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23 12:13:45

浅议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几点思考

摘要:目前,小学阶段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还难于设立跨学科的综合类或科技类活动课。卢梭认为,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教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

关键词:数学活动课教学思考

一、要明确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具体地说,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是: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2、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4、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要体现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性质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来确定,但总的来说,活动课的教学应以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去渗透国情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经济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为特点,来实现它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活动课具有以下性质:

即通过数学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或良好行为习惯等的教育。当前,还应突出反映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渗透“国情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激发求知欲望。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需要,选择以扩大知识视野、拓宽认知领域的最新信息、最新科技成果的内容,渗透“科技意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

三、要研究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课型

根据活动课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活动课可分为如下课型:

数学史话课。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学习、数学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故事及简单的数学史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品质。如数学故事会、数学名家事迹介绍、数学读书会等。

趣味数学课。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如数学游艺、数学谜语、趣题讨论、数学展望等均属这类课型。

思维训练课。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方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质,不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如简算技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数列规律、图形变换、智力竞赛等。

实践应用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配合数学课制作教具学具、实地测量、参观访问、办数学墙服、商店服务与数学有关的创造发明等,培养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竞赛辅导课。从全体学生的能力、爱好出发,适当组织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的方法与技巧。

四、在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们在小学一年级4个班中对学生做了“认识人民币”、“兑换人民币”、“支付人民币”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比例为96.5%,兑换人民币的正确率为83%,参加过10元以下购物付款的比例则为64%,可见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本课设计成“招考营业员”、“我是小顾客”、“物物交换”、“用物兑币”等几项活动,进行了本课的教学。

(一)准备阶段:1、收集“商品”:让学生自带一些玩具、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并制作出价格标签挂在商品上。2、布置“商店”:将课桌布置为柜台,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分别放好。3、提供给每人若干人民币。

(二)实施阶段:争当小小营业员

1、多媒体展示各种面值人民币,让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2、多媒体显示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并提问应该怎样以此兑换1元的人民币?

生1:2个5角换1元。

生2:10个1角换1元。

生3:5个2角换1元。

生4:1张5角、1张1角、2张2角换1元。

生5:4张2角、2张1角换1元…

3、多媒体显示面值为1元、2元、5元人民币,并提问应该怎样以此兑换10元的人民币?(可采取小组活动,每人填写出1份列出兑换方式的表格,然后大家共同检查对错。)

4、小组推选优胜者当营业员,小营业员挂牌上岗。

(三)购物活动

教师:现在大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购物,营业员要根据商品的价格和顾客付的钱数计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钱。在活动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注意运用礼貌用语。

(“顾客”开始自主购物,教师在旁做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四)换物活动

教师:我看到大家都已经购买了一些物品,你们现在能相互交换自己所购的物品吗?要注意在价格不同时需要贴补差价。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到我们班的“消费者协会”来寻求帮助!

生1:我的铅笔是5角1支,能用铅笔换你1块橡皮吗?

生2:好呀!我刚好需要铅笔。刚才我买的橡皮是2角钱一块,找你3角,对吗?

生3:对,谢谢你。

生4:我买的小娃娃是2元,可以换几支铅笔?

生5:铅笔5角一支,你说可以换几支?

生6(插嘴):2元里有几个5角?

生7(恍然大悟):2元里有4个5角,就可以换4支铅笔。

(五)物换币活动

教师:现在大家可以到营业员哪儿去,把手中的商品换成人民币。看看换回的人民币和原有的人民币相符吗?如不相符,检查一下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

(学生开始活动,并在换币后核对钱币是否出错,如出错,进一步思考是哪儿出了问题。)

(六)小结交流

1、购物后是怎样换物的?应怎样贴补差价?

2、最后到手的人民币和原来手持的人民币相符吗?

3、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下一篇:关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数学课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