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和谐社会的检察职能

时间:2022-10-26 03:53:39

浅析和谐社会的检察职能

【摘要】本文从找准影响和谐社会的原因,弄清检察职能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明晰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定位,思考检察机关服务和谐社会应如何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粗浅分析,认为和谐社会的提出,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应在党的领导下,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这个主题,把服务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各项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履行好检察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取得更好的政治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关键词】和谐职能地位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面对这一宏伟目标,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批准和决定逮捕、提起公诉、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等重要职责,应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这个主题,把服务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各项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履行好检察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取得更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一、影响社会和谐的原因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据有关报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0倍,平均发展速度达9.4,创造了奇迹。但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社会不和谐的问题。

一是贫富差距大。据了解,目前社会上15的人拥有85的财富,而85的人则拥有15的财富,使一些暴发户、大款通过一些不合法的手段暴富,加剧了仇富心态的滋长。二是城乡差距大。据有关报道,目前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达3.2:1,如果将城乡居民的税赋负担、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城乡差距超过6倍以上,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从地区差距来看,尽管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以及一些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但是东中西部的相对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四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多年来,我国比较注重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发展重视不够,比较注重经济效率,忽视社会公平,致使社会不公平现象继续扩大。五是人与自然不和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境保护,使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越来越突出。六是黑恶势力犯罪和有所上升。近年来,由于农村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等多种原因,造成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行为方式趋于激烈,甚至还呈现出跨区域串联、连锁等反应特点。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面的,就社会原因而言,其深层次的思想根源在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没有真正树立。

二、检察职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无论从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来讲,还是从和谐社会的构成要件来看,二者都是息息相关的、互为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赖的一个完整整体。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民主是法治的追求,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法治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治化,反映了人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下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格独立的普遍愿望,是社会趋向政治文明不可少的制度特征。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每项职权都体现着民主与法制:通过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通过诉讼监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通过检察建议和司法解释,促进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通过抗诉,维护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通过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通过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促进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执政,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有效落实。

(二)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基础。没有公平,没有正义,就无从谈起社会的和谐。因此,要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追求公平和正义。反之,倘若出现社会的不公平,就意味着社会上存在特权集团,从而使全体社会公民无法平等共享社会利益,其结果必然导致贫富分化,继而使一些贪污、贿赂、私分、偷税、漏税等现象盛行。而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打击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在内的各种特权集团滥用公权行为正是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更是检察机关为实现社会和谐追求公平正义的实质体现。

(三)诚信友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诚信友爱是良好的社会道德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之一;而贪污贿赂、偷税漏税、挪用公款、渎职侵权等等的蔓延必然导致社会诚信的缺失,因而检察机关打击腐败能有效清除社会污垢,树立和谐社会新气象。同时,检察机关在办案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做到打击与保护相结合,真正树立起司法机关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和法律尊严的权威,带动整个社会诚实信用准则的确立。

(四)充满活力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力量源泉。倘若一个社会没有活力,必将产生“刮骨疗伤”的负荷效应。因此,要使社会充满活力,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必须保证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发展、竞争和创造的机会。目前,由于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盛行,以及与此相联的一些商业贿赂问题,造成机会不均等、竞争不公平,损害人民群众积极性,抵制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那么,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应拿起宪法赋予的监督武器,及时的、彻底的根除和铲除影响和谐社会的一切不良现象,让和谐社会充满真正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新活力。

(五)安定有序是确保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目前,造成社会治安形势不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有的是因刑事犯罪案件多发易发而产生;有的是因少数地区司法机关履行打击不力甚至是充当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伞”而导致;也有的是因国企职工反映企业干部贪污、私分国家财产或城乡居民和农民反映干部在拆迁、征用土地过程中不依法行

