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学院,舟山群岛上的文化明珠

时间:2022-10-26 06:15:05

浙江海洋学院,舟山群岛上的文化明珠

浙江海洋学院这座坐落在“千岛之城”――舟山的海洋学府好似一颗镶嵌在舟山群岛之中、东海碧波之上的明珠,散发着璀璨的文化光芒。办学50余年来,浙江海洋学院始终立足海岛,置身于海洋经济建设第一线,强化服务区域海洋经济的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为支撑,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瞩目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作为“中国海洋文化论坛”的主要发起者、承办方和“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的组建方之一,浙江海洋学院所做出的卓越成效的工作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在“2009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召开之际,记者就学院的办学方针、教学特色、发展目标等问题,采访了浙江海洋学院党委书记周达军教授。

“四大功能”促学院和城市共同发展

浙江海洋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地处群岛之上的高校,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该院的发展与海洋的联系更为紧密。当记者问及学院发展与海洋、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时,周达军介绍,学院的发展始终和海洋开发融合在一起,以“海”为主轴,以“渔”和“船”为两翼,分层次推进科技海洋和人文海洋的协调发展,积淀成海洋办学的鲜明特色。

在浙江省提出的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大潮中,浙江海洋学院也在努力为实施“海上浙江”的全省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周达军认为,城市与文化两者始终相辅相承,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很多元素符号都装在文化容器中,文化指导城市建设,城市建设体现着文化内涵。过去是农耕文化、是“驱海”,现在是“赶海”,从“驱海”到“赶海”是一个飞跃的过程。高校是城市的文化名片,除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外,还有第四大功能:引领文化。浙江海洋学院地处舟山,具有50余年办学历史,应发挥海洋文化领域的原创功能,发挥好海洋文化传播作用。

目前浙江海洋学院学科已形成了科技海洋与人文海洋学科协调发展的局面。周达军说,学院已经拥有海洋生物与养殖工程技术、渔业资源与海洋生态环境、船舶工程与机电配套技术、海洋经济与海洋管理、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现代海洋渔业技术等10个学科领域的优势,并有捕捞学、海洋生物学、行政管理学3个省级重点学科和浙江省海水增养殖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2个省级学科平台。另外,学院还与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展开全面合作,加强了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力度,提升学院科研力量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记者了解到,除了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外,浙江海洋学院还与多方合作,打造了另外两个论坛:中国浙江国际海洋科技论坛和中国海洋经济论坛。海洋文化、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三头并进,在互相影响促进中协调发展。目前,学院的发展已经和舟山甚至浙江的海洋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五个必须”梳理过去指点未来

总结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周达军介绍,浙江海洋学院在提高教学、科研、实践实力的同时,也认真梳理了关系学校全面建设发展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总结出了“五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抢抓一切有利机遇,以创新精神推动改革、以改革的目标促进发展、以发展的眼光加强建设,实现全面进步;二是必须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开展。确立现代大学的科学办学理念,注重教学、科研和育人的有机统一,狠抓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同时重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将其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三是必须坚持特色办学思想,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积极培育并彰显学院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特色,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注重以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科研、高质量服务赢得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支持,努力拓展办学空间;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靠教职工办学。突出“育人”根本任务、突出教师的办学主体地位、突出人才资源的重要性,着力在完善体制、机制、制度、政策和创造学院和谐环境上下功夫,在为学生成长成才和教职工事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的同时,努力实现学校改革发展目标;五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发挥党委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六个内涵”打造研究型海洋名校

随着对海洋全面开发的脚步日益加快,浙江海洋学院也针对当下的需求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争取在2020年将学院打造成为办学特色明显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海洋大学。这一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目标将分哪几个阶段来实现?周达军首先解释了这一发展目标的基本内涵:

一是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坚持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快开展留学生教育。努力争取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资格,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不断推进。

二是形成以海洋为特色,理、工、农、文、管、经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分层次建设的学科体系。建成一批高质量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若干涉海类学科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

三是形成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的数量持续增长,取得若干标志性重大成果。科研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四是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海院特色的育人工作体系。专业设置更趋合理,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现。

五是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整体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培养出若干国内有名、省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

六是形成适应现代大学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教育观念创新为先导,建立科学高效、充满活力的两级管理体制,形成新的岗位聘任考核和人事分配制度体系。建成一支理念先进、作风扎实、爱岗敬业的专业化管理队伍。

周达军介绍,针对这一目标,学院目前已迈入“调整结构、夯实基础”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学科、专业、师资结构,加快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使学院成为海洋人才培养和区域海洋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而接下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第二阶段,2011―2015年,将力争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重点突破,使学院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第三阶段2016―2020年将是学院“全面提升、协调发展”的阶段,初步形成特色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框架,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海洋大学。

开发海洋,教育先行;顺应时事,乘潮而上。在全国海洋大开发、浙江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大潮中,相信积极发展自身的浙江海洋学院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链接:

浙江海洋学院创建于1958年,198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理学、农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发展的省属高校。

学院占地面积150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近9800万元;教职工近1200人,其中专任专师6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25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4800余人。开设有海洋科学等37个本科专业,海洋生物学、捕捞学等硕士学位点和渔业、食品加工与安全、农村与区域发展等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浙江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中心等20余家科研组织,开办浙江省远洋渔业培训中心、中国石化销售公司舟山培训中心等6家培训机构。36个教学建设项目列入省级项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海洋技术、生物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先后承担了“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岱衢族大黄鱼养殖产业化技术研究”等国家“863”计划5个项目,为地方海洋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渔民转产转业及深海网箱养殖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共建了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有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该院的船舶与渔具水动力实验室是浙江省惟一用于船舶模型试验的大型实验室,承担了若干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学科和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充实人才力量,优化队伍结构。坚持以人为本和重才爱才的工作理念,形成了吸引人才、尊重人才、关心和支持人才的良好环境。先后有27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15人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15人次入选舟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人入选舟山市新世纪111人才工程,17人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专家,30人入选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

上一篇:群众文化应“非群勿扰” 下一篇:舟山打造海洋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