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如何结合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

时间:2022-10-26 11:29:09

教体如何结合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

关键词:教体结合;青少年;体育人才;喀山世界大运会

中图分类号:G8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8-0008-02

北京时间7月18日,随着燃烧了12天的世界大运会火炬缓缓熄灭,第27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俄罗斯第三大城市喀山体育场落下帷幕,。

来自近170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3千多名大学生运动员参加了本届大运会。我国这次派出运动员288人分别参加了21个大项291个小项的比赛,获得金牌26 块、银牌29 块和铜牌 22块,居俄罗斯队之后,位列金牌榜第二名。

本届大运会中国代表团在金牌数虽然不及俄罗斯,三大球也都止步前八名,但年轻运动员通过比赛达到了锻炼和学习的目的。同时,我国不仅派代表团参赛,还派出了强大的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代表团,表明我国对世界大学生运动的参与更加全面。然而,高水平运动队该如何发展?学生运动会路在何方?大学体育如何与学生的健康衔接,为增强全民体质而努力?在大运会后,这一系列问题引人深思。

学生竞赛为了什么而战?

本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俄罗斯代表团一骑绝尘,以155枚金牌高居金牌榜首位,而2011年深圳世界大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以75枚金牌的绝对优势领衔金牌榜。两个代表团有相同的体育体制,参赛选手中不乏奥运冠军,尽管成绩优异,但对于运动员的身份和受教育的程度或多或少都被人诟病。在“教体结合”成为世界体育发展趋势的新时期,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究竟为了什么而战?大学生体育要走向何方?引发世界范围的思考。

本届喀山大运会首次在大运村的国际教育中心举办了主题为“大运会、奥运会,两个模式,一个目标”的科学论文报告会。会上,国际大体联主席加利安的演讲引发与会者的讨论。加利安认为,大运会和奥运会采用的是两个模式,奥运会追求“更高、更快、更强”,里面掺杂了越来越多的铜臭味和锦标主义色彩;而世界大运会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体育整体水平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及体育教育,促进世界各国大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合作,以便加强国际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团结一致。两者既有共同性,又有互补性,但目标并不一样。

法国顾拜旦研究会的杜里认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始终认为奥运会和教育价值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在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的章程里,举办世界大运会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体育整体水平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及体育教育,促进世界各国大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合作,以便加强国际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团结一致”。可以看出国际大体联一直试图循着这条路走出与奥运会的竞技体育不一样的精彩,其努力也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

在本届大运赛场和科报会现场,笔者也得到了很多专家对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看法,他们认为,出成绩并不应该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要追求。同时指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大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是世界各国青年进行文化交流、获得友情的聚会。在当今世界体坛流行锦标主义和金钱至上的异化发展趋势下,大运会就应该坚定地追求最纯洁的竞技体育价值观,让体育成为帮助年轻人成长的手段,给大学生带来轻松和快乐。

在众多的世界大学生参赛国家中,笔者对于美国大学生代表团的表现和态度一直充满好奇。按理说美国是大学生体育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但他们世界大学生运会的比赛成绩却不是很好,尤其近些年更是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强国都不算,可这并不妨碍美国大学生体育的发展,照样能够出世界冠军、奥运金牌。笔者认为,美国大学生之所以没有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出好成绩原因有三:一是不重视。二是没有集训。三是不许回流。本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俄罗斯派出了20多名奥运金牌选手参赛,这在美国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大学是培养奥运金牌的摇篮,在登顶世界最高领奖台的同时也意味着和大学体育分道扬镳,决不能再回到大学里参赛,堵塞其他大学生的登顶之路。

我们不妨多学习一下美国,不要太重视所谓的金牌、成绩,而是带着让体育成为帮助年轻人成长的手段,给大学生带来轻松和快乐的体育价值观参赛,让更多的大学生运动员而不是所谓的运动员大学生走到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样的竞技舞台上。

事实上,2005年在教育部接手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团工作以后就确定了我国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目标。同年下发的《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指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创办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指明了高校运动队发展的方向:普通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学生运动会路在何方?

