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监测预报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10-26 04:43:41

关于地震监测预报建设的思考

摘要:21世纪初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阶段。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严重自然灾害,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与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本文从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树立科学的防震减灾发展观等三个方面对推进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进行讨论。

关键词: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体系建设;综合能力

1.地震监测预报的现状及水平

1.1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的现状

地震监测预报作为防震减灾的基础,一直以来都是地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国地震研究工作通过多年来的艰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十五”、“十一五”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建成,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的建设正大幅度地向纵深发展。

21世纪,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国家经济与社会得到迅速发展,这对我国现在的防震减灾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一系列防震减灾的问题也凸现出来,地震监测预报也不断出现新情况及新问题。

1.2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的水平

地震监测的目的是实现对有显著影响和具有破坏性的地震进行速报,积累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地球介质及各种物理场变化的连续、完整和可靠的资料,为地震的预测预报和各项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地震监测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整个国际上,由于地震的孕育过程的极端复杂性,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目前的预报方法主要仍是根据多年积累的大量观测资料和震例而做出的统计性和经验性预报,这种预报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我们做出的对较大时间尺度内的中长期地震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对短临预报的成功概率还相对较低。

2.如何开展地震监测工作

地震预测预警是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和影响的重要手段,现代防震减灾安全观特别强调要关注地震预测预警工作。

首先要关注震情监视工作,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为我们深入开展震情监视工作展示了更广阔的前景。我们必须不断吸收和引进高新技术,发展先进的震情监测手段和方法,更有效地监视地震动态。

其次,要正确安排部署震情跟踪工作,这是实现有减灾实效地震预测的关键举措。必须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建立和完善更科学合理的震情跟踪工作机制。进而,要抓好震情分析和判断工作,这是实现地震预测的重要环节。通过强化震情会商制度,不断发展震情分析判断的方法和手段,逐步实现地震预测由经验预测向物理预测的转变。最后,还要抓好地震预警工作。

3.如何推进地震监测体系的建设

3.1提高监测预报水平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地震科技进步使防震减灾事业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设起一个观测手段科学、技术先进、密度适当的地震监测技术系统,对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共享数字化,对区域地震科技力量有效整合。

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扎实做好地震监测,确保监测资料的准确、完整、可靠性,加强震情的综合分析与跟踪工作;其次要不断提高地震监测资料分析与处理水平,不断提高地震预测、预警能力;第三要加密监测网点建设,实施监测台网结构布局的合理性调整,依托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建设地震立体观测系统和预测预警系统,全面提升地震监测能力。第四要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地震监测设施是地震监测预报的基础,当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地震监测设备可以最快的速度测定出震中和震级,政府部门根据准确数据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派出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到达确切地点进行抗震救灾,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3.2加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应急能力是防震减灾工作和地震应急工作效果的综合反映。应急能力差会造成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不能在最快时间里到达灾区,延误救援时间,从而造成人员和财产重大损失。

在工作中,应在震情监测预报和加强震害防御的基础上,根据地震环境和防震减灾工作的特点,制订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地震应急预案。预案一要突出以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强调把震后消极被动的等待救灾思想转变为震前积极主动的综合防御,做到把一切工作做在地震没有发生时,化大灾为小灾,变被动为主动,投入较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二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与实际相结合,科学求证,正确客观地分析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其他一般地区、地震环境形势变化和物质经济条件、行政决策职能和科技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对策方案真正达到最大的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三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把政府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指挥和协调作用、减轻地震灾害的操作规程进行详细明确的分工和规定,使工作有序进行。

3.3在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

今后的地震预测工作,是从协同观点出发,多层面地统筹考虑地震监测体系的建设,实现基础研究与实际地震监测工作的结合与进步,在已有采集的信息数据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并同时反过来用于指导地震探索实践。

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重点着力改善地震监测设施及地震预测分析处理、追踪的软硬件环境,加强对地震监测预报发展战略的研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机制。

地震监测预报是建立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的基础,应作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中心环节来抓。特别是监测预报的关键环节:监测技术的发展、监测台网布局的结构调整、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的研究等更要给予以高度的重视。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促进各项工作的和谐发展,扎扎实实地推进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科学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国民.地震预报回顾与展望[J].国际地震动态,2005

[2]杨国周.论增强防灾减灾综合实力的科技支撑[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

[2]岳明生.地震预测研究发展战略几点思考[J].国际地震动态,2005

上一篇:浅谈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技术与质... 下一篇:公路桥梁设计施工中的安全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