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课堂中寻找生活的足迹

时间:2022-10-26 05:38:00

在音乐课堂中寻找生活的足迹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303-01

摘要:音乐艺术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现行《新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提倡"音乐课要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真正从生活中去享受音乐"。学生不想学习,不认真听课的情况,我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把生活中的技、情、趣充分融到音乐教学中去,把生活的感悟渗透在音乐学习中。多年来,我就是用这方法来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音乐教学;激趣培养;提高效果

一、把生活融入到音乐课堂

一首好的歌曲总是贴近学生生活,蕴含着美好的意境,充满天真的童趣,展现感人的艺术魅力。让歌声融入生活,就是要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玩乐中享受音乐,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够主动的参与到音乐中去,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1)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激趣:第一堂音乐课,同学们刚认识我,如何使他们尽快的熟悉呢?一般都要做自我介绍,单纯的介绍太枯燥,学生不感兴趣,如我的策略是“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自我介绍活动我是这样开展的: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首先我示范——我用《新年好》的旋律添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了大家。(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我对同学们的期望),然后就由同学们自由组合设计,然后再上台表演。活动开始了,学生们都积极的投入到了活动中,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学生们交头接耳,互相讨论,轮到他们来开始展现自我了。学生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把自己展示给大家。有一组是这样设计的:他们采用《字母歌》的旋律,先由组长自我介绍,。整个过程都没有离开过此旋律,这个颇具创意的设计让大家耳目一新,学生们也感觉不到枯燥了。

(2)用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激趣:如在学生学习感知音乐节奏时,我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去找节奏,掌握基础节奏,提高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如:拍手、走步、跑、跳、摇摆、说话、百鸟的欢唱,汽车的鸣笛,泉水叮咚,江河奔腾,大海咆哮,等等。风声(0)呼、雨声(XXXX)淅沥淅沥、敲门声(XXX)梆梆梆、汽车鸣笛声(XX.)笛笛、蝉的叫声(X.X)知了、火车奔驰的拍球声(XXXX)嗵嗵嗵嗵、鸭子的叫声(X---)嘎等。生活中、大自然中充满了节奏,学生感觉得到,体会得到。我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学习出来,模仿出来,从而快速的去认识它掌握它。这种将节奏训练赋予艺术性、情绪性的做法,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用讲故事、猜谜语等方法激趣:如欣赏如画的管弦——管弦乐中的《场景音乐》时,我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先讲述的是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奥杰塔公主在湖边与王子齐格费里德相遇,倾诉自己的不幸……让学生们欣赏着、体验着,沉侵在悲凉的乐曲之中。国王非常喜欢它,供它吃好、喝好、穿好、还封它为宰相……学生一下子就被我的故事吸引,直接进入到了歌曲的情节中去了。在欣赏《民乐奇葩》时我就让学生猜猜有关乐器的谜语。它能敲出旋律,声声扣人心房。

二、用音乐打开想象的闸门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音乐美的魅力被视为“天籁知音”。它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音乐的声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象性的特点。各人的领悟与情感不同,对音乐的创造也不尽相同。让学生为音乐取名字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鼓励学生表达对所听音乐的感受与见解。还有,一首好的歌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三、联系生活为歌曲改编歌词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我在教唱《祝愿歌》时,当学生唱会了歌曲后,我便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祝愿歌》的曲调创编歌词。我分小组讨论,得出了很多不同的结果:有一个组的同学将歌词改编为:在欢度节日,高兴的时刻,祝老师岁岁平安,天天快乐,让人人放下往日的忧愁,让歌声洒满美丽校园,祝全校师生愉快学习,开心工作,没有压力,幸福生活!

四、结合生活为歌曲创编动作

边唱边表演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是音乐理论的出发点,要让学生自己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易于用动作来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象,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在教学《运动的旋律》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想象,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教材中只是一个简单的图片,但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来:缓慢舒展、悠扬的音乐声中挥洒自如的太极拳、太极剑;活泼欢快的兔子舞,让学生乐在其中;快节奏、富有动感的街舞让学生表现得无比时尚,动感十足;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健美操,让学生充分了解运动的美是最健康的美。学生对自己创编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练习起来也很认真。

五、联系生活实际为歌曲编配伴奏

当一首歌曲学会后,教师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开动脑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拓展思维空间,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当学生学会了歌曲后,我便给他们布置了作业: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寻找能发声的物品,自己制作一种打击乐器,,。等到了第二节音乐课,一上课我就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这时出现在教室里的乐器”有:用易拉罐装进少许沙子做成的“沙槌”用多个啤酒瓶装进不同份量的水吊起做成的“云锣”或“碰铃”、用铁丝,铃铛做成的手铃鼓、将穿孔的啤酒瓶盖用铁丝串成的“串铃”、整把竹筷子和塑料可乐瓶相互敲击当成的“鼓”等等。还有几串钥匙(当作串铃)和一叠撕成条状的报纸(做沙槌用)还有助威呐喊的哨子(学生用自己的手吹出的哨声)。当同学们采用各种演奏形式创造性的即兴为歌曲伴奏时,神态是那样的认真,节奏是那样的整齐。自制简易乐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效的把音乐创造活动附诸于教学实践中。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的理念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要调查学情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注重活动形式的趣味性。“努力寻找音乐与生活的交汇点”把生活渗透在音乐学习中,是从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段总结、提炼出来的,它既是一种教学观,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考察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向度。对此的认识,我将在进一步的探索中不段深化,把时间、放在音乐教学上,为音乐教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小策略实用精品库(音乐义务教育阶段)[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

[2]中学音乐课程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3]王丽玲.技、情、趣统一的音乐教学[M].北京教育丛书,1999年9月第一版

[4]朱则平,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下一篇:论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