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热点事件盘点之自主篇

时间:2022-10-26 02:37:39

十大热点事件盘点之自主篇

事件:2013年自主品牌销量大跌

2013年7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了上半年的产销数据。这一数据被外界视为中国车企的“中考”成绩。根据数据,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000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10%,总体呈稳定增长趋势,中国车市开始回暖。然而,中国品牌乘用车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356.67万辆,同比增长13.1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16%,虽然销量高于上年同期,但市场占有率却持续走低,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品牌全部是合资企业车型,没有自主品牌车型入围,销量最高的上海大众朗逸,上半年销售了21.16万辆;在排名前十位的乘用车企业中,重庆长安排名第六,长城排名第八。

同年9月,盖世汽车研究院了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前十名的企业,依次是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安汽车、奇瑞汽车、上海汽车、长城汽车、华晨汽车、天津一汽、上汽通用五菱和莲花汽车。其中,吉利汽车轿车销量仍最高,为3.73万辆,但同比下跌7.4%;第二的比亚迪,轿车销量增长12.0%至3.60万辆,紧追吉利。

价格曾经是自主品牌引以为傲的优势,然而这一优势正在不断地被合资品牌所吞噬,丰田花冠、本田锋范、别克凯越、大众捷达以及现代瑞纳、起亚K2等合资品牌车型,起售价都降至8万元左右,合资品牌车型价格的下调成为自主品牌车型市场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日系车销量持续下滑,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自主品牌“趁虚而入”的机会到了。然而,从2013年上半年的市场情况来看,日系车下降了4.2个百分点,但自主品牌并没有抓住机遇,反而拱手将日系丢失的份额让给了德系和韩系车。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朱华荣表示,“5年之内,中国品牌汽车可能会重新洗牌。”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党委副书记朱华荣解释说,因为中国有些自主品牌不是靠正常的经营来维持它的生存,而是靠中国特殊的环境,利用资本运作,或是土地、或是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撑着。一旦政策有变,企业自身没有造血能力,这些自主品牌很快就完了。目前,有的自主品牌连基地都没有,卖得越多,风险越大。

对于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自主品牌能不能活下来,这就要看自主品牌的汽车公司,是在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是在被动消极地寻找借口。中国自主品牌企业无能吗?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是国家汽车工业管理的制度问题,让自主品牌公司的想法很难自由地展开。吉利汽车公司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来应对各方面的挑战。”

“长安、长城、吉利、比亚迪和奇瑞,我把这五个自主品牌算作第一个梯队,从量上看,它们都是四五十万辆的级别,剩下的第二梯队就只有几万或十几万辆的规模,现在两个梯队差距很明显。第二梯队在往后可能比较困难,主要还是看前面的‘五大家’。未来,中国品牌汽车成长压力会越来越大,‘五大家’要发挥好行业带动和发展示范作用。”当问到自主品牌的未来时,朱华荣如是说。

事件:各种因素导致是自主品牌下降的主因

2013年开春以来,国家对购买汽车的多项鼓励政策退出,城市治堵的大幕从北京拉开,限制政策在多个城市出台,油价持续上涨,都对汽车销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鼓励政策的退出,限制性政策出台,造成众多消费者的观望和担忧,使得小排量车销售出现较快下滑,而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基本上还是以销售小排量车为主,从而导致其整体销量下滑。

另外,合资与合资自主品牌产品线不断下沉,竞争者不断增多,都在抢占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几年前,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在产品级别和市场分层都存在着差异,可谓“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和价格区间里面都活的挺好,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汽车消费的繁荣,原本的界限模糊了,合资品牌的产品线不断下移,价格不断下探,大力进军二三四级城市,自主品牌的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

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自主品牌自身的营销策略缺陷和战略却迟迟跟不上,这导致其销量增长乏力。奇瑞的多品牌战略受挫、高端战略折戟,以及事业部改制的失利,证明其企业战略长期处于“迷糊”状态。而比亚迪盲目压迫经销商追求提车量,执行不对等的商务政策,引发部分经销商群起倒戈,闹出纷纷扰扰的退网事件,最终影响自身的销售业绩。