政等而引发。这些原因都与检察机关的刑事检察职能和依法打击职务犯罪职能相关的、相联的。

(六)人与自然和谐是促进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目前我国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来看,无论是公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是各级政府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均呈上升发展趋势。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历史大国,仍有一些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危害十分严重,直接危及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和谐,其背后也可能隐藏着重大、特大的腐败污染。面对这种即将来临的风暴,唯有依靠我们的党赋予检察机关的监督职权,向一个无论资历有多老、地位有多高、职权有多大的违者挥利箭,才能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社会和谐。

三、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定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为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即必须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由各级政府具体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同心同德,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这一伟大系统工程。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对和谐社会建设和对检察工作的领导是宪法赋予的历史使命。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中,检察机关既不似政府那样职能广泛,行政资源丰富,工作领域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居于领导和主导地位。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神圣使命,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职能,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国家机关依法执政,保持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司法公正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看来,检察机关既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又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也是和谐社会的受益者,服务和保驾护航乃是检察机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最佳定位,也是检察机关工作的着力点所在。和谐社会的显著特点就是法治社会,“和谐”与“法治”都要求以社会主义法治的普及与广泛应用为前提和基础,而检察机关参与法治的主要手段则是法律监督。因此,强化法律监督无疑应成为检察机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切入点,而维护公平正义则是检察机关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

四、检察机关服务和谐社会应如何发挥

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以促进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作为整个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社会、建设文明社会献一份忠心、尽一份特权、做一份贡献,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让历史永恒检验。

(一)履行监督职能,做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加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有效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民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与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的每一项职权都体现着民主与法制,通过打击犯罪、查办职务犯罪、诉讼监督等有效措施,促进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行使职权,保护人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促进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落实。因此,检察机关要认真的、全面的履行好宪法赋予的各项职责,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检察工作,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加法”。

(二)强化诉讼监督,做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神斧”。“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永恒的主题,而惩治和根除腐败,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因此,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查办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让侵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者受到从重惩罚,让正义得到伸张;要加强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研究,坚持标本兼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铲除社会各阶层一切不良现象,实现全民平等共享社会利益;要强化诉讼监督工作力度,将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执法、司法不公作为打击重点,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坚决纠正有案不立、漏捕漏诉、以罚代刑以及违法减刑假释等明显不公的案件,维护司法公正;要将涉嫌吃拿卡要、、枉法裁判、吃了原告吃被告等的司法人员,依法从重处罚,实现检察机关真正成为维护司法公正、服务和谐社会的“神斧”。

(三)严格依法办案,做诚信社会的“样板”。诚信友爱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又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在执法办案中,运用法律和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是检察职能所需,也是产生实效作用的适用方式。诚信社会讲的就是实事求是,而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更是如此。具体来讲,对证据的收集采信,要客观真实,严格法律程序,绝不能弄虚作假、搞刑讯逼供、打击报复等,做到既要收集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也要收集被告人无罪、罪轻的证据;既要做到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相结合,又要做到维护法律尊严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既要把每一件案子都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又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实现检察机关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样板”。

(四)妥善化解矛盾,做维护社会稳定的“减法”。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刑事司法是有效打击犯罪,及时遏制犯罪,努力改造罪犯,尽量减少社会中不良人群的数量。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对破坏社会秩序的一切犯罪要依法从严从快打击、从严从快捕诉,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黑恶势力、吸毒贩毒以及抢劫、故意杀人、等犯罪案件,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的社会治安环境;要严惩生产销售伪劣商品、金融诈骗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维护社会经济发展秩序;要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的发生;要加大服务新农村建设力度,严查侵害人民群众一切利益的村官和“村霸”、“恶霸”、“地霸”,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要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来信来访,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心实意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妥善地化解矛盾、排除纠纷,让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得到解决,实现检察机关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减法”。

