对虚与实的一种表现,通过隐藏达到,若隐若现,曲径通幽的效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而实空间能被人们直接感知,给人以沉稳踏实的感觉。

中国传统的室内布局经常运用墙中有窗,窗外有景,室里有画,画里带意的手法营造室内氛围,而这一列手法,都是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通过虚与实的变化,将室内空间由静变动,带给人想象,从而深刻领会其意图,产生无尽的趣味。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我们多次看到了作者对与人物室内布局的描写,虽然是为塑造人物性格而描写,却让我们从中窥探到了古代室内布局表现,经常运用隔断,窗棂,盆栽,有反射功能的铜镜,以及水等来塑造空间的虚实关系。

正是通过实空间的沉静与厚重,让人们感受到虚的轻盈与灵活。随外界自然环境而产生内部虚实变化的空间,通过内部空间虚实对比而与外环境相容,丰富内环境,这些都是虚实运用的魅力所在。

现代室内设计中,虚实表现手法很多,如玻璃面上镶嵌镜面玻璃,从而达到室内空间景物的重复与映射,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意境。如图1 中所示。还可以通过照明的重点投射、光线强弱与色彩来分割室内空间,从而达到虚实相应的效果(图1)。或利用隔断、屏风、格栅、帷幔等,空间通透隔断(图1)亦可造成虚与实的空间对比,产生心理上或感觉上的意象。

图1 室内设计通过利用玻璃镜面、灯光、隔断、盆栽等强调虚实关系

(三)现代室内设计要素及其实虚关系

点、线、面是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通过这些要素改变室内设计疏密集散与大小高低,在参与室内构图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虚实关系。

点是构成其他形态的基础,他能够将视线集聚。通常在室内设计中,为了营造虚实关系,将点与大面积背景的颜色、纹理、材质等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大面积的白色涂料墙面与小型工艺品摆放为例,在这里工艺品装饰可以看作是实,大面积的墙面则是虚,这样的对比,点的效果就会将人们的视线聚集,在趣味中点停留,继而产生所在范围的中心效应,引导人们的主要观察方向。

线可由两种方式产生:点的移动和面与面的交界。线相对于点来说,在空间中具有较强的视觉感。所以,线的运用能对空间产生显著的视觉效果。例如日本的建筑设计,常采用直线条的设计,给人以简洁精致的感觉。而线条又分为“实线”、“虚线”。“实线”是空间形态之骨骼,而“虚线”是不明显的,不易被直观感受的,例如室内材料的纹理。室内空间设计正是通过虚线与实线的长短、粗细、色彩、质感的不同组合来构成。

空间是由面的组合而来,而面正是由线的组合而产生,室内设计中,面的虚实关系主要通过其主从关系与塑造详实来体现。进入一个空间,人的视线停留是有主从关系的,有的地方停留的时间长,也就是主要的视觉范围,这便需要作为重点视觉设计的面,而视线停留较短的面,则用简单,淡雅的色彩与形式修饰即可。伴随这种变化,人们的视觉。心理也会收放自如,易松易紧。现代被人们所推崇的简约设计,正是利用了面的这一特性,将墙面,天花,地板仅仅作为背景的“面”,代替了“面”的复杂装饰处理,由此一来室内精致品味的陈设得以完全展现。人们在对室内进行装饰和布置时,大胆运用虚实处理,根据设计者的偏好,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室内空间的形态也是重要的要素,围合或通透,集聚与分散,紧致与疏密都是通过点线面三要素的变换而来。然而还有一些其他要素同样产生对室内空间虚实对比关系的强化,例如光照的变化,影子的变化,材料的不同等等。

