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解

时间:2022-10-26 12:03:29

浅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解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工作等一系列实践中总结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经历了时代的迁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是通过自己在察布察尔锡伯自治县实地调研之后,浅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中华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文化;锡伯族文化

一、相关概念的综述

对于文化这个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它的理解是不同的,学术界也对文化这个概念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现在被人们普遍比较接受和理解的认为: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文化即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又是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那民族与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民族文化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是有华夏族的中原文化、东北白山黑水间的渔猎农耕民族的“女真满洲文化”、北方大漠草原的匈奴、突厥、回纥、契丹、蒙古族的“游牧狩猎文化”,西部与南部高原区的吐蕃、南诏、西夏、的“羌藏山岳文化”等汇聚而成的。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居住地域、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都有彼此交叉、彼此相通的特点、从而形成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景。

文化是有民族性的,民族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一个民族的特征在很大程度表现在这个民族的文化之中。我们可以从各民族的大量的生活现象的比较中领略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的差异,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作为人类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各民族的人们长期生产、生活的产物,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因为任何文化的形成主要是由各个民族与自然和社会的内在关系决定的,文化作为民族的一个特征,与特定的民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直接相关,正如草原文化是草原民族在游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逐渐形成一样。可以说,除一些个别的文化现象以外,任何系统化的文化或者文明的产生,都是与特定的民族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应当发展这个民族的文化。

二、察布察尔县锡伯族文化

“察布查尔”锡伯语为“粮仓”之意,是全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位于新疆西天山支脉乌孙山北麓,伊犁河以南辽阔的河谷盆地。整个县境犹如一把打开的折扇,由南向北展开,美丽的伊犁河宛如镶在扇边的玉带,环绕着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北面。

锡伯族的文化拥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在伦理道德方面锡伯族提倡尊老爱幼;互助合作;重视教育,爱好学习;勤劳勇敢、忠于职守;崇尚整洁。在语言文字方面也用自己的语言文字。锡伯族的文学艺术也有着自己的特点,锡伯族文学在在本民族文学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的满、汉民族的文学精华,并且口头传诵的民间文学在锡伯族文学中占据主要地位。锡伯族的民族体育方面,由于锡伯族自古是“打牲部落”,所以好骑射。察布查尔县就称之为“弓箭之乡”。

在察布察尔锡伯自治县里,无论我是去锡伯族家庭中做客还是去当地政府调研,我都能感受到锡伯族人热情、开放。通过对锡伯族人们交流我知道,锡伯族是非常愿意和其他民族交流的,也非常愿意其他民族的人们来到这里学习锡伯族的文化。在调研过程中,我对锡伯族农民家庭、知识分子家庭和民间艺人家庭都进行了调研了解。在这些家庭中,在民间艺人家庭中我了解到,他们虽然很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但是他们不会强迫自己孩子们也必须学习,他们说:“我们的孩子愿意学习我就会教他们,如果不愿意不会强迫的,如果有别的民族的人想来我这里学习锡伯族的民间艺术我也会认真的教他们学习,我这里就曾经来过外地的人和国外的一些学者来了解和学习。”

在饮食文化方面,我在这里的几天发现,这里的锡伯族在早餐的时候都会吃锡伯族大饼、奶茶、凉拌小菜(小菜喜欢吃茄子和韭菜),中午一般吃的比较随意,到了下午一般都会吃的比较好,如韭菜盒子、抓饭、面条等。他们说一般锡伯族中午吃的不会很丰富,到了晚餐的时候会好好的吃一顿。在服饰方面,虽然锡伯族现在穿的和汉族差不多,但是自己观察可以发现,好多锡伯族人们还是喜欢穿锡伯族刺绣的布鞋,在县城里还是有很多的锡伯族服饰店,在店里我们看到有很多的人来购买或者订做锡伯族服饰和布鞋。跟店家交谈后知道,这里大部分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手工做的,如果你想订做一套锡伯族服饰最好是提前两三个月预定。

在语言文字方面,在这里的锡伯族基本上都是会讲锡伯语和汉语的,并且两种语言之间转换的非常好。无论我走到哪里,如果是都会讲锡伯语就会用锡伯语进行交谈,如果一方不会就会使用汉语交流。由于这里还居住着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其他民族,所以一些锡伯族还会哈萨克语、维吾尔语。在这里的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的一部分人们还会使用锡伯族语言。所以在这里交流你不会觉得语言不通。在居住的环境中,我发现我去的家庭中,家居布置大部分已经汉化了,但是这些家庭中依然会保留锡伯族独有的“炕”,炕的一边会与烟道互通,当冬天的时候会烧火,以便取暖。在房子上方会有一个横梁,当家里有小孩的时候就会帮一个摇床来让孩子在上面睡觉。

三、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地调研,我感受到了锡伯族的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也有一些体会。首先,虽然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锡伯族的生活可能会越来越趋向于现代化,生活习惯也会逐渐的汉化,但是还会保留着锡伯族独有的民族特色。如上述以外,在婚丧嫁娶、清明节和锡伯族节日期间还是会按照锡伯族的风俗习惯来进行。我认为这样很好,既能保留着传统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其次,在察布察尔锡伯自治县居住的锡伯族,我发现虽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随着长时间的交流,每个民族之间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例如锡伯族也会吃维吾尔族的抓饭、拌面,按照哈萨克族的方式冲泡奶茶,一些锡伯族也会使用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我认为这是民族融合的一种表现。不仅仅在这里,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会相互的学习和吸收对方的文化。这是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促进民族间的关系。

最后,我认为不仅仅是锡伯族,其他的民族也应该用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本民族以外的文化,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除了本民族自己的力量以外也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力量,让中国各民族都共同来保护、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2013-2014年度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31120。

参考文献:

[1]罗树杰.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程[M].民族出版社,2005年9月.

[2]《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概况[M].民族出版社,2009年6月。

[3]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编纂委员会,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志[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

[4]贺灵.锡伯族文化精粹[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上一篇:国内近三十年清代秘密立储制研究综述 下一篇:儿童的发展性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