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而异 因人制宜

时间:2022-10-26 11:19:46

皇甫谧(215-282年)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医家和学者,其巨著《针灸甲乙经》已被公认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著作。同时,他还善于博取众家之长,将养生术运用在生活之中。按现代人的眼光看来,皇甫谧的寿命并不是很高,但在人均寿命还不到50岁的魏晋时期,67岁的他已经算得上是“高寿”的了。值得一提的是,皇甫谧的身体并不是很健康,在他的一生中,有相当的一段时间是在病中度过的,但他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养生方法得享古稀,实属不易。

皇甫谧的养生不在于异,而在于精。他认为,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对待,切不可迷信某一种治疗或者是养生的方法。即使是名家名方,也不适合所有人的体质,而应该对证下药,世间没有一种药物可治百病。皇甫谧这一结论是根据自己的实践得来的:40岁时,他因患风痹病,曾服用张仲景发明的“五石散”,结果因体质与药性相抵,不仅没有治好,相反加重了病情。证明了治病养生应因人而异,皇甫谧在吸收别人的经验并加以总结后,仅在百日之时就将自己的病症治愈。当然,一些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如精神养生提倡心情愉快、起居养生提倡起居有常、饮食养生提倡饮食有节、药物养生提倡辨证施补等已得到养生专家的一致认可,很少有异议,但在具体的养生方法上,则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中医养生学将我国的人群分为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特异质等九种不同的体质,养生也应“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如老年人体质再好,也不适于强烈的体育运动,而体质较弱的人,则应以散步、打太极拳等强度较小的运动为主。

皇甫谧曾云:“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也。”意为天所赋予世间的是生机,地所赋予世间的是物质,只有两者结合,万物才能转化而拥有生气。他认为春、夏、秋、冬四时也是四气,而人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也是由气而成。所以人类的养生、防病都应当顺应自然界的规律,“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而治,相逆则乱”。治疗疾病应“顺天之时,而病可以期,顺者为工,逆者为粗也。”他强调养生防病要以四时变化为基准,并以此调节喜怒哀乐等精神活动,保持相对平衡、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如春季不宜思虑过多、夏季不宜“火气”过盛、秋季不宜悲哀过重等等,这样就能调节阴阳,使病邪无法侵入人体。这样,人就会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了。

皇甫谧认为:人所吃的各种食物含有不同的味道,在进入人体之后,会随着自身的“喜好”而深入到相对应的内脏,即“酸入肝”、“辛入肺”、“苦人心”、“成人肾”、“甘入脾”,又称“五入”。对于患有各种不同疾病的人来说,“五入”所产生的影响也各有不同。皇甫谧在《五味所宜脏生病大论》中说,因甘味入脾,所以患有脾病的人,适宜吃性味甘的粳米、牛肉、枣类、葵菜等等;患有心病的人,应本着“苦人心”的原则,多食用性味发苦的食物,如小麦、羊肉、杏、薤菜等,这样有利于这类病人的健康恢复;患有肾脏疾病的人,应多食性味“咸”的食物,如大豆、猪肉、栗子、藿菜等,这对肾病康复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患有肺病的病人适宜吃辛味的黄黍、鸡肉、桃、葱类食物,因辛味入肺后,对肺病有着辅助治疗的作用;“酸入肝”,而患有肝病的病人,则应多食性味酸的小豆、李子、韭菜等,这样有利于肝病患者的康复。以食物的“五味”对人体内脏进行调节,对病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如果不懂得“五味”的特性,随意进食,不仅对身体无益,反而因为食物性味与五脏相抵,还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病人一定要注意“五昧”与“五脏”的关系。根据祖国医学中五行生克的传统理论,身患肝病的人应该忌讳吃辛味食物,如黄黍、鸡肉、桃、葱类等。同样,咸属水,心属火,水能克火,所以心脏不好的人就应该忌食性味咸的食物。以此类推,有脾病的人就应少吃或不吃酸味食物;有肺病的人要忌讳吃苦味的食物:而肾脏不好的人则应该忌讳吃甘味的食品。只有了解病中饮食的禁忌,才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恢复。

皇甫谧在病中求学,并撰写出巨著《针灸甲乙经》。认为“朝闻道,夕死可也”,即如果在早上明白了一个道理,就算晚上死去了,也值得。这种精神确实值得我们现代人所学习。在现代生活中,有些人患了小病,就心情低落,使自己的精神陷于绝望之中,这样对健康十分不利。现代医学证明,精神是恢复身体健康的关键,甚至是战胜绝症的重要因素。在这里,我们不妨效仿一下古人,虽然不一定“久病成医”,但只要有了积极的心态,就是迈出了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第一步。

上一篇: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下一篇:教你轻松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