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导”

时间:2022-10-26 01:01:06

浅议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导”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体现“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的原则。小学作文教学也应如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导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一条主线,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学中有导,以导促学。就作文教学而言,我认为教师的导既包含有导的内容,也包含有导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诱导学生写作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透彻的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教师的导应该是诱导。诱导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的方式方法很多,我以为行之有效的有:1.根据“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在中低年级作文教学时,要用富有魅力的话语或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勇敢地写。2.根据学生对未来充满幻想的特点,将明天的理想同眼前的写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写作前憧憬美好的未来,从而形成一股写作动力。3.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寓于饶有趣味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4.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适当地开展一些写作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5.根据小学生喜爱表扬的特点,充分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给学生较高的分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应努力发现他们作文中每一个细微的闪光点。

二、指导学生写作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

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方面,教师的导应该是指导。需要指导的写作方法有审题、确定中心、搜集材料、选择材料、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修改文章等。例如审题,我常用的方法有:1.中心词审题法,即分析题目的中心词,思考这个中心词的要求,揭示内容和范围。2.限制语审题法,即分析题目对中心词有什么限制,一般同中心词审题法结合起来运用。如:《一件难忘的事》就应突出中心词“难忘”,限制语“一件”就不写二件事。3.比较审题法,即通过比较区别同类题目的细微差别,从而准确把握作文中心,选材的重点。如《我的老师》和《我和老师》,前一个题目只写“老师”,后题既要写“我”,又要写“老师”。4.类比审题法,即写作中遇到与学习的某些文章的题目相类似时,采用类比审题。值得一提的是,指导方法并不单单是传授方法,还要指点引导学生自己悟出方法,自己从写作实践中总结方法。

三、辅导学生写作知识

写作仅仅掌握一点写作方法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在写作过程中,常常要涉及到各学科的知识。古人论诗,有一句名言:“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小学生知识有限,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丰富学生的写作时可能涉及到的知识。

在丰富学生的知识方面,教师的导要做的是辅导,辅导既可以是直接讲授有关知识,也可以将有关知识编写成参考资料印发给学生,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知识资料。在辅导时,教师应该遵循个别学生涉及到的知识个别辅导,多数学生涉及到的知识集体辅导的原则。

四、启导学生写作思维

作文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反应,是思维的产物。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教师的导应该是启导。启导思维的方法很多,我常使用下面几种:1、采用发散性提问,其典型形式是“假如……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你想到了哪些可能性?”“除此之外,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2、广泛联想,即启导学生面对题目广开思路,把凡是与题目有关的人、事、物都想一想,尽量全面细致;甚至可以由事想到物,由物想到人,不管写作时能否用上,都去想它一番。3、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反复设想,反复评价。4、延迟评价。即在学生产生各种设想的过程中,暂时不对设想进行评价,以便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启发。5、加强变换句式和段落结构的练习,实行一题多练,一材多用,多角度作文。

五、疏导学生写作疑难

教学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教学信息的反馈;掌握学生写作的疑难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方面,教师的导应积极疏导。疏导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个别疑难问题当面解决。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出现的个别疑难问题,可以只提示思路或讲授方法,让学生自己解决。可以普遍性的疑难问题集体解决。

六、视导学生写作过程

教师既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即使在学生动笔独立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成为局外人,而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学生动笔独立写作的过程中,教师的导要巡视辅导,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督促。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通过视导,可以督促学生聚精会神的写作,从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二是掌握进程,发现和纠正错误。由于学生在聚精会神的写作,反馈就相对的减弱了。通过视导,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写作进程,发现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予以及时纠正。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记“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的原则,并弄清导的内容,掌握导的方法,把握导的时机。只有这样,才是充分发挥教师真正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师范生资料卡》

上一篇:让英语阅读给学生带来欢乐与幸福 下一篇:对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