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对“学困生”的关爱

时间:2022-10-26 11:04:32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老师们时常为那些在班上经常违反纪律、学习成绩跟不上的所谓“学困生”而烦恼。为了转化他们,教师们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在办公室或教室,不时有学生在接受老师严厉地“训斥”,或坐在“冷板凳”上写“检讨书”、“保证书”。作为教师,要用爱心去营造阳光,将融融春光散布到每个学生的心灵。其实这些“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有主观的,既有学校、家庭和社会方面的,也有学生本人的,因此,这些学困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

一、“教师的关爱”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关键

学困生学习与品行较差,在集体中常常因“自惭形秽”的内心体验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孤独感。由于自卑而更遭受挫折,这样总是让他们抬不起头来。因此要转化他们,必须重视挫折感和自卑感的消除。而教师的关爱就像久旱的雨水,寒冬的太阳,黑夜的明灯,帮助学生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教师的关爱是一种激励,它使学生主动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少年儿童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在他们身上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些学生的感情是脆弱的,作为老师要正确对待,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简单粗暴。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及时给予帮助和关怀,由于有了关怀与同情,学生会变得自信,他们会竭尽全力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成功之处。由于有了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他们会更加努力,痛改前非。只要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努力营造各种支持性、引导性氛围,让他们在活动中时时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期待、信任与鼓舞,获得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会因此而改变。

二、“教师的关爱”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学生的认识是复杂变化的,学生的转化往往具有反复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有十分的耐心,循序渐进,长期关爱。教师如果没有十足的信心,要改掉学生的一个不良习惯是根本不可能的。教师以实际行动去帮助、关爱这些“学困生”,成为他们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关爱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能力的信任,发展的关心。长此以往,学生觉得老师真正走进了自己的空间,他们的期望得到了别人的尊重、理解、帮助,关注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于是心灵的沟通对老师产生了近乎崇拜的“向师性”,这“向师性”特征,决定了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按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教师对学困生的关爱是一种呼唤,它能传递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赞美和希望,是一种契合,它温暖师生心灵。遇到违纪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来个换位思考,主动放下“架子”以平静的心态和学生亲切交谈,以真诚去打动学生的心。在指出缺点,发现问题的同时,少责怪、少批评,多帮助、多鼓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量捕捉学生身上闪光点,给予肯定。学生不仅不反感,而且更容易吸收老师的意见,也因为老师给了他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他会终身难忘,他会觉得老师是一个可亲可近的人。只要学生从心底里理解了你,他会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三、“关爱学困生”是教师形象和心理素质的重要体现

教师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它是建立在学生的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平静的心态、冷静的处事风格、友善的人际关系,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如果只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对“学困生”动辄就板着脸一顿严厉地“考问”或“立军令状”,这种家长式的“一言堂”作风,学生迫于压力表面上是服了你,其实他们的心理并没有服,相反可能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长期如此,学生会觉得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习以为常,犯了错误也不过如此,学生会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产生疑问。这不仅没有起到教育作用,一方面把学生推到与教师敌对的边缘,一方面让他们也学到的是简单粗暴的处事态度。而因为有了教师的关爱,教师的形象和地位在学生心目中自然变得崇高、神圣。为人师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精心组织,培养良好习惯

正对学生不成熟的心理,“攻心为上”,正确把脉。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用平静的心态去打动、唤醒“学困生”沉睡的心灵,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发展成功。

“学困生”的形成与填鸭式、满堂灌的陈腐教学方式不无关系。那种由教师唱独角戏或平铺直叙、枯燥无味的说教,压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摸索创造型的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长期任务。如何构建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找准新课的最佳切入点,设计最好的问题情境 ,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是我们教师应始终把握的方向。教师要针对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特点 ,启发学生发表看法、提出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有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将问题摆出来让学生争论 ,尽量避免将问题结论直接捧给学生 ,给教学留下了阴影。教学要发扬民主 ,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活动表现机会。课堂上师生平等、优生差生平等,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不受压抑、无拘无束 ,更给后进生提供了十分宽松、愉悦的环境 ,有利于形成活泼、和谐、竞争、互补的教学局面。在课程设置上 ,应铺设阶梯、降低坡度;分解难点、降低难度 ;照顾差生现状和接受能力。导入新课时 ,应尽可能联系旧知识 ,在旧知识上滚动拓展 ,以旧引新 ,以旧带新。这样既便于学生复习回忆旧知 ,弥补后进生的知识断层,消化夹生层面 ,又不影响新知识的学习。教学上应优差有别 ,因材施教 ,互相兼顾 ,注重实效。提问、上黑板板演应既考虑优生 ,又不冷落后进生 ,但对后进生要求不能过高,难度要适中 ,使后进生解决得了 ,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布置作业应分必做和选做 ,选做题对后进生不作强求 ,适当减轻后进生的学业负担。对于学习方法不当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应指导他们学会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内容包括 :(1)中学数学各环节的学习方法(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 ;(2)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启动智力因素(如何观察、记忆、类比、联想、猜想、归纳、转换等);(3)在数学学习中如何调动非智力因素(如何激发动机、磨炼意志、锤炼性格、提高兴趣、培养情感等) ;(4)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制定计划、谋划解题策略 ;(5)如何吸取数学思想和培养思维能力。展开学习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 ,将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挖掘出来 ,通过点拨、启迪、暗示、归纳等途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获得能力和方法。要做到这些 ,教师在平时备课和教研中 ,不仅要认真地“备教材”、“研教法” ,还要认真地“备学生”、“研学法”。

上一篇:谈谈学校教育常规管理 下一篇:如何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