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是有条件的

时间:2022-10-26 03:39:43

向榜样学习,与其说是一种能力,不如说是一种天性。心理学揭示,青少年大部分行为都是在模仿中形成的。母亲在鼓励幼儿品尝一种新食物时,自己往往会先吃,并做出津津有味的表情,反之亦然。同样的道理,处在成长、学习过程中的青少年只有在观察到他人的行为被鼓励或被惩罚后,才会在后来做出类似行为,或者抑止该行为。这里的“他人”,就是“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如此的大,以至于卢梭用他急切的语调喊出了:“榜样!榜样!除了榜样,我们不能教给孩子任何东西!”然而,时常让班主任感到沮丧的是,我们有意在班级中树立的一个个优秀典型,我们在一次次大小主题活动上宣导的那些感人至深的模范事迹,学生并不买账。相反,有时,那些在班级里惹是生非、桀骜不驯的“坏榜样”,那些奇装异服、个性张扬的娱乐明星,倒时常对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

诚如王晓春所说,早在班主任给学生树立“光辉榜样”之前,学生的头脑中就并非榜样空白:“家长早就有意无意给孩子树立榜样了,小伙伴之间也早就议论过自己的崇拜对象了,传媒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给学生树立榜样,所以,教师推荐给学生的榜样,不过是孩子见到的榜样系列中几个成员而已,就像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中的一两件,你怎么敢保证你推荐的榜样就最有竞争力?”

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在推行榜样教育中就无能为力,恰恰相反,由于青少年的不成熟、是非判断能力较弱,在榜样选择上时常会步入误区,作为他们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班主任理应,也有责任在榜样教育中发挥关键性的引导作用。

有效的榜样教育是师生共生的。我们选择的榜样首先应该是青少年所衷心认同的,是他们自己所“喜欢”和“尊敬”的,带有属于他们这个年龄和时代的特点,而非来自外界强加;其次,在榜样教育中,应该在他们对榜样学习取得进展时进行及时的鼓励,强化他们的行为,避免出现“人人赞扬榜样,但无人将榜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支配自己行动”的现象,使榜样教育归于无效;再次,榜样的行为,作为一种目标,对学生来说要具有可行性,即他们凭借自身的努力能够做得到。这是成功的榜样教育最基本的条件。

大体来说,根据心理学中模仿学习“由近及远”的规律,适合青少年的榜样依次有“和自己差不多的榜样”“作为优秀典型的榜样”和“榜样化的偶像”三种类型。

上一篇:身边榜样教育的必要步骤和心理依据 下一篇:偶像变榜样,教育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