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P2P网络信贷平台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10-26 01:04:14

国内P2P网络信贷平台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

摘要: P2P网络信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创新模式,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选取国内四种基本运作模式的代表性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四家P2P网贷平台的运作模式、基本参数、风控策略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线上线下结合的O2O模式将成为主流;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第三方资金存管是必然趋势;平台去担保化或将成为行业重要议题以及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平台成长的关键条件。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t innovation pattern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online peer-to-peer (P2P) lending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academic field. This paper selects the representative platform of four kinds of basic operation modes in China as the study object to compare and study the operation mode, basic parameters and risk control strategies of the four P2P network lending platforms. The founding shows that online/offline O2O mobile will become the mainstream;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mplement escrow system is an inevitable trend; removes security of P2P platforms will be the significant subject and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is a key cond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atform.

关键词: P2P网络信贷;网贷平台;运作模式

Key words: online peer-to-peer (P2P) lending;platform;business model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2-0028-03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向传统行业加速渗透,微型金融业务也进行了飞跃式发展,一种新型非银行借贷模式,P2P网络信贷(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随之产生。P2P网络信贷是指不发挥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通过P2P网络信贷平台直接向个体借款人提供无抵押小额贷款的借贷行为[1]。P2P网络信贷平台,即微型金融业务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金融服务网站,该网贷平台不参与到借款和放款的交易行为中,只为借贷双方提供信息沟通、信用评价、投资咨询等促进交易完成的服务,因此P2P网络信贷具备了金融脱媒的条件,它的出现削弱了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加快“金融中介民主化”进程。

1 国内P2P网络信贷平台主要运作模式

P2P网络信贷除了活跃于英美等西方国家之外,近几年在中国也得到迅猛发展。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4年网贷行业成交量以月均10.99%的速度增加,全年累计成交量高达2528亿元,投资人数与借款人数分别达116万人和63万人。从第一家平台拍拍贷()2007年7月成立以来,网贷行业人气急速蹿升,现已达到2000多家,仅2014年一年,新上线平台就有900多家。由于我国立法、征信系统、网络安全等方面与国际环境存在差异,国内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我国的P2P网贷平台面临许多发达国家不存在的困境。国内平台根据实际市场环境,对典型P2P运作模式实施“本土化”改造,在发展理念、资格审核、信用评级、交易撮合、风险防范、贷款追偿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并逐步衍变出四种基本商业模式:

1.1 纯平台模式

纯平台模式主要借鉴直接式P2P模型。平台提供虚拟交易市场,借贷双方信息并自行配对,公开竞标实现在线借贷过程。纯平台模式下出借人承担全部信用风险,平台本身不介入借贷双方的利益之中,不承担担保和向出借人代偿责任。平台利润来自服务费用。纯平台模式典型代表是拍拍贷。

1.2 保证本金(利息)模式

保证本金(利息)模式是指平台向出借人提供本金或本息保证。借贷双方在平台上自行配对,配对成功后资金由出借人通过第三方划付至借款人,平台收取居间费,并承诺如发生违约,平台对出借人代偿后享有对债务人的追索权[2]。国内该模式平台大多以自有资金担保,因此,它们扮演了担保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双重角色。保证本金(利息)模式代表平台是红岭创投。

1.3 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

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下,担保机构或者小额信贷公司通过自己建立的P2P网贷平台(或和其他P2P平台合作),将机构担保的产品或者小额信贷资产经由P2P平台转售给大众投资者,这一过程类似于信贷资产证券化[3]。该模式线上主要销售理财产品,信贷业务主要在线下完成。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陆金所“稳盈安e贷”。

1.4 债权转让模式

债权转让模式是指借贷双方不直接签订交易协定,而是由与平台紧密关联的第三方个人承担中间放贷人的角色,先现行放贷给借款人,第三方个人拆分债权后再以理财产品的形式线下转售给投资人。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第三方个人参与到资金的汇集和发放过程,脱离金融脱媒的概念,不属于P2P借贷;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专业放贷人只起到中间人的角色,本质上仍是个人对个人借贷,应该属于广泛P2P借贷范畴。债权转让模式典型代表是宜信“宜人贷”。

从我国P2P平台典型运作模式的形成和运营现状来看,中国借鉴国外成熟模式还是比较成功的。以拍拍贷为代表的纯平台模式,类似Prosper,同属于直接式P2P模型。这类平台基本依靠线上展开借贷业务,保持了平台的中介性质,更接近P2P网络信贷的本质;红岭创投、宜信以及陆金所,在参与机构的设置上与中介式P2P模型类似,都属于复合中介型平台,即除了借贷双方、信贷平台之外,还引入了第三方中介机构或担保机构,并且设置这一中介型机构的目的都在于筛选高质量借款人,提高借款人或借款项目的信用,降低投资者的信用风险。

2 国内P2P网络信贷平台的比较分析

国内P2P网贷平台运作模式根据业务开展是否依赖互联网,存在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的明显划分,此外,平台在是否设立风险准备金或为出借人提供担保以及担保范围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4]。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P2P网贷平台为适应国情所实施的本土化创新策略,本文将上述纯平台模式、保证本金(利息)模式、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以及债权转让模式的代表性平台做如表1所示的对比。