空间设计塑造组合的材料中,较为特殊确有着重要作用与可塑性的是光。这由光的无形形态确定的。光线的运用,经常达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很久以前,古代人就开始通过光影的变化来丰富室内空间的虚实对比,在中国,古人强调物我关照,贴合自然,从一些古代室内装饰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通过镂空的窗户,屏风,博物架等通透造型的影子来塑造幽静典雅的室内环境,并且由于所映射影子的变化与花纹形态来丰富空间。而西方的古建则喜欢运用明快的直射光线,直射光的锋利与动感对应空间的静止使空间产生强烈的光影效果,因此西方古典神庙和教堂总能给人带来奇幻特效。以古罗马万神庙为例,直径十米左右的镶嵌在穹顶中央,光束从天直降,穿透了黑暗的死寂,从而唤起人们崇高梦幻的感受(图2)。哥特式教堂则善用多种色彩,大面积的彩色玻璃是惯用手法,阳光洒进彩色玻璃,温柔的光线让空间变得五彩斑斓,黑暗处却幽暗深远,由此形成的强力对比总能震撼人心。

图2 古罗马万神庙

“让光线来设计”是美籍华人设计师贝聿铭的名言,光线与空间的虚实结合,也充分体现在贝氏设计中,卢浮宫金字塔是贝聿铭的代表作,是国际上知名的建筑设计作品,整座建筑外表都是用玻璃为材质的,600多块巨型玻璃拼接在一起,组成了高达20多米的建筑外观。建筑本身是没有采用什么复杂的装饰与设计的,包括形态也十分的简洁(如图3),可我们都知道玻璃是具有折射与反射效果的,因此,在阳光下,建筑发出五彩斑斓的奇幻色彩,像是一块通透的巨大神奇之石,人们为这一景象而赞叹不已。中国银行总部大楼的设计也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通过阳光照射,建筑看上去通透而美观,路过的行人都被光线与建筑配合而产生的效果吸引,像内部空间望去,似乎是空的,从内部往外看去,又好似没有遮挡,明亮开阔。

图3卢浮宫金字塔外观

通过光线来表现室内空间虚实关系,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正是善于运用这一手法的大师级代表。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仅仅通过自然光的巧妙利用,给室内空间带来了神奇的视觉效果,通过光线的引入,完美的深化了内部空间的虚实关系。“光之教堂“的魅力不像通常我们看到的教堂,由富丽的外建筑所带来,而是在于它的内部,如图4,她的魅力正是在于光影交叠所带来的震撼。安藤以其抽象的、纯粹的、几何学空间创造,带给人们精神的栖息之所。

图4 安腾“光之教堂”内部采光效果

一些看上去普通的金属、玻璃材质,倘若结合光线的映射,便会增强其虚实对比,产生华丽的视觉效果。有不同质感的材料同样能带来不同的虚实感受。使得人们对空间高低大小产生视错觉,例如,厚重粗糙密度高的材质带给人们坚固充实闭塞之感,感受到集聚效果,有缩小紧凑感,相反的,光滑透亮轻盈的材质则会让空间有扩散、放大的效果,从而让人们感觉到视野的开阔。

提及利用材质的质感来强调室内空间的虚实关系,就不得不让人想起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的设计作品。例如他的德国馆设计,运用厚重的钢柱,石材与轻盈的玻璃和水的对比,丰富了空间的虚实变化,凸显了材质自身之美,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推崇,直至今日广为流行。(如图5)

图 5 密斯凡德罗通过材质的质感烘托室内外的虚实关系

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在设计时,除了卫生间是封闭的以外,四面墙全部由玻璃代替,没有安装窗帘、也不悬挂任何饰品,这一创举将玻璃的“虚”质属性发挥到了极致。这种简到不能再简的形式就象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留白一样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设计见,虚以思进”这一包含着某些神秘观念和辩证法的思想所驱使,这一思想如今也为西方的绘画和建筑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师对“虚”的认识。中国艺术家们在处理虚实关系时之所以更为自由、大胆乃是受“实以形见,虚以思进”这一包含着某些神秘观念和辩证法的思想所驱使,这一思想如今也为西方的绘画和建筑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

三、结束语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庄子的“变与不变”哲学思想给广泛应用于室内设计。其思想中的“变与不变”让设计师能够通过关系的对比强调,来丰富室内设计,求得空间的变化以及与外部环境的融合。合理的安排与设计内部空间的虚实变化,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互动产生的虚实变化,使作品更富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上一篇:关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探讨 下一篇:让学生在作文的天空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