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习惯”促教学

时间:2022-10-26 04:32:16

“播种习惯”促教学

习惯教育一直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那些内容呢?《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习惯,以及学生乐于课前准备、活于课堂探索、勇于课后延伸、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如何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具备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丰富多彩,学生专心致志

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培养专心致志的习惯,不能依靠课堂上的不断提醒和硬性的强制,教师的主导性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教师课堂上要时刻保持充满激情的精神状态,学生感同身受,精神饱满,愉快的情绪弥漫全身,注意力自然集中于课堂之上。

2、教师的语言要丰富、生动、准确,同时要不失幽默。由于数学教学内容相对抽象枯燥,教师如果不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学生难免感到乏味,注意力涣散,久而久之,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期待。

3、教师要做有心人,教学方法多样,密切关注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把学生的看、听、想、说、做都落到实处。比如教学六年级段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讨论、列表、演示、汇报涵盖其中,趣味无穷。

二、引导思考讨论,激发质疑问难

数学讲究逻辑性思维,是思考性较强的学科,尤其在六年级段,综合了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所有内容,因此,独立思考的习惯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更加有针对性,有创造性,有启发性,使学生的思考有梯度,有条理。比如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推导,稍复杂应用题教学的解题思路的理解,都需要建立在深度的思考之上。其次,合作讨论必不可少,学生的思考能力千差万别,思维方法丰富多样,学生碰到疑难之处或苦想仍无所获之时,主动和别人议一议,实现资源共享,确是实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要适时为学生创造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课外拓展,提供思维性较强的问题情境,实现讨论的真正价值。再次,注重培养对知识的质疑问难习惯,“相信课本,但不迷信与课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多问,讲求一题多解,举一反三。例如比、分数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如何实现转化使解答更简单,就可以多引导学生不断探究方法,找到最优化的解题途径。

三、指导咬文嚼字,深刻领会含义

因为数学讲究精讲多练,学生往往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计算上,时间久了,就降低了对阅读,理解题意的要求,出现摸题就做的现象,无形中加大错误率,事倍功半。作为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必要时做到咬文嚼字,不要求“题读百遍”,但至少要“题读三遍”,甚至“多遍”,同时做到“读思结合”,比如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要不断强调圈画关键句和标注单位“1”,同时想到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对于稍复杂的分数应用整合题,更要强化学生的“咬文嚼字”能力。

四、作业严格要求,格式规范统一

设计师绘制图纸要求数据精确,一丝不苟,数学作业也要格式规范,严格要求,比如对于计算格式的要求:数字要清楚,脱式之间要留出空隙,等式在5毫米左右,从整体上看,要大方,美观。同时要求在验算纸上用逆运算验算,并一同上交并批改。特别在周测、月测时也要检查验算纸。对作业硬性的要求能大大强化学生的书写习惯、检查习惯,降低错误率,内化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习惯教育任重道远,它贯穿教育的始终。所以,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非一师所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师的齐心合力。只要每位教师做好接力,为学生撒播一粒粒良好习惯的种子,相信每一位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必将收获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有效辅助,丰润课堂 下一篇:用数学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