自主品牌销量的下滑也许会有很多人归结为产品品质的问题,其实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发展、探索、积累、改进,在7万元以下产品市场,合资产品和自主品牌的品质和技术上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有些合资产品还没有自主品牌的品质过硬。但是由于与生俱来的低端品牌形象,使得消费者的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从长远来看,我国仍然处于汽车消费的高速增长期,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购买力的支撑作用还会有相当长的持续性。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增速减缓,只是汽车市场结构出现了调整,增长的主力车型变了,原先自主品牌以量、以低价取胜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在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下降的同时,会发现合资品牌,尤其是豪华车品牌的销量,却是高速增长:奔驰今年上半年销量增长59%,宝马增长60.8%,奥迪增长35%。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所处环境出现了变化,必然要求自主品牌企业进行变革。“宁可跌落到销量前十名外,也要实施战略转型”,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对于战略的调整,这次比较坚决。

点评:自主品牌“大考”

因为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可供选择的品牌车型不断增加,中国消费者变得更加精明,从而导致魅力指数平均得分整体明显下降。

某种程度上来说,消费者越来越挑剔是好事,它可以敦促中国汽车市场朝着更健康、更理性的方向发展。可喜的是,越来越多自主品牌开始注重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的两条腿走路。

比如,华晨汽车在核心技术方面已经实现在动力、电子、车身、底盘等综合性能的集成能力方面实现突破,提升产品竞争力及附加值,以技术优势突出品牌特征。尤其是获得了宝马授权生产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欧六标准的2.0T发动机。

而这也表明,华晨汽车通过对核心技术和优秀品牌的转型升级,这种模式也说明了自主品牌开始得到更多人的充分认可。此外,像比亚迪、奇瑞等自主品牌,也在努力摆脱此前留下的弱产品力印象。越来越多自主品牌开始转型升级,不再停留在之前疲于卖车的原始阶段。

不过,转型升级说易行难,需要企业家踏踏实实的努力,企业家精神、领军人物的实干精神尤为重要。所幸的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很多掌门人不断成熟,不断用智慧与行动践行着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之路,在“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上突出重围,同时也为中国汽车产业和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引领出一条可借鉴的创新发展之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自主品牌魅力指数和国际品牌差距的缩小,是中国汽车市场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的成长与成功,那么它的产业就是存有缺陷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走到如今这个阶段,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其魅力指数的逐步缩小,也代表着中国汽车转型升级的阶段性成功。

不过,正如一个人的真正魅力,是通过岁月的积累逐渐成长的,自主品牌汽车的魅力指数,毕竟还和国际品牌存在差距。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功不可一蹴而就。

除此之外面对严峻且复杂变化的形势,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积极面对当下形势,当前的销量增速减缓和下滑,让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高速发展背后的隐忧,但也不要太过于悲观,从长期来看,汽车市场增长减缓,甚至稍有下滑,是很正常的市场波动。

二是冷静的分析汽车市场未来要面临的政策环境。都说自主品牌企业对政府的政策依赖性比较强,但要认识到中国的汽车产业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限制性政策确实影响了部分大城市的汽车销量,也对自主品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不是起主要决定作用的,不能指望政府取消限制性政策,不能指望政府再次出台刺激性政策。

很多国家的汽车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出现以政策调控市场的情况。当汽车保有量大到一定数量,尤其是一线城市达到饱和后,由于资源、交通的紧张,世界上不少大城市都会出台限制性政策。所以对未来的政策环境,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从容应对政策调控。

三是在市场和政策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要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避免产能过剩。同时,要加强利用调整战略的机会,抓好技术和质量,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售后服务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销量骤减,份额下降,是挑战也是机遇,抓技术、重品质,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才能从容地面对政策环境、消费环境的改变,这也对自主品牌乘用车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破局之关键所在。

上一篇:东风雷诺合资项目16日正式签约 下一篇:十大热点事件盘点之人事调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