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37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26 02:17:20

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37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小剂量螺内酯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结论:厄贝沙坦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好、安全,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厄贝沙坦 螺内酯 难治性 心力衰竭

近年来,我们采用厄贝沙坦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3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经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37例,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41~78岁,平均59.8±5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24例,Ⅳ级13例。基础心脏病:冠心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例。心力衰竭病程0.5~18年,平均5.2±1.6年,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以及肝、肾功能衰竭病例。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入院后经休息、吸氧、限钠盐饮食、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采用适当的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1~2周后,心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者,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300mg,1次/日;螺内酯口服,20 mg/次,1~2次/d;2周1个疗程。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做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部正侧片检查,采用超声心电图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心率、血压及心衰症状、体征的变化。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心功能改善2级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无变化或恶化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

结果

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6%。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LVDd、LVE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不良反应 治疗中有2例发生首剂低血压症候,经处理后不影响治疗。1例出现消化不良未作处理。未出现干咳及腹泻,治疗前后电解质、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讨论

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高肾素活性和高醛固酮血症,这些不利因素的长期作用,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使病情日趋恶化。

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高度选择性与血管紧张素Ⅱ(Ang II)AT1受体,竞争或非竞争性结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学效应;通过拮抗AngⅡ位于血管平滑细胞上的AT1受体而优先使毛细血管前小动脉舒张,使心脏的后负荷降低,从而控制心衰;通过拮抗AngⅡ的AT1减少醛固酮的释放,改善心功能;通过拮抗AT1减少醛固酮的释放,改善水、钠潴留,使血容量下降,使患者心脏的前负荷减少,同时降低毛细血管血压,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对心衰患者可产生有益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

螺内酯是醛固酮的拮抗剂,长期使用ACEI易出现醛固酮的逃逸现象,使用螺内酯,对其有很大意义:而厄贝沙坦能特异地与AT1受体结合,更好地阻断由ACE非ACE途径生成的AngⅡ及其介导的一系列生物效应,仍存在一定的醛固酮逃逸现象。目前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均存在醛固酮升高,致水钠潴留、低钾低镁,从而导致心肌细胞电不稳定和细胞死亡,使心室重构恶化,心负荷加重、心律紊乱及心源性猝死,加用螺内酯可纠正上述的不利因素,而且通过利尿消肿、减少血容量,使回心血量减少,降低血压,起到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作用,因此,以上的作用能干涉改善心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

由本研究显示,厄贝沙坦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常规应用于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联合治疗,但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血压及电解质变化,防止低血压及高钾血症的发生。

上一篇:慢性脑卒中的血压控制 下一篇:晚期消化道癌症患者应用吗啡控释片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