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文学翻译的特点

时间:2022-10-26 05:39:59

浅谈非文学翻译的特点

【文章摘要】

非文学翻译在翻译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对其鲜明的特点进行广泛研究和深入探讨非常有价值。非文学翻译在语言特色上显示了准确性和忠实度,在语篇风格上表现出了定制性,在语用意义上展现了强大的实用性。分析和把握非文学翻译的特点在翻译学习过程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非文学翻译;特点;语言特色;语篇风格;语用意义

非文学翻译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很难在只言片语之间做出完整准确的表述,好在时时反思就能有所收获,本文将从非文学翻译的语言特色、语篇风格和语用意义三个方面来浅谈其特点。

从语言特色的的角度来讲,非文学翻译的最大特点在于高度准确、忠于原文。非文学翻译涉及的题材种类丰富,所涉及内容大多和相关专业有关,字词之间,可以说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但在这种多样性之中徜徉又容易陷入过度自由发挥的误区。比如遇到“ Use the right side of your brain to draw and pain what you see―not what you think you are”这样的句子,“right”一词究竟是翻译成“右边的”还是“对的”,这就需要你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后才能断定。总的来说,准确和忠实首先要建立在理解上,理解上出现偏颇,也就没什么非文学翻译可言了。具体来讲,非文学翻译的准确性和忠实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奠定严肃基调

提及非文学翻译的整个基调,那必须使用严肃这个形容词,也就要求译者将严肃作为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衡量自身心态的标尺。都说翻译是戴着镣铐在跳舞,用舞者身上的镣铐来形容非文学翻译对译者在语言风格上所做出的的要求和限制是最为合适了。如果无法克服语言的随意和不严谨,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前后文的连贯性。看这样一个例子:It would grow to include thousands of adherents, uncluding his wife and duaghter, and thrive for centuries. 如果翻译成:直至拥有数以千计的信徒,他的妻女也同感恩泽,繁荣兴盛数个世纪。虽说用词很显华丽,但是对于“同感恩泽”一词的使用是十分不恰当的,有些急于想卖弄一下字眼的嫌疑。

2 适当把握幽默

适当是个万能的形容词,可以形容一切完美比例的程度,但是如何把握这个量,还是要个人去探索求真。虽说非文学翻译的语言风格是严肃的,但并不意味着是不苟言笑的,适当的幽默是增加其可读性的必要手段。例如:People who can draw do not have an extra “talent’ node on their brains, node是个医学类的专业术语,意为“节点”,如果翻译成:善于绘画的人的大脑中也不见得有什么额外的“天资”,避开了对node一词的直接翻译,虽能够达意,但是略显生硬。而翻译成:不见得比别人多根绘画的神经。“神经”一词的相当地道,而且整个翻译还略带幽默感,整体上达到了很好地效果。

3 克服文化干扰

文化的干扰直接就会影响到非文学翻译语言风格的严肃性和忠实度。语言构建了人类交流的桥梁,而文化时而添砖加瓦,时而上房揭瓦。而能否理解其中的文化因素,进行正确地转述,直接在质的层面影响了非文学翻译的准确性和忠实度。例如下一个例子涉及到了有关毕达哥拉斯“豆子禁忌”的翻译,事实上西方国家流传着许多有关豆子的传说,难免会干扰到翻译过程。“Centuries after Pythagoras’ death, a number of his more fanatical followers honored the taboo assiduously, to the point of sacrificing their lives rather than tread on fava bean plants.” 这其中牺牲生命和踏上豆子地之间的对比,着实显得有些突兀。但若了解到历史上毕达哥拉斯之死就和豆子地有关,这其中的翻译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表述,非文学翻译在语言特色上的严肃性和忠实度是其支柱性特点,也是靠着译者严谨的翻译态度、扎实的双语基础、不懈的求索努力而维系的。

从语篇风格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非文学翻译的最大特点在于定制性。其定制性主要体现在非文学翻译大多是为一定的目标读者群体服务的,读者所需要的,就是非文学翻译所要提供的。这一特点体现在非文学翻译的风格、段落衔接、图示表达等方面。具体来讲,非文学翻译在语篇风格方面所体现的定制性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话式的语篇风格

非文学翻译在语篇风格上所表现出的对话式特点只要体现在其人称的使用上,多为第二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是较少出现的,在解释方法技巧、介绍地区景点等情况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样的语篇风格能够更好地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整个作品显得更具亲和力。大量的使用你、你们这样的字眼,仿佛是作者在与读者进行轻松愉快的交谈。

(2)富有表现力的图示

在非文学翻译中,各种类型的图示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因此图示也就构成了非文学翻译在语篇风格上的显著特点。一些原书中的配图是理解原文的关键所在。非文学翻译的语篇风格在很多情况下都体现出了图文不分家的特点,图文之间互为补充,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更好地服务目标读者,降低理解的难度。

非文学翻译在语篇风格上的定制性特点,从根本上来讲,是出于对读者的友好,也是衡量其优与劣的重要标尺。读者的接受力成为了很重要的考虑因素,为读者而进行量身定制的非文学翻译,才能更好地表其意、传其情。

从语用意义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非文学翻译的最大特点在于实用性。非文学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它的实际用途更为具象。非文学翻译所涉及的内容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旨在达成一定的教育、传播、交流等目的。非文学翻译体现了很强烈的实用性,这种实用性体现在为读者服务的原则上。而非文学翻译的实用性特点,也转而影响到了其语言特色和语篇风格。就是因为非文学翻译要对其目标读者负责,也就因此而量身定制了语言的选取方案、行文的组织方案。更重要的是,非文学翻译的实用性特点直接体现了其价值,是评估非文学翻译的重要指标。

对非文学翻译的特点的探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探索领域也更为广阔,而学以致用的意义将指引着每个人继续耕耘下去,且行且思。

【作者简介】

郎冰,1990年2月28日生人,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和英语教育。

上一篇:浅谈高职学生就业的积极性 下一篇:慕课引发的教学方法变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