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促使高职院校社团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时间:2022-10-26 07:19:21

论如何促使高职院校社团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社团情况分析,分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高职院校的社团可持续发展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团管理

党中央历来高度关心和重视共青团工作。2008年6月14日,总书记在与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出了“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如今,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已成为共青团的“活力工程”和“生命力工程”,在团的各项工作中占有了基础性战略地位。

“要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把加强团的基层建设当作全团的重点工程来抓,增强基层活力和战斗力,努力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2012年5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要求。

作为高职院校的社团的管理人员,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让在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在校园社团活动这一块蓬勃发展。

一.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特点

普通高校的学生社团一般存在组织形式的自发性、群体目标的整合性、活动的灵活性、成员的广泛性等特性。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又存在着由其学生特点所决定的特点。

(一)学生社团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就业竞争中,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往往占尽先机。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社会竞争体会的较为实际,所以在就业方面更加脚踏实地,社团的建立也就适应了自身的需求发展,逐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专业类、特长类、实践类的学生社团层出不穷。学生通过社团更加了解社会,自身协调、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为就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个性鲜明,所以涵盖科学、技术、文学、体育、艺术等多方面的学生社团和各类组织,既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使得校园文化变得丰富多彩!

(二)学生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专业对口的课程大多数都是既有理论课又有实践课。学生社团的成立对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起到了辅助的作用,服务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三)学生社团发展参差不齐、水平不一?很多社团的建立就是凭着社团成员的一腔热血建立,在社团成立之初各项活动开展的还算顺利,但是时间一长,新鲜劲一过,社团活动就会出现停滞不前、虎头蛇尾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学校社团的整体水平。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有效管理方式

基于学生社团的种种特点,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指导紧抓实效?社团之所以保质期不长,很大的原因就是学生的流动性太大,既有想法又有行动的学生创建起来刚有点起色就要面临换届选举,新的会长若是不能很好的带领会员,社团就很容易因管理不善面临瓦解。以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了确保其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学院为每个社团都配备了1名指导老师,以老师的稳定性来巩固社团学生的流动性,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自身需要的知识结构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快速的成长。

(二)促进管理科学规范?学生社团本身就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相当一部分社团活动也会因为社团负责人的交换而“忽冷忽热”,特别是在“新老交替”的时候就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这个时候良好的管理机制会让社团的发展过渡更为平稳。以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社团的发展特制定了社团规章制度,从社团活动的设计方案到社团活动的监管都有详细的制度进行管理约束。为确保制度能更好的落实到位。学院成立了社团联合会专门设有监察部门,不仅对学生社团的活动进行检查督促还对指导老师的工作进行抽查,以确保学生和教师的双向选择都得以真正落实。学院为了保障学生能真正从社团活动受益,为每一位指导教师都配发了指导经费,这样的举措更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三)确保经费合理运用?建立有效的经费管理机制,健全学生社团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合理使用、有效监督。对优秀社团予以重点扶持。在社团场地的使用、活动开展等方面为社团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②

(四)创新模式加快发展?推陈出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青年学生的积极主动只要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加上指导老师的具体引领,就是社团逐步发展壮大的动力。

以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为进一步扩大社团对学生课外时间的影响力,每年进行一次社团成果展,让新学生看到社团成果的成效从而充实自己的校园生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老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在活动中进步,在活动中成长。

总之,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正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只要我们抓住学生社团的特点,对学生社团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高校学生社团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必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社团的生命力也会更加旺盛。

参考文献:

[1]锦涛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2]王菲。独立学院组织和建设学生社团的若干思考[J]。中国教育理论学刊,(3)

作者简介:张樱(1983-),女,湖南衡阳人,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上一篇:湖南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论日语听力教学方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