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审计的防范策略

时间:2022-10-26 09:24:18

公司审计的防范策略

本文作者:刘 霞 单位:山东高速集团计划财务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日趋完善,企业集团大量涌现,审计在集团发展与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多元化,金融危机在全球的爆发,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审计工作自身的局限性,使审计实际发挥的作用满足不了各方的期望,而人们对审计的作用还存在着某种误解,从而无形中加大了审计风险。特别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目标在于建立起注册会计师作为投资主体的体制,使审计责任真正落实到注册会计师身上。因此,审计风险的管理就成为我国审计职业界必须密切关注的问题。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对于审计风险的含义,国内外理论界许多学者做了积极的讨论和探索,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了审计风险,但是都大同小异。将审计风险概括地表示为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只是最狭义的审计风险,而审计风险本身具有更广泛的涵义,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来说明:

(一)狭义的审计风险一般来说,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理解为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包括国际审计准则在内的大多数的国家的审计准则也是这样理解的。原因在于审计实践中大量产生的是这一类审计风险,因而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从最狭义的角度来理解,错误地估计和判断了审计事项,乃至发表了与事实相悖的审计报告,使重大错误或舞弊行为未能提示出来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从最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审计风险,审计人员也容易从实务中寻找到应对的办法,这也是大多审计人员这样理解审计风险的原因所在。但是,上述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并没有完全表达审计活动的风险,仅是对财务报表存在重大差错而发表了无保留意见的报告。因而,当对审计活动结果的可能性进行考察时,其结果不仅存在把错误判断为正确的情况,还存在把正确判断为错误的情况,因而审计风险的含义应有更广泛的内容。

(二)广义的审计风险从广义上理解,审计风险应当包括财务报表没有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已公允揭示的风险,以及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的风险。由于审计人员的意见或结论是建立在一种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上,因而总存在着偏离客观事实,甚至与客观事实完全相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审计结论在一定程度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时给利用审计服务的各方带来损失,导致审计人员需要对后果承担责任,这种可能性就构成了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既然是“主观”与“客观”的一种偏离,那么就有可能从两个方向发生偏离:一是把客观上是正确的东西判断为错误的,给予否定,也就是风险;二是把客观上是错误的东西判断为正确的,加以肯定。

二、现阶段新情况下企业集团的审计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集团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经营地域和业务范围较一般企业甚为复杂。企业集团审计,相对于一般企业的审计风险也更大。

(一)财务报表中潜在的会计责任风险企业集团存在合并会计报表和个别会计报表,潜在的会计责任受到多方影响,如会计核算和内部关联方交易事项本身及业务性质不同企业的计价方法、汇率选择等,这些都会增加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的风险。企业集团内部关联方交易事项,可能会通过企业集团内部协议、合同和有关管理制度,致使关联方交易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达到转移利润、逃避税赋的目的。

(二)审计的责任风险企业集团审计风险主要受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运用的符合规定、合法和有效性的影响。如企业集团审计项目的立项,集团财务与资信程序的调查,产权变动事项的界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的评审,内部控制测试和风险基础审计方法的运用,审计评价范围,审计意见的发表等,都可能存在审计责任风险。此外,我国现在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多已经实现信息系统网络化,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集团审计工作是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审计手段,但目前的审计工作很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测试,阻碍了审计对企业出现的差错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

三、防范企业集团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审计法律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集团的日益壮大,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审计也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健全有效的审计准则和法律制度,才有利于合理地界定审计人员的责任。要继续制定和不断完善审计法律规范。以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强化审计质量控制,约束审计行为,规范审计操作,避免审计中的随意性,规避审计风险,切实使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制定完善的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指南,也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和标准。审计准则中一般都规定有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审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以及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撰写方式等,以约束审计工作,保证审计质量。审计人员只要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业,一般应当能够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如果由于被审计单位有意弄虚作假,使审计人员没有能揭示重大错误,审计人员只承担过失责任。当发生法律诉讼时,审计人员可以遵守了审计准则为自己辩护,使自己免受不正当的指责和控告。因此,审计准则又是判明是非、划清责任界限的重要依据。

(三)借助科学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随着电子信息与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及企业集团网络化管理的实现,都将带来审计手段的变革。企业集团审计人员应探索新的审计手段,将传统的手工、账表审计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从传统的手工测试转向以数据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自动测试,并全面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审计技术的现代化,提升企业集团的审计质量。

(四)制定明确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是提高审计质量,要提高审计质量,必须制定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指为确保审计工作符合审计职业准则和工作规范的要求而建立的制度、政策和程序的总称。质量控制标准与审计准则的区别在于:质量控制标准是每个会计师事务所应遵守的管理标准,是针对整个审计实务的质量控制而制定的,而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审计时应遵守的技术标准,是针对每个审计项目而制定的。质量控制标准可以为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浅析文/胡红英审计人员遵守专业标准提供合理的保证。质量控制标准也是由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每个事务所还应以此为依据,制定本所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通过制定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可以保证审计质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并相应降低审计风险。

(五)深入了解客户的业务很多审计诉讼案件中,审计人员之所以未能发现重大错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了解客户的业务和客户所在行业的情况。由于会计资料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不熟悉客户的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活动实务,只根据有限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很有可能发现不了某些重大错误。注册会计师必须意识到,在执行审计业务前,就要将客户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通过对客户的了解,可以正确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确定检查风险的可接受水平,以便安排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范围。

上一篇:医院现金流动管理重点探讨 下一篇:古代少林拳的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