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活动中感受民族传统文化

时间:2022-10-26 06:10:19

在语文活动中感受民族传统文化

[案例背景]每到夏熟时节,当田里稻谷抽穗的时候,苗洞村寨家家户户都会欢度“尝新节”。有的在六月的头卯,有的在二卯,有的还会推迟至八月,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尝新节的习俗大都一样,即在那一天将新包谷、辣子、茄子、豆荚等采回家中,做成饭菜,且每家都煮好一锅糯米饭、一碗鱼、一碗肉……都摆在地上(也有的摆在桌上),并在自己的稻田里采摘7~9根稻苞来放在糯米饭碗边上,然后烧香、纸,由长者掐一丁点鱼肉和糯米饭抛在地上,并滴几滴酒,先祭祖祭神,以表示敬祭和祈祷丰收,然后把摘来的稻苞撕开,挂两根在神龛上,其余的给小孩撕开来吃,全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共进美餐,表示吃上新谷新米,以祈福秋后丰收。吃了尝新饭后,把饭前预留的糯米饭、鱼、肉、稻苞,去祭祀小孩祭拜的观音菩萨、万年古碑、千年石桥、长青古树、清澈古井。是日,坝子上伛偻提携、人来人往,人们在祭拜的地方拿出供品来祭祀,并烧香烧纸点蜡,以祈福保佑小孩快长快大,长命富贵,易养成人,年头无灾,年尾无难。未婚青年男女则相约成对,吹着木叶,唱着情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寻找伴侣,手牵着手在幽静的村旁竹林间幽会……。[案列描述]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为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此主题探究活动时,从探究学科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开展以下的活动。1.自主探究,激发民族情感教师揭示活动主题――苗乡的尝新节。师:对于尝新节,你们想探究什么?把你们想探究的问题写出来。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于是,老师趁热打铁说道:“我们可以先来了解有关尝新节的知识”,同时下发了自己在课前收集整理好的学习资料。说明:农村学生,受家庭条件限制,无电脑、少书籍,给课外学习资料的查询带来了不少困难,只能由教师创造条件,在课前搜集整理了有关尝新节的简介、传说、习俗、诗选声像资料、图片资料下发给学生,为他们开展小组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方便。通过以上的教学实例,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民族情感不是在教师的说教中被激发的,而是在教师提供的文本资源和影视资源中,通过小组活动和自主探究学习后被激发的。2.了解民族习俗,介绍我们的尝新节师:同学们喜欢过尝新节吗?生:(异口同声的说)喜欢!师:过尝新节有什么样的规矩?生:过尝新节时,长者为尊,宾客至上。生:长者和宾客要坐在正堂中央“上八位”。生:先由长辈举杯把盏,后生晚辈才能端碗拿筷。师:过尝新节为什么有这样的规矩?生:否则会被视为对尊长和宾客不敬。师:尝新节的菜内容很丰富,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菜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寓意?生:新包谷、辣子、茄子、豆荚。生:稻苞。生:当年的干笋子、蕨菜。师:是当年的干笋子、蕨菜,其寓意是什么?生:笋子高过竹,接连不断(利用谐音)。生:表达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希望的向往。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3.合作交流,推介民族文化师:我们怎样才能宣传家乡的尝新节,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尝新节,把风俗习惯变成旅游资源?生:多写文章介绍家乡的尝新节。生:把家乡的苗歌唱好。生:把尝新节的菜做好,有特色。生:把家乡的文物保护好。生: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生:挖掘苗族文化的资源。[案列分析]“苗族的尝新节”的主题探究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和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对学生的教育影响非常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激发了学生的爱家乡热情3.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把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主题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从青少年抓起,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深入到每一位学生头脑中。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这样即有效地保护和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爱国情感。

上一篇:浅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应用与反思 下一篇:当一回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