(五)勇于自我牺牲,做构建和谐社会的“哨兵”。我们的国家要发展、我们的社会要进步、我们的人民要富裕,要发展、要进步、要富裕,就要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著名的优秀科学家彭加木,抱着让科学之花开遍祖国边疆的祟高理想,先后15次到新疆,足迹踏遍了沙漠荒原,最后以身殉职。正是科学家们的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祟高献身精神,换来了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两个文明的发展。又比如,当熊熊燃烧的森林大火正无情地席卷人民的生命财产时,你是投身火海、奋力抢救,还是撒腿狂奔,只顾自己逃命?当有人不慎掉进河水里眼看要沉没时,你作为一个过路人,是援之以手还是退避三舍?当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伤人性命、掠人财物时,你作为一个目击者,是挺身而出还是视若无睹、逃之夭夭?诸如此类的场合,是冲上去还是退下来?是前进一步死还是后退半步生?谁能说这不是生死抉择的严峻考验?可见,即使是和平时期,看不见炮火硝烟,但生与死的考验,仍然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由此可见,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的每一名检察官,要象在检察系统内涌现出来的诸如蒋汉生、王书田等一大批的模范先进人物那样,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面对社会一切假、恶、臭而不低头,宁愿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绝不让任何一个犯罪嫌疑人逃脱法网;要象著名的优秀科学家彭加木那样,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祟高献身精神,与社会一切腐败分子进行到底,让正义得到伸张;要以舍小家顾大家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维护稳定、捍卫和平而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使法律的尊严得以捍卫,使正义的价值得以彰显,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有的人权得到尊重和保障,使我们的检察官真正成为雪域高原上的一名“哨兵”。

【参考注释】:

1、20__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

2、20__年3月14日《中化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3、1988年8月《革命战士人生观》

4、杜春江、李明 晓:《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检察职能》

5、20__年12月6日《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6、20__年12月4日《构建和谐社会要树立宪法理念》

7、1953年4月10日《选集》 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从根本上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为中国人民谋求最大幸福是我们党所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党适应经济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始终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共处的社会,这是巩固党的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

从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看,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使社会利益出现多元化的趋势,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暴露,都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如何解决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合理调整各种利益关系,是关系到我们国家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

它要求我们在各项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重视群众最直接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同时,要求各级党政机关、政法机关要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人的潜能激发出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这是全党都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司法机关作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发挥积极的作用,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中也同样负有重要的责任。

三、检察机关如何在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检察机关要转变执法理念。检察机关作为政法机关,为了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从执法理念到工作方式必须有所转变。以往,人们提起政法机关,总认为是工具,强调得比较多的是打击犯罪的职能,其实打击犯罪是政法机关的重要职能,但并不是政法机关的唯一职能。一个法制社会里,政法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它不仅要依法打击犯罪,还要依法保护所有公民,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它要保障宪法和法律的统一实施,保证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因此,必须树立新的执法理念,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一方面要依法打击犯罪,另一方面要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要牢固树立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的观念。在实际办案活动中打破有罪推定的思维定势,克服“宁枉勿纵”,只要打击就不会出错的错误认识,使政法机关的活动严格依法进行,不仅重事实、重证据,而且要符合法定程序,从而始终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律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公平执法。

(二)要把执法为民的观念落实在各项检察工作当中。政法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这些权力也要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在执法活动中,要克服就案办案的观点,牢固树立大局观念,随时了解社情民意,随时修正工作的各种不符合群众利益的做法和主张,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特别是我们的一些窗口单位,更要重视群众最直接的利益,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诸如涉法上访等人民内部矛盾,而这也是目前我们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应当看到,上访者大多属于社会弱势群体,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可能会使部分群众与政府离心离德,甚至成为影响稳定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必须用自己的工作,努力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要在系统内部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小气候。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全社会的整体和谐,离不开各个局部的和谐。不管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具体部门,如果不能保持和谐稳定,不仅不会产生凝聚力和战斗力,甚至会影响到依法履行职能。因此,作为单位和部门的领导,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善于听取民意,凝聚民心,集中民智。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探讨政治思想工作的新形式,做好新形势下群众的思想工作,切实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蕴藏在群众中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形成整体的力量,从而不断提高我们各项工作的水平。

上一篇:强化办案环节监督制约 保证检察权的正确行使 下一篇:妇联主席及妇联领导班子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