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供热能耗的因素与供暖节能措施

时间:2022-10-26 07:39:01

浅析影响供热能耗的因素与供暖节能措施

摘要:作为热能提供者以及能源直接消耗者的集中供热类系统,其在生产运行以及基础建设时应因地制宜与合理规划。而加强节能的管理,将供热系统节能潜力充分挖掘,再有效采取一些必要的节能措施,可保障热用户切身利益,亦可将经济以及社会效益提高。基于此基础上,本文对影响供热能耗的因素与供暖节能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将相关参考依据提供给同行业人士。

关键词:影响 供热能耗 因素 供暖 节能 措施

1.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城镇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为原材料与能源等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供需的矛盾,因此城市建设的发展中绿色环保、低碳生活以及节能减排具有愈加显著的地位。即要有效分析对供热能耗造成影响的因素以及相关供暖节能对策。

2.对当前供热能耗造成极大影响的重要因素

2.1设备运行的技术水平影响供热能耗

应将水力失调问题科学解决,当系统运行于设计的流量之下时可挖出的供热量大概为8-15%。而科学的运行调度以及将按需供热有效实施可使设备长期运行于高效率的区间,这样即可降低供热能耗。设计人员可依据平均负荷、最小负荷、最大负荷、设计负荷来确定热源台数与容量,而运行时台数的投入可依据热负荷大小来确定。若低负荷的运行将降低效率,此处包含的节能方面潜力大于10%。为了同不同时期供暖需求相适应可将分阶段的质调节方法有效采取。

2.2热网输送条件影响供热能耗

热网的输送过程相关保温程度指标为热网的热效率,其是对管道的保温结构最终效果进行体现,通常热网的热效率应在90%以上。要想将热网的输送中热损失有效降低可采取具有较好性能且新型的那些保温材料来敷设管网。当前热网尤其为二级网中运行的补水率具有较大差别,其变化范围大概为0.5-10%,而2%为正常范围。热网具有较好输送条件时1%以内是其补水率;而热网具有较差输送条件时用户放水以及管道泄露严重因此补水率为10%。若系统泄露而丢失的那些热水补充回来的为10-15℃的冷水,该冷水比回水更低,而要想将其加热成供水温度大概为循环水3倍以上。此亦说明系统补水为水耗问题亦为热耗问题。

2.3相关设备的供热效率影响供热能耗

相关锅炉的热效率是热源的子系统中热能的利用率重要指标,其是对燃料的热能最终被有效利用程度进行体现。通常情况75-85%是燃煤的供热锅炉设计的热效率,而90%为汽供的热锅炉以及燃油等热效率。然而因为管理方式、燃料供应、锅炉构造以及人员操作等导致不同的锅炉运行时具有较大差别的供热效率,具有较高热效率的设备可同设计指标相符合,而设备具有过高排烟温度、较大热损失、没有完全燃烧等皆浪费了燃料,与此同时亦将空气污染大幅增加。水泵以及风机的效率可对电能最终有效利用程度进行体现,且其效率为70%左右。较为重要的一点为有效选择以及配置其扬程、流量,若选择得当且装机具有较适合的电功率,那么具有较少的耗电。若装机具有过大电功率、没有得当的选择,而且运行的工作点较设备较高效率的区域更低亦或更高,那么具有过多耗电。此外若循环水泵没有得当的配置那么将对系统的水力工况造成影响。若锅炉引风机以及鼓风机的配置没有得当的选择将使锅炉的热效率出现降低的现象。

3.相关供暖节能的对策分析

3.1将分户式的热计量方式有效采取

供热计量的实施可使用户按照自身的需求将暖气的温控阀等室内温度的控制装置有效利用,于一定温度的范围之内对所需室温进行自主调节,进而将用户热舒适性提升。热计量重要的前提条件为室温调控,亦可将分户的热计量中节能效果充分实现。近些年公建建筑施行热计量时通常采取机械式的热量表亦或者超声波分系统与用户的方式,而居住建筑较多采取将楼栋作为对象对热量表进行设置,依据技术手段来分摊热量,散热器的热分配法、流量的温度法与通断时间的面积法和户用的热量表法是主要分摊方式[1]。

