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初期训练

时间:2022-10-26 11:21:44

浅谈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初期训练

比赛中试举次数有限、重量大、技术要求全面,这就对运动员的全面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合理地进行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初期训练极为重要。

一、!材

举重项目要求运动员骨骼粗壮,肌肉强壮有力,身体结实等,所以要!具有良好身体素质的运动员。举重测试方法:(1)手握木棍下蹲上举 (握距与肩同宽)。(2)双足立定跳远。(3)负重深蹲。(4)膝上高抓。(5)力所能及的重量挺举。具体要求:握木棍下蹲上举被试者取自然站立姿势,然后双足与肩同宽正握木棍,挺胸撇腰,两臂尽量伸直并下蹲,小腿尽量向脚尖下压,直至成为全深蹲为止,此时头向前伸,两眼平视或视前上方。双足立定跳远同素质测验(表1)。负重深蹲,被试者自然站立,在颈后负杠铃,然后挺胸撇腰下蹲。此时小腿应向脚尖方向下压或深蹲后起立,计算其深蹲的最大重量(见表2)。膝上高抓,被试者自然站立,两手正握杠铃,握距宽度为上臂加肩宽之和。测试开始即挺胸撇腰,上身略前倾屈膝,使杠铃悬垂于膝上,然后按抓举技术完成高抓动作数次。挺举,用杠铃按挺举动作要求完成动作数次。标准是:握木棍上举下蹲。上肢:肘肩关节均要完全伸直,躯干要挺直。下肢:在下蹲时,视臀部离地面越近越好,以踝关节前倾角度作为判断。

二、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初期训练的运动员,一定要了解技术动作的组成和基本概念,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一个错误的动作一旦动力定型,将会严重影响技术的发挥,甚至会断送一个好苗子。因此,教练员要组织运动员通过看老队员示范和训练,边看边讲解,使队员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抓举、挺举技术动作概念,并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由浅到深、从简 到繁的过程,使之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三、区别对待,均衡发展

由于运动员各有差异,要求教练员必须根据运动员的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对训练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在量与强度上加以调整,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例如在新队员的训练中,有的队员绝对力量相对较好,但柔韧性和协调性差,动作僵硬而不舒展。这样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把提高柔韧性和协调性放在首位,除加强压肩、压肘、压踝、下蹲、体前后屈等关节活动外,还进行垫上技巧运动的翻腾练习,以及跳绳和球类练习,以加强关节柔韧性和身体的灵巧协调性。

四、专项训练

1.专项技术训练。

抓、挺举技术结构复杂,动作难度大,为了使初学举重的运动员迅速、正确地掌握好技术动作,采取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显得极为重要。根据举重完整动作的结构及特点,要遵循由浅到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实践经验,应先教分解动作,再教完整动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抓举与挺举相比,抓举较挺举容易,所以先教抓举,后教挺举。抓举技术动作训练:

(1)先教耸肩提肘拉,再教耸肩提肘发力拉。

(2)掌握好耸肩提肘发力动作后,再教膝上高抓。

(3)膝上高抓掌握好后,再教完整的抓举动作。

挺举技术动作训练:

(1)先练膝上高翻。

(2)掌握膝上高翻后,再教膝上下蹲翻,最后教完整翻铃动作。

(3)掌握翻动作后,再教上挺动作。

(4)上挺动作时先练预蹲,再练半挺。

(5)半挺掌握后,再练分腿挺,最后是完整动作。

2、专项力量

新队员的力量练习不应过多,强度不应太大。但力量又是举重运动员的关键,因此,要根据由轻到重的顺序来训练,不盲目冲顶,避免由于动作不规范而引起的受伤和动作变形。力量练习的主要内容:

(1)上拉练习:包括窄、宽上拉(每周4-5次),垫铃窄宽上拉(每周l―2次),窄宽发力拉(每周2-4次)。

(2)深蹲练习:包括前、后深蹲、半蹲、半蹲静力等,前、后深蹲每周各两次,其余各一次。

(3)支撑力量练习:包括借力推、抓、挺支撑、架上挺、推壶铃等。练习上面项目时,必须要有质量、数量、实用。

(4)肌肉练习:青少年运动员要加强肌肉练习,起到保护作用和增长肌肉的横截面积、力量等。主要项目有:引体、双杠、双臂屈、伸、卧、推、卧拉、倒立推、鞍马等等。肌肉练习同样要求有数量、质量,不可轻视。

3、专项素质练习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训练的保证。青少年训练要加强他们的反映能力、速度、耐力和心肺功能的训练,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训练。主要内容有:50米冲刺、100米冲刺、400米跑(计时)、800米跑(计时)、立定跳、立定三级跳、跳台阶等。

上一篇:谈青少年投掷运动员身体训练的重要性 下一篇:30米行进间跑技术是提高少儿短跑成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