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游戏教学法的运用

时间:2022-10-26 11:55:16

浅谈初中体育游戏教学法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体育 游戏教学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124-01

学生在接触感兴趣的事物时,大脑皮层会达到一个适度的兴奋状态,但其持续时间较为短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能延长学生兴奋状态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对学生的神经系统具有很强的刺激性,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兴奋感,更好地发挥运动能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一、游戏教学法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准备活动主要通过一些热身运动,使人体的心肺功能处于一个适宜的状态,防止因突然的剧烈运动而出现恶心、晕眩等不适反应,同时提高人体运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传统的热身准备活动大多以集体徒手操、慢跑等活动为主,教师长期反复地运用此种教学方法,会使课堂枯燥单调,学生也会感到厌倦疲惫。教师在热身准备活动中运用游戏教学法,选择一些新奇有趣的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徒手操、慢跑等活动,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奋性。如“开火车”“划龙船”诸如此类的游戏都是组织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还可以编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体育游戏,使学生活动身体肌肉群、韧带、关节,也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弯道跑技术”时,教师在热身准备活动安排了“圆圈接力”这一游戏,具体安排如下。

1.准备:在场地上划一个直径为20米的圆圈。

2.方法:将全班学生平均分为两组,每组的第1个人站在起跑线上做好起跑姿势,听到起跑口令后迅速起跑,沿着顺时针方向绕圈外跑一圈。当对方队员跑过本组起跑线后,第2个人走到圈外站到起跑线上准备起跑。跑者用手触及接力者的手时,接力者迅速起跑,依次进行,最后1个人先到达本队起跑线者为胜。

3.规则:①跑时踏上或踏入圈内判为犯规。②没有拍到手而抢跑者,令其重新起跑。③因过早站在起跑线上,而影响对方跑者为犯规。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认真遵守游戏规则,团结互助,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不仅达到了热身准备的教学目的,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二、游戏教学法在技能技巧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教学中的技能技巧教学阶段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中快速掌握动作要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宜的游戏,并详细编排游戏规则,强化动作技巧,促进动作定型的有效形成。如在篮球教学的“传球”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传球的准确度,笔者安排了如下游戏:以8名学生为一组,围成一个直径为8米的圆圈,之后随即抽取2名学生到圆圈中间当做“猫”,这两名学生负责截球,站在圆圈上的学生传接球,若哪位学生传接球失败或者被中间两名学生截住了球,那么,该学生就到中间换下1名学生,以此类推。在以上游戏练习过程中,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动作掌握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细节指导,不断提高传球动作的正确性和准确度。

三、游戏教学法在课堂结束环节的运用

学生接受了技能技巧的学习训练之后,体力消耗较大,容易产生疲惫感,其积极性和兴奋度有所下降。教师在结束整理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消除疲劳,促使体能尽快恢复,逐渐从紧张回到相对安静平稳的状态中,以便更好地进入到下节课的学习。在结束整理环节中,体育游戏的安排要灵活放松、幽默风趣、丰富多彩,凸显趣味性和娱乐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音乐,编排带有舞蹈动作的游戏,如“兔子舞”等。伴随着轻快有序的节奏,学生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达到了身体全面放松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器材对游戏进行设计,如“体育器材快速归位”,看谁能够既准确又迅速地把器材进行原始归位,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中积极地把器材放回原位。这一游戏活动既包含了人文因素,学生又进行了整理活动,给课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体育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明确各部分内容的特点,深入了解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筛选、设计、编排最适宜的游戏内容和形式,方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责编 杨 春)

上一篇: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的实施策略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