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打击乐

时间:2022-10-26 11:20:43

幼儿时期是培养和形成一个人终身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活动让幼儿对基础知识和技能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并能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和掌握。

感受乐曲、变通总谱、形象动作、创新演奏、个性指挥

爱玩、爱动、爱探索是孩子的天性,3—6岁的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而打击乐活动正好可以满足孩子的这种需求。打击乐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动中,幼儿手、眼、脑、心并用等众感官的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刚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幼儿熟悉的和积累了的生活经验设计打击乐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总结了“快乐五步曲”,即感受乐曲、变通总谱、形象动作、创新演奏、个性指挥。从而发挥了打击乐教学活动的最大优势,使得每次的打击乐活动都成了快乐的音乐沙龙,幼儿从来就是音乐的主人,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出迥异的音乐风格,或热闹非凡、或悠扬柔美、或乐器齐奏、或偶尔点拨,在那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人乐合一的快乐境界,

一、感受乐曲,畅所欲言

纵观我们的教材所提供给打击乐活动的音乐作品,有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如《大中国》;经久传唱的经典音乐如《拔根芦柴花》;也有具有异国风情的世界名曲《斗牛士进行曲》等等。我们的孩子敏锐、感性,这些或欢快、或俏皮、或优美、或铿锵的音乐都能带给他们不同的内心感受,作为教师应好好把握着一点为孩子创设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的情绪、节奏、内容和思想后,用语言大胆地表述出来。如在欣赏乐曲《杨柳青》之后,我问幼儿:“听了这首曲子,你心里有什麽感受?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孩子们讨论之后的回答让我无比的吃惊,他们中有的直接表达感受“很柔美”;有的生动些描述“美女跟着音乐在跳舞”;有的则加以自己的想象“我好像看见柳树姑娘在春风中甩动自己的长发”;还有的还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情绪“我感觉春天真是太美了”。畅所欲言大谈感受的过程,从而使得后面的乐器演奏不空洞、不乏味;更好地调动幼儿演奏的激情;更好地让幼儿与音乐融为一体。

二、变通总谱,兴趣盎然

在充分感受乐曲之后,幼儿对于音乐的情绪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图谱的适时展示,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而趣味性图谱更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促进幼儿感知更清晰,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而我们平时使用的乐谱,其结构体系十分复杂,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幼儿来讲,要很好地把握节奏、区分强弱,是很困难的。为此,每次的打击乐谱我都和孩子一起进行整体变通,用生动、形象的图形符号来代替。例如:《杨柳青》中我们用疏密不一的柳条来替代单一的节奏符号,根据柳条生长的规律打出好听的节奏,幼儿欣喜无比;《大中国》中用五角星、国旗等来表示不同大家的节奏,这与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不谋而合;在《大雨小雨》中用大小不同的雨滴来表示音乐强弱,幼儿一目了然、一看就懂,等等图谱的变通以此以帮助幼儿消化难以掌握的节奏与音型。

实践证明,变通总谱以趣味性的图谱取而代之,不仅成为了理解乐曲和演奏乐曲之间的桥梁,而且幼儿自始至终保持着兴趣盎然的态势。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就是此理吧。

三、形象动作,事半功倍

著名音乐家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而在打击乐中,节奏则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准确地打出各种节奏型,也就不能整齐协调地进行演奏活动。而形象的动作旨在让幼儿以自己的身体为乐器,通过拍手,拍肩、跺脚,拍腿,手腕花等动作进行节奏训练,使幼儿快速掌握音乐的整体结构,为协同一致地演奏好乐曲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果说前面的变通图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抓住了孩子的兴趣,那么形象动作的运用就让趣味图谱付诸于实践,动态的感受音乐的内涵。例如:《小看戏》图谱中的小兔标志用兔跳动作来表现,孔雀标志用孔雀点头来表现;《送我一支玫瑰花》中的逗号我们用拍手来表示,曲线用颤摇手腕划大圈表示;又如《大中国》中的五角星表示跺脚、国旗用双手击掌划圈表示等等,通过动作来串连图谱,通过图谱又来串连音乐,这样本位一体化的串连方式将繁杂乐谱简而化之,便于幼儿对乐谱及演奏乐器的记忆和掌握,也便于幼儿掌握整首乐曲的结构特点和乐器的配置情况,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新演奏,精彩纷呈

创新演奏是打破原来教师指定配器方案的形式,让幼儿自己通过对乐曲节奏的理解,来设计配器方案,以追求不同演奏效果的的演奏。而在前面三个环节的铺垫下,幼儿处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敢于表达的意见,勇于打破常规教学的套路,如在《闪烁的小星》配器活动中,让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就能表现满天的小星星了?经过讨论后,孩子们各有主张,有的说用碰铃发出“叮——叮——”的声音,特别象星星在眨眼睛;而有的说用铃鼓轻轻的短促快摇就象好多星星在一起很热闹的样子。在我们看来前一方案合情合理,很好表现;而后者我们的孩子则打破了拍铃鼓的常规形式,并控制铃鼓的力度以达到天空中星星又多又密的效果,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就这样两种方案轮流演奏,前者静谧、后者热闹,两种风格不同的演奏效果将乐曲表现的淋漓精致,真可谓精彩纷呈!

另外,在开展创新演奏时,我要求自己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合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听众和观众,如认同他们的配器方案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演奏效果,细心观察他们在演奏中的情绪,参与到某组乐器的演奏当中去等等。总之,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发幼儿创新演奏能力基础,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各种机能均能得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进行创新演奏,幼儿必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能,积累了一定的节奏语汇,对各种乐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具有运用乐器进行联想和表达的能力。失去了这些前提条件,创新演奏只是空谈。

五、个性指挥、引人入胜

指挥法是打击乐演奏活动的一个核心。而个性指挥则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尝试当小指挥的魅力。在个性指挥的前阶段,我一般采用老师指挥的方法,后阶段开始逐步引导,培养幼儿进行个性指挥练习。为了完成演奏任务,在活动中教师必须注意本身的动作必须到位、准确,洋溢着热情;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看指挥的演奏习惯。教幼儿学习分声部看指挥时,可以用身体动作指挥或乐器演奏的模仿动作指挥以及语言提示,逐步过渡到用手势指挥和看眼神提示。另外,在声部转换前,提前将自己的头部和目光转向下一个将要演奏的声部。教师前阶段引导对于后阶段个性指挥的发挥举足轻重。这不,在《加油干》乐曲强拍“嗬嗨”处,我班孩子的个性指挥真是让我大饱眼福。有的用负重背物的样子引导大家演奏;有的手脚并用,又跺脚又挥手;有的干脆大喊一声“嗬嗨”引起乐队的注意;还有的甚至于在“嗬嗨”处原地跳动两下,更加突出强拍的效果等等。一场集个性指挥、激情乐队、动听音乐为一体演奏会怎能不引人入胜呢呢!

此外,在个性指挥时,教师应充分的相信幼儿的能力,放手让幼儿发挥,并在结束之后给与积极的点评,切莫因保证完美的演奏效果而代替指挥,从而遏制了幼儿潜力的发挥,让个性指挥名存实亡

总而言之,由“快乐五步曲”演绎的打击乐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让幼儿在整个演奏过程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音色的力度,确保演奏效果;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让幼儿能克服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别人的行动,服从集体的需要,与同伴友好合作,与集体保持一致,让每次的打击乐活动都成了孩子们快乐的音乐沙龙。

参与文献

《 幼儿教育》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下一篇:初中语文课堂优化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