3.2将供暖循环的系统中变频节电技术有效采取

相关供暖系统可将较为先进的一些交流电机的变频调速类技术有效采取,为了实现恒压供水对水泵施行相关调速控制动作。其经过压力的传感器将管网的压力信号有效接收,再经过控制器的分析以及运算之后对水泵工作的台数以及水泵转速进行控制,将供水水量平稳改变的同时节电效果较好。而水泵的耗电功率同电机的转速之间关系未三次方的正比,将变频的调速器安装之后可将瞬时管网的供水与回水压差自动检测,与此同时按照温度变化对电机转速进行控制且将供水量调整,进而高效节能以及有效调节温度。

3.3将供暖系统的燃料节能方法有效采取

集中供暖的监控系统可有效保障高效、节能目标的实现,其主要的组成成分包括执行机构、传感器、下位机的控制器、通讯网络等。此系统主要功能为便于数据的统计处理与数据检索及管理、对锅炉运行中主要供暖的参数与各个参数进行显示和检测等。对气候补偿的装置进行采取可按照室外温度所具有的变化将供热量有效确定,对一次的侧电动有关调节阀进行调节可将按需供热目标实现;而水泵变频的调速系统亦可使供暖系统于低电耗以及低能耗的状况下将无需不攻、少需少供的目标实现。将传统供暖的运行方式改变是其技术思路,将一旁通管加设在锅炉房的内部中总回水管和总出水管之间,亦将一电动蝶阀加在其上以便对水量进行控制。此类做法可满足室内的温度要求,亦可依据室外的温度变化将混水以及进锅炉的加热水之间比例有效调控。在锅炉内部大温差以及小流量将锅炉运行的效率提高[2]。控制中心所发出的那些命令是电动蝶阀相关动作有效实现的部分,相关控制系统可采集与显示锅炉出水的温度、供与回水的温度、室外与室内的温度,再经过一些系统软件计算后对电动蝶阀开关的幅度进行调控,进而将供暖温度有效提供。

3.4将供热热源的利用率提升且将二次网的系统中混水技术有效采取

对当前一些技术进行利用且将用户可接受、优化的设备与系统等进行采取后可将节能的效益提升。有效预测相关措施采取后系统能源的利用效率最终提升程度且将能耗差距寻找出来,对可行的一些措施进行有效制订,进而将节能潜力挖掘出来。应定期对各能耗的环节中相关能耗指标进行检测评估,对先进指标进行对比以便将能耗差距以及能耗差别原因找出,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先进指标有效实现的一些可行方案有效提出;将混水泵与相应控制系统加装在二次网的建筑入口部分供水的分支处,此技术可将小温差大流量的运行目标实现,亦可将热力的利用率提升。且该技术可将热力站运行电量大幅降低,使室内的温度达标,亦可使热力站的节电率大于10%[3]。

3.5在运行调节的阶段将节能增效的措施有效采取

首先将维护管理工作做好,对于用户的私自放水以及热负荷的改变等现象要杜绝,与此同时将关键部位的重点与定期检查等工作力度加强;其次为了避免出现供热失调现象要适当调节系统终端。亦应对水量以及水压进行合理调配,以免出现垂直失调以及水平失调现象;再次将节能设备有效采用且将节能控制加强,可依据热负荷变化将低负荷的间歇供热亦或者自动变频的循环泵有效采取。

4.结束语

供暖的实践中相关供热企业应将可行、实践性较强的一些经验有效总结,将供热系统中每个环节所具有的节能技术充分引进,进而在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时促进人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旭,李红兵,隗合广. 高校供热系统能耗现状与节能潜力分析[J].区域供热,2012(8).

[2]蔡龙俊,姚灵锋.上海地区住宅围护结构性能对全年空调采暖能耗的分析[J]. 建筑节能,2010(2).

[3]刘张刚.供热管网节能改造及输热能效分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院学报,2012 (1).

上一篇: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检测统筹研究 下一篇:对起重机械检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