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绩效工资实施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26 01:24:43

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绩效工资实施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 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的绩效工资制度作为一种奖惩性教师评价,一定程度地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提出把绩效考核这种奖惩性评价与教师发展性评价结合的实施策略,促进教师主动成长。

关键词:绩效工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80-01

把从2009年1月起,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开始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根据国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绩效工资的分配要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其中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以体现教师个人的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绩效工资改革实施近三年来,教师的工资待遇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也相应提高,这对于教师自觉提升职业道德、端正从业态度、提高专业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但实施绩效工资是以绩效考核评价为主要方式的奖惩性评价。有研究认为,对教师的奖惩性评价会阻碍教师专业发展。[1]从绩效工资实施以来的状况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确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滞。具体表现为以下问题:

1.分配方案制定程序问题。为了保证学校在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做到公平合理、民主科学,各级人事、教育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分配方案必须要吸收教师代表参与制定,必须经学校教代会或教师大会审议通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学校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教师在方案制定上的话语权缺失,往往行政决定取代了教师意志,还有“一些学校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表面上是征询所有老师的意见共同制定的,但实际上却是走过场。与此同时,学校管理的民主化也产生了一个多数人对少数人集体暴力的现象。”[2]

2.教师思想认识问题。由于奖励性绩效工资是按照教职工人数和岗位工资等级标准划拨到学校的,因此多数教师认为这部分工资也属于自己,应该要拿回来,否则就吃亏了。而事实上由于班主任津贴、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等支出部分都要从中列支,所以一般工作量的教职工是根本拿不回来“自己那部分”的,从而形成了教师的一种“委屈”心态。此外,绩效工资以奖金形式肯定教师的工作,容易使教师对教师的职责产生错误认识,造成所有工作、学习任务都要讲报酬、谈条件,师德缺失的现象。

3.分配标准问题。由于缺少一个明确的上位标准,学校确定的行政管理各岗位标准、语数外等传统意义上的主学科标准、音乐、体育、美术等“小学科”的标准、班主任岗位标准等,往往存在着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如行政岗位标准过高、主学科岗位标准与“小学科”之间差距过大等,对教师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分配标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平均主义倾向,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专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的教师的工作量分配标准等同于一般普通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4.评价指标问题。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复杂的劳动,无法用准确的数字来衡量,而绩效工资的发放又需要一个明确的指标,这就使得任何一个绩效工资方案都存在着先天性缺陷。有的学校单纯以学生成绩来衡量教师的工作实效,与教育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应试教育弊病有增无减。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指标单一,多以教师个人参加各类教学比赛、评比活动获得名次为指标,忽视了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评价,例如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参与校本研修等。

5.考核管理问题。多数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学校自上而下的考核为主,缺乏教师之间的互评、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考核结果不能做到公开透明,教师缺少申诉渠道,考核的公正性、全面性无法保证。

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生、学校发展的基础。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3]因此要把绩效考核这种奖惩性评价与教师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利用好绩效工资这个管理杠杆,优化教师队伍管理,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第一,吸收教师参与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和考核。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讲,职工的认识,使之能认识到实施绩效工资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教育发展,不是吃大锅饭。方案制定过程要有教职工代表全程参与,方案出台之前要在教职工中充分讨论、酝酿,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因同工不同酬而挫伤教师积极性的现象。最好的绩效评估是将各类评估者的意见综合起来,全方位地进行评估。[4]考核结果及时公示,教职工有便利的申诉渠道。

第二,考核方案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学校要对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任务加大考核权重,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自身专业发展中。如,对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检查,备、听课检查,校本培训过程性检查、参加各类教科研活动检查等;再如,提高教师教科研成果的奖励标准、师德考核奖惩标准以及校内从事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工作岗位绩效标准等。

第三,合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科学全面的考核方案可以比较真实的反映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学校应认真研究考核结果,结合教师成长记录袋建设,从发展性角度分析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进一步优化学习培训机制和激励引导机制,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四,注重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学校不应过分夸大绩效工资的奖惩作用,尤其在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方面,要结合教师职业特点和心理特征,善于运用人文关怀、授予荣誉、搭建成功平台、给予学习培训机会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工作责任感,增强教师主动发展的动机。

参考文献

[1]贾汇亮.教师评价:绩效考核基础上的专业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5).

[2]何凤秋,刘美玲.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情况跟踪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1(2).

[3]王洪香.发展性教师评价——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

[4]教育部人事司.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赏识教育与严格管理 下一篇:浅析网络成瘾的人格特质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