比较表1可以看出,国内平台在投资理念上继承了网络信贷的核心价值,即为个人及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有效消除个人及中小企业参与小额信贷的诸多约束条件。业务模式上,只有拍拍贷的借贷业务全部线上完成,平台具备金融脱媒的特征,其余多数平台主要依赖线下行为。资金托管上,大多数平台选择第三方支付平成资金清算和划转服务,此外,通过寻求与银行的合作,实现资金的有效监管,最终形成第三方支付加交易资金银行托管的模式,实现P2P平台自有资金和交易资金完全隔离。出资金额上,多数平台为了降低投资门槛,提供较低起投金额,通过限制最高出借金额的有关条款,帮助出借人优化理财计划。借款利率、金额、期限上,所有平台根据具体借款标的,设置详细的组合搭配,但从整体上来看呈现出较高利率、较低金额和较短期限的特点。还款方式上大多数平台选择按月等额还本付息的方式,而红岭创投一方面为适应不同借款人或融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设置了多种还款方式。平台收益来源上,大多数平台先收取成功撮合的佣金,其次是各种手续费;手续费基本参考借款标的、会员身份以及还款方式,依据不同本金比例有明确收费标准。

风险控制比较。相较于国外发达成熟的征信体系及社会信用管理方式,我国的征信制度尚不完善且具有封闭性,各平台之间不存在信用信息分享机制。因此,国内P2P平台信贷业务信息无法实现完全公开透明,信贷销售、风险控制等服务很大程度上依赖线下操作。现将上述网贷平台的风险控制策略做如表2所示的对比。

比较发现,贷前审核上大部分平台都有一套完整专业的审核认证体系,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各平台对借款人及借款项目的审核评定模型不透明,实施时间较短,风险识别能力有限。贷后管理上,P2P行业贷后管理系统的建立较为滞后,大多数平台贷后管理工作委托管理专员或外包专业资产管理公司,工作重点大多放在贷款的催收上。风险保障机制上,我国大多数平台都设有风险准备金制度,提倡分散投资。各平台建立风险准备金专户或者由银行托管,定期公布最新余额或出具托管报告,保证资金透明度。不良贷款处理上,大部分平台在赔付之前,积极做好催款工作,具体方法有提醒、上门拜访、债务重组、法律诉讼等。逾期垫付方面,平台都存在垫付周期过长,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得不到及时保障的问题。

最后,国内P2P网贷平台都竭力做好数据安全与隐私安全工作,协助平台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①信息数据安全。三层防火墙隔离系统的访问层、应用层和数据层集群,确保平台内部网络不受侵害;数字签名、安全套接协议等加密技术,确保通讯过程的私密性;容灾备份,相互监督,互为备份,确保历史数据永久保存;②隐私安全。平台内部制定严格的用户信息操作规范,与第三方合作时也要求其遵守相关协议;所有平台向用户承诺不会出售、出租或以其他任何形式泄露用户个人信息。

3 结论

本文重点对国内P2P网络信贷平台的运作模式、四大代表性平台基本参数以及平台风险控制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并得出以下结论:

3.1 线上与线下结合的O2O模式或将成为主流

互联网为P2P平台提供便捷且低成本的融资渠道,线下认证与贷后管理可在牺牲部分运营成本的前提下弥补国内社会征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达到控制平台风险,降低违约率的目的。O2O模式能够较好把握线上与线下业务的平衡,将低成本与风险管理优势相结合,促使平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健康发展。从具体操作来看,大部分平台在线完成用户注册、发标、签约、查询还款进度等流程;认证审核及风险评估采用线上、线下并举;资金监管、贷后管理及不良贷款追回等工作则线下完成[5]。

3.2 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第三方资金存管是P2P平台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联合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银行作为第三方存管的主体地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漫长的经营过程中,已形成较完善的金融风控体系。P2P平台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实现客户资金与网贷平台自有资金分账管理,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投资人资金安全问题,降低平台跑路风险,还能帮助P2P平台增加信用背书以获得更多投资认可,这同样也有助于P2P行业交易操作正规化、运营信息透明化。

3.3 P2P平台去担保化成为行业重要议题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P2P平台明确定性为信息中介,不能作为信用中介,不得提供增信服务,这意味着平台不得为借款人提供担保,不得承诺贷款本金收益以及不承担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P2P平台“去担保”问题已经尘埃落定。然而国内缺乏公认的信用机制,投资者专业知识、投资体验不足,我国P2P平台需要完全参与到风险管理的环节中去,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保障机制。对于未来能够与国际P2P平台接轨,完全实现去担保化,一方面需要监管机构深入研究,制定标准化信用评级和评分标准,促进个人信用体系逐步完善,奠定“风险投资”基础;另一方面,平台自身也必须进行合理宣传,全面剖析投资标的收益与风险,开展投资者风险教育,培养投资者风险抵抗能力。

3.4 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是P2P平台成长的关键条件

国内P2P平台不能完全独立于交易之外,平台信用与平台上的借款人信用密切相关,此外,期限错配与资金错配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以及产品异化风险、技术风险都是平台无法避免的。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平台声誉,首先采取密切关注、科学引导的管理策略,防止互联网金融风险蔓延,推动自律组织或行业内部形成自律规范,明确准入门槛,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及投诉处理机制;其次,在平台去担保化未成定局之前维持风险代偿机制,保留风险备用金、分散投资、第三方机构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最后,扩大借款人信用评分数据来源,加快建立统一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是未来有价值的探讨方向,其对P2P信贷平台的风险管理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Collier B C, Hampshire R. Sending mixed signals: Multilevel reputation effects in peer-to-peer lending markets[C]Proceedings of the 2010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ACM, 2010. 197-206.

[2]杨宇焰,陈倩,田忠成.P2P网络信贷平台的主要模式、风险及政策建议[J].西南金融,2014(01).

[3]叶湘榕.P2P 借贷的模式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3:71-82.

[4]宋鹏程,吴志国.生存之道:P2P 借贷平台的业务模式研究[J].新金融,2013(11).

[5]潘庄晨,邢博,范小云.中国 P2P 网络借贷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7:005.

上一篇:新富豪的阳光猜想 下一篇:人力资源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