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方法论启示

时间:2022-10-26 11:50:28

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方法论启示

摘 要:列宁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统一;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坚持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统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关键词: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001-03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列宁首次把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实践,并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领导俄国人民对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观点。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俄国具体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它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脱离实践的理论,只能是抽象、空洞的理论;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毫无意义的徒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和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精神武器。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教条,它的运用必须同一定历史阶段的任务、一定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它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形态,只能是具体化了的具体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都是这样看待自己的理论的。马克思恩格斯曾这样谈论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1872年9月,马克思在阿姆斯特丹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对于工人阶级总有一天会夺取政权这一原理,他强调说:“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2]。列宁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3]也就是说,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曾按照马恩的设想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在一定时期取得了重要成效,但由于它不符合俄国国情,实践中遭到了广大农民的坚决抵制,无法继续坚持下去。实践中的挫折告诉列宁:“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4] “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要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5]。为了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俄国特殊国情结合起来。在正确把握俄国国情的基础上,列宁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初步开辟了一条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

列宁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邓小平一再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说:“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6] “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 以邓小平、和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薪火相传,开拓创新,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我们什么时候做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反之,就会遭受挫折和损失。因此,“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7]

二、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实现方式,坚持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统一

坚持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所谓原则坚定性,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党的奋斗纲领和战略目标。所谓原则灵活性,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政治形势的变化,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敌人策略手段和方法的变化等,不时变换斗争、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原则坚定性是策略灵活性的前提,只有坚持原则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在前进道路上不致失足和犯重大路线性错误;策略灵活性是有效坚持原则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策略灵活性,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重重险阻实现既定目标,使自己始终牢牢掌握主动权。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成功实践了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统一。在国民经济结构问题上,列宁主张在首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为基础,这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然而当时俄国的国民经济中,却是小农经济占很大比重、生产力发展比较落后这样一种现实,为了调动其他经济成分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鼓励和允许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存在。列宁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经济结构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除了社会主义经济外,其他四种均为非社会主义经济。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问题上,列宁同样坚持了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统一。“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8]。在这里,苏维埃政权“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前提下,国家资本主义的实现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管理经验、技术设备和资金等为社会主义服务。

列宁处理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之间关系的实践告诉我们,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采用灵活实现方式结合起来,实行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经济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但目前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初级阶段,必须鼓励和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们要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非公有制在发展生产力中的积极作用,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只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9]政治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一国两制”。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实行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没有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0] 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发扬民主,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一国两制”。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实行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共存,这既体现了维护国家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和现实的策略灵活性,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开创了光明的前景。“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11] 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中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10] 在坚持这个原则的前提下,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法,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在中国焕发勃勃生机,就在于我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从中国实际出发采取了灵活的方针政策。

三、在实践发展中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理论来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然而,实践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理论的每一次创新,都只能解决实践发展进程中某一阶段上的具体问题。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12] 为了解决实践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动实践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理论创造。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以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做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一方面,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从立场上看,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坚持了无产阶级的立场;从社会奋斗目标上看,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把在俄国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从方法论上看,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中深入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具体内容上看,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尽快发展生产力、必须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及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理论等等。另一方面,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13]。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不仅坚持了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又突破马克思恩格斯的已有结论,提出了一些列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突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生产的已有结论,提出了社会主义仍然要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他把马克思恩格斯“和平赎买”的设想继续推进,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他不囿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西方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设想,率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把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列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又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造,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长期不动摇。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历届党的领导集体都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不能丢,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时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老祖宗不能丢啊!”[6] 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7] 也告诫全党:“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9] 其次,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邓小平指出,我们一方面不能丢老祖宗,另一方面还要讲一些“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6]。“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6]“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7] 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使理论上的创新不能停顿。“什么时候我们紧密结合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事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什么时候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实践,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挫折。”[7]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实现理论与实践同发展,与时代共前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79.

[3]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275.

[4] 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66.

[5] 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08.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369.

[7] 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0-334.

[8]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0.

[9]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1.

[10]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42-1644.

[11] 人民日报[N].2007-10-16(3).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7-338.

[13]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

上一篇:中国银色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河南省农产品供应链变革对小农户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