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教育管理论文

时间:2022-10-26 01:55:53

辅导员教育管理论文

一、摸透情况,平稳过渡

(一)做足功课,班情熟知

新辅导员要提前与原辅导员、学院领导、学生的任课教师、学生干部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了解班级的实际情况,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详细信息,做到班情熟知,并做好学生信息登记表、学籍卡片、奖惩情况、活动资料等文件的交接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信息登记表上的照片大都是以前的,与学生现在的模样可能有些不同,甚至相差甚远。新辅导员可以让班干部提供同学们的近照电子版,命名为本人的姓名,存在电脑里或者手机里,利用空余时间翻看,用最快的时间记住每个学生的样貌,争取在见到学生的第一眼时,就能准确地叫出他的名字。这样会让学生感到辅导员很用心、很负责,对自己很关心和重视,并在心底里对辅导员产生敬佩和信服之情。

(二)树威信,立形象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了首因效应,他指出,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新辅导员应高度重视第一印象的作用,在与原辅导员的交接大会上,树立自己的威信和形象,为人师表,把真诚、全面的自己展现给学生,既要肯定原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和业绩,也要体现自己的思路和特色,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抓好两头,辐射中间

“两头”中的一头是指学生骨干,如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品学兼优学生等,另一头是指学业、家庭经济、心理等方面有一定困难的特殊学生。对于学生干部,我们要本着“培养中使用,使用中培养”的原则,帮助其认清职责,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如果原先的学生干部认真负责,工作能力强,则可以继续培养使用,如果他们在工作能力和方法上有欠缺,则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指导,必要时可以进行调整更换,选用新任学生干部,满足大多数学生渴望改变的心理需要。对于学生党员,要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他们在思想、学习、卫生、纪律、活动等各方面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协助新辅导员的工作,做好其他同学的榜样。对于品学兼优学生,辅导员要通过与他们谈话,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保持优良成绩,并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发挥自己的榜样引领作用和聪明才智,帮助、带动其他同学提高学习成绩,争创先进班集体。对于在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有困难的特殊学生,新辅导员要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引导他们通过自己和外界的力量来逐步解决。针对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辅导员要帮助其找到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如学习方法不当、基础差、自制力差等,并对症下药,督促其做好规划,改变现状。针对家庭困难学生,新辅导员要尽快熟悉他们的信息,尽可能地关心和帮助他们,并将各项资助信息、政策公开,引导家庭困难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自立自强,勤奋学习,健康成长。针对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新辅导员要建立动态分层的“特情学生库”,做好危机预案及预警机制,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们谈心谈话或引导他们到学校心理咨询室接受专业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惑;对于心理问题严重,有神经症甚至精神分裂症倾向的学生,辅导员要第一时间与学生家长联系,告知他们这个学生的心理现状和问题,必要时转介到心理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在抓好学生骨干和特殊学生这“两头”的基础上,辅导员要逐渐将关注点辐射到中间学生身上,让全体学生都感受到辅导员的关心和爱护。

二、以“情”感人,夯实基础

辅导员的更换难免会引起学生对原辅导员与现任辅导员进行比较,因此,辅导员的个人作风和魅力在二手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意义重大。在工作中,新辅导员要满怀对学生的爱,用耐心、关心、细心、责任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以真诚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当学生在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有问题和困惑的时候,如果辅导员能够及时给予其解答和帮助,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向师性,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标。此外,辅导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照考研、就业等类别对学生进行分类,帮助其制定具体明确、可行性强的目标规划,并为其提供个性化指导。如准备考研的学生在学习环境、考研方向选择、学校选择等方面会遇到困难,如果辅导员能够为其争取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其明确选择,坚定其考研信心等,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会对辅导员以后的工作开展大有裨益。

三、“理”“法”结合,提升飞跃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管理必须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以法为则,以理服人。因此,辅导员对于二手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依靠完善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管理学生。在对问题的处理上,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无论是谁,照章办事,规范班级的运行状态,为班级良好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奠定基础。此外,辅导员还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班级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如争创先进班集体、红旗团支部等。无论哪个目标,只要是学生主动、愿意做的,辅导员都要给予其指导和鼓励。当学生慢慢积累起信心,并认同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作风时,班集体提升的目标也会逐步实现。

作者:张静敏丁宁李庆林单位:承德医学院

上一篇:统计局一季度工作总结 下一篇:诚信教育系统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