2005年教育部之所以能够从国家体育总局手中接过组团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任务,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内长期开展的课余训练和大运会赛事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使我国大学生运动员具备了征战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能力。

然而,在经历了九届之后,检验全国大学生运动水平的大运会将面临变革。2012年9月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将是我国大学生运动会的“终结运动会”,因为在2014年的上海中学生运动会之后,学校运动会将不再有大学生和中学生之分,统称为“学生运动会”。

在这种背景下,将怎样迎战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如何谋划高水平运动队未来的发展、布局全国高校体育项目以迎接未来挑战,成为摆在中国学校体育人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1982年,我国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至2012年,30年间共举办了九届大学生运动会。举办大运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精神,吸引每位大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为其全面成长成才服务。

然而,作为一项竞赛活动,资格问题、竞赛违规等杂音一直陪伴着办了不到十届还未成熟的大学生赛事。

第九届大运会上,出现了一些代表团为了争夺金牌而不择手段的不和谐音,这种不和谐的声音甚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参与者“金牌至上”,为了争夺金牌,个别队伍不惜弄虚作假,在运动员资格问题上大做文章。一批运动员被查出资格问题,个别人被取消比赛资格。健美操比赛中,有裁判在选手比赛完后,修改比赛成绩,令舆论一时哗然。科报会上,共有20%多的人抄袭,学术不端行为甚嚣尘上……

笔者感到,在看似辉煌成绩的背后,大运会似乎正在走向远离普通大学生之路,而越来越多非大学生的参与也让这项原本会非常吸引大学生的运动成为少数人逐利、牟利的温床。个别代表团表现出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弄虚作假争名次的做法,令大学生赛事“变色”,大运会与全运会、奥运会等为了锦标、金钱、利益不择手段的赛事几无区别。现在看来,只办了九届的大学生运动会的“改弦更张”更像是对重成绩、忽视教育功能的学生运动会的警示和“悬崖勒马”,这项旨在“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赛事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办了。

笔者希望今后的学生运动会能够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资格不能再出问题。大学生资格一直是大中学生运动会诟病的问题。无论是全国大中学生的运动会还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家都对运动员的非学生资质提出质疑。新一届的“学生运动会”一定要在资格问题上把好关,甚至不惜公安、纪检部门介入也要把好这一关,因为一旦资格出问题,就不再是纯洁的学生体育竞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与体育部门无异的竞赛,不可能真正体现教育特色。

——九届大运会留下的遗憾不少,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大运会娱乐精神似乎少了点,竞赛争胜的“味道”浓了点。在国内的大运会上,对于大学生运动员而言,除了赛事,我们看不到大学生选手参与的其他活动,以及与普通大学生的交流、联谊等,除了比赛还是比赛,和我们看过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有很大的不同。

——离普通大学生近点再近点。笔者以为,举办大学生运动会旨在鼓励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能文能武”的高水平大学生运动人才。增进大学生体质和举办大运会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两者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只有把基础打好了,高校运动队的水平才会高。反过来,举办高水平的大学生体育比赛对于带动和激发普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也应该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不应该是像现在这样“两张皮”。

时不我待,必须尽快做好顶层的设计,研究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国内的大学生运动会和高水平运动队才能更好地上路,而非现在“临时抱佛脚”的用国家队人员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大学体育运动如何与学生的健康衔接?

本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组织了数百人阵容的代表团参赛。根据美国职业体育的发展模式,众多项目顶级联赛的优秀运动员大部分都是由大学选拔而来,作为被挑选出来的精英,代表团成员都是美国各个学校的明星,背后都有一大群粉丝,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这样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反观我国选手,很多都在国家队吃、训,没有在学校里上过课、和同学们聊过天,甚至没有进过校门,根本就不接地气,如何能带动其他大学生们投身到体育活动中来,改变大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的状况?

本来,大运会和大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应该是相辅相成,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通过举办大学生运动会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是大运会的目标之一,但笔者发现,如火如荼的大运会并没有影响到校园里的大学生们,他们依旧沿着往日的轨迹进行着。“我不喜欢体育,也不爱看比赛。”许多大学生如是表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现在的大运会和普通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平时的锻炼联系得并不紧密,甚至严重脱离。

事实上,从1982年举办首届大学生运动会以来,大运会就承担起了发展体育和增强体质的任务。教育部有关领导明确指出,举办大运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精神。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设项上的一些问题和锦标主义等思想的存在,大学生运动会被异化成了少数人玩、多数人在看的“竞技体育秀”,已经偏离了大运会的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以为,随着明年中运会之后“学生运动会”的举办,有必要立即着手开始大运会今后发展及与大学体育关系调研和讨论,通过征求意见、走访基层等方式,广纳意见和建议,相信大家心中的学生运动会一定会以新的面貌呈现。

教育部有关领导表示,我们要对这些年的体育工作做一个深入而全面的反思,包括吸引社会关注,加强社会影响等。“未来的大运会将更强调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比赛之后组织明星队之间的表演赛,向社会开放,让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参与其中,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体育的快乐”。

学校体育的广泛开展是竞技体育人才不断涌现的重要基础,只有将学校体育、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好了,面向人人的体育开展好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才能水到渠成。“当体育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选拔、引领,才能实现一种良性循环。”我们期待着!

上一篇:国培对话之九:有为才有位 下一篇:谈如何通过教法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整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