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物理学习的思维障碍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2-10-26 12:06:18

浅析初中生物理学习的思维障碍及解决方法

【摘要】本文针对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思维特点及思维过程中常见的几种思维障碍在物理学习中负面影响做了浅显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法。

【关键词】物理思维 思维定势 条件反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25-01

当今社会高科技迅速发展,教师教学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特点:

1 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

1.1发现问题

因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物理学习中要学会善于发现问题,而问题又从疑问开始。在中学物理学习中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主要有:1)因果法:见到一个现象,要习惯于问一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就会提出一系列的物理问题。2)比较与联想法:比较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或不同物体、不同现象之间的异同;比较某一瞬时前后的情况变化;比较相互矛盾的解释、说法;比较新事实与原有知识之间的矛盾,联系到类似现象之间的异同等,常常可发掘不少物理问题。

1.2分析问题

发现问题后要进一步明确问题的意义,分析问题的特点与条件,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正确地归纳和表达问题。例如: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提出假设

为了解决问题,要提出假设,考虑解答问题的方法,着手解决问题,这样,思维就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深入发展了。例如: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明明是同事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4检验结论

根据假设,一旦找到解答,还要回到原来的问题中,弄清解答是否符合原来问题的条件,思维就在检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

2 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

2.1建立和掌握物理概念思维定势具有重要作用

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是概念与规律的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教学更为基础。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重视思维定势的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做实验还是提问题,或是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如果反复扣住了相互作用,造成一种一提到力,学生就会出现相互作用的心理倾向,这种思维的定势在刚建立概念的时候,对于把握概念、规律的实质是很有作用的。

2.2在思考和分析物理问题时易于用生活观念代替物理概念,因而较长时间不能纳入物理学的思维轨道

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理现象,经过他们的主观感受形成了许多生活中的物理观念(生活观念),开始学习物理以后逐渐建立了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科学而严格的物理概念,但学生并不能很快纳入以概念、规律为依据的物理学思维轨道上去。如夏天在太阳光曝晒下用手接触铁制的双杠和木制的双杠,问它们的温度是否一样高?不少学生都会说不一样高,观念和感受都会使他们认为铁制的温度高。这说明物理概念和规律要真正被学生接受,必须重视在运用过程中的思维训练。

2.3表现出强烈的思维独立性与批判性

学生的思维具有独立性与批判性,特别是当现象与本质不一致的时候,这种批判性将持续很长时间。很多学生认为,当人站在车上,车刚开时人向后倒,刹车时人向前倾是由于人的惯性,当人随车平稳前进时就没有惯性的作用了。这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接受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不随运动状态的变化而改变的论断。针对这几种学生共性的心理障碍,有以下几个解决办法:

2.3.1重视情感沟通,与学生交朋友,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要讲授好中学物理这门相对枯燥的专业课,老师既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要热爱、关心学生,与他们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喜欢老师,并喜欢老师所授的课程,这就是“爱屋及乌”。事实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3.2运用兴趣与学习的心理学原理,开启学生兴趣的心灵钥匙,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1)讲述物理学史,激发进取心理

在教学中注意介绍物理学家及其研究成果,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大价值,激发他们对物理学家的崇敬和向往,增强他们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无形激发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兴趣与努力不断互相促进。

2)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学生记忆,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必须依靠两种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教育上一向强调的所谓“手脑并用”与“知行合一”,正是此意。因此在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适时地加强实验教学。教学面对的是学生群体,教育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心理过程,教育研究要注重心理学的研究。事实证明: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心理学,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上一篇:如何打造初中化学的高效课堂 下一篇:正确认识科学课程的地位促进农村科学课正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