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建筑识图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10-26 06:26:34

“翻转课堂”在建筑识图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 要: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本文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应用于建筑专业教学中,并以《建筑识图》之梁平法识图为例分析说明,以期为中职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 建筑识图 教学模型

伴随着新理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日渐深入,其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为教与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翻转课堂也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通过对课上知识传授和课下知识内化过程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重新规划课堂时间的使用,解决了中职理实一体教学中课堂内理论教学时间缺乏的问题,切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及特征

翻转课堂是由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预先学习,再回到课堂上进行任务操作、协作探究、展示成果、师生交流等环节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转变了师生角色,使学生成为知识与技能的主动研究者;二是革新了教学形式,为学生创建了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教学,颠覆了“课堂教师讲授+课后学生作业”的旧模式;三是创新了教学资源,“微课”随着翻转课堂的兴起孕育而生,它通常是针对某个主题而制作的短小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为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亦有利于学生一段时间后的复习与巩固。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与实践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借鉴已有翻转课堂模型的基础上,笔者设计构建了具有中职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并尝试在建筑专业教学中进行实践。下面以《建筑识图》之梁平法识图教学设计为例,对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

1.课外知识获取模块

(1)设计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教师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资源。课外自主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微课视频等进行梁平法识图相关知识的学习,在网络互动交流中逐步了解梁平法识图的方法,在课外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结构平法识图的乐趣。

为保证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学的教学资源库,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提供书面学习资料,如《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等梁钢筋平法识图资料和技术规范等。二是采用微课、仿真软件或两者结合的办法制作教学视频,其内容涵盖:梁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和框架梁钢筋构造要求。梁平法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和识读要点。梁钢筋绑扎的方法及操作演示。钢筋长度的规定及计算演示。三是开发e-learning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管理。

(2)自主学习与自我检测。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为引导学生最大化地开展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笔者通过两个环节实施。其一是设置课前导读,以提问的形式明确新课程中应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库素材,在教师设置的“学习内容导读”下,循序渐进地学习新课程内容。“梁平法识图”学习内容导读图,见图2。其二是设计实践任务,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惑,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任务,以检验学习知识的正确性。如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让学生模拟操作框架梁在施工前的钢筋下料过程,让学生在模拟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地探索梁平法识图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资源的学习和问题的自主探索中去。

2.课内知识内化模块

(1)确定问题和设计情境。在课前完成了一系列活动后,就进入了课内活动设计模块,其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知识内化。具体操作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过程中提出的疑问,确定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教师进行个性化分类指导。同时,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等要素来设计课堂学习,如创设“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等,鼓励学生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如梁平法识图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带到学校按1:1比例建造的建筑模型实训工场中,让学生有身临施工现场的感觉。

(2)协作学习。协作探究是指个体之间采用商讨、对话、争论等形式充分论证所研究的问题,以达到学习目标。在翻转课堂的交互性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理解程度指导其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3~5人的分组,再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组内协作分工。笔者根据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梁平法识图相关知识后提出问题的不同进行分类,按4人一组的规模把学生分成10个组,给出解决不同问题的实操任务,任务安排详见图3。小组协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成果交流与反馈评价。经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之后,学生把学习过程中收获的成果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师生们在课下观看后,在课堂上进行评价,实现展示过程的翻转。

翻转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式与传统课堂的评价有所不同,应当由专家、教师、同伴及学习者本人来共同完成,不但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主张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真正做到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的良好结合。

在梁平法识图教学中,笔者模拟现实中工程师的答辩环节,采用成果展示与理论答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交流与评价,评价的内容涉及问题的选择、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中的表现、成果展示等方方面面,同时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授予完成优秀绑扎作品的学生“鲁班匠士”称号,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综合评价能够了解各项学习活动实施的效果,获取更多有益的教学反馈信息,有助于今后教学的改进和完善。

三、小结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地向纵深方向发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式创新。文中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经过近年来在建筑专业的实践教学检验中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认可与好评,笔者在成效方面也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建筑专业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有效的。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指导,教学视频和资源的准备、课堂活动的组织等,这些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控能力与探究能力,而且能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和业务钻研能力,使得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在信息技术日趋成熟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必然是对中职课程教学的又一次革新。中职学校应当把握机遇,深入地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与发展,努力探索适合中职教育、赋予中职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终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3]刘小晶,张剑平.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课程中的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

(作者单位: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你们也不会年轻很久 下一篇:创新合作路径 助推校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