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数学课题的思考

时间:2022-10-26 05:13:38

关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数学课题的思考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在我市已经使用好多年了。在使用的过程中,数学课题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现提出来与同行商榷交流。

新编的小学数学教材,大多采用了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或内容载体作为课题。如:《动物餐厅》、《小兔请客》、《文具店》等。这样的课题在教材中举不胜举,表面看,童趣盎然,有些新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谁都清楚:生动的学习环境,能调动学生感官全方位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进行情知交融的教学所提倡的。勿庸置疑,以内容载体作为课题有它积极的一面,数学生活化、情境化,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亲和力。但我认为“童趣味”不应替代或淹没“数学味”,毕竟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本末不应倒置。

四年级教材(上册)在讲四舍五入法时,用《森林面积》作题,在讲统计时用《栽蒜苗》作题,这样的课题别说家长和学生容易产生误会,就连我们没有执教过的老师也会感到“一头雾水”,分不出这个课题是什么学科的内容。而且当老师不满意课本提供的情境内容,自己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创设具有地方特点或学校特色的问题情境时,只好更改课题名称。(更改课题名称现象在我市大型数学教研活动中曾见过)于是就会出现,使用同一教材、同一内容的一堂课而出现不同的课题。对于这样老师对教材的再次加工,是应当充分肯定的,情境变了,课题当然应当跟着变,再说教师的教学创新应当鼓励,统一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也是新课改下期望并提倡的。引起我思考的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究竟何为载体、何为主题?数学课题究竟应当突出载体,还是突出主题?

我们常说,一个好的主题,犹如画龙点睛之笔,能为一节课增色、添彩。这对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来说同样适用。我认为一节数学课的主题一般应是明确的、确定的。而表现主题的载体,即承载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却可以是千变万化的。这是由数学广泛的应用性确定的。用数学载体作课题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产生眼花缭乱之感。如:有的情景不符合地区实际,有的不符合时空实际,有的不符合班级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实际等等。在课堂上要强化目标意识,使学生学有方向。这其中不难体会到,脱离知识的实际,光有情,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课题本身就是教学显性目标,它应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而不仅仅是教学内容载体的表现,它对一节课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当然,睛必须点在龙身上,而不是点在龙身外的浮云上。同时,它对学生的记忆,往往具有简化记忆与提示回忆的作用。如:前面提到的《森林面积》如仍沿用《四舍五入法》作题,这里的“四舍”“五入”多么生动形象,又多么贴切,词的自身含义就有助于领会知识内涵。相反,如用承载数学知识的具体事物或情景来命名,会增加知识与载体间的复杂性,不便于记忆,还会添加回忆检索以及后继教学的麻烦。

综上所述,我认为数学教学中在教材处理时,数学课题应当回归数学内容,形式应为内容服务。但在强调突出教学内容的主题,并不排斥对个别课题的艺术化处理。如:已有的课题可采用正副标题或采用括号注明解释等,这样使学生和教师对学习的内容有情趣的基础上,更容易把握知识的方向。

上一篇:浅议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