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跑出来的教育方法

时间:2022-10-25 11:47:46

跑步跑出来的教育方法

摘要: 学校的晨练跑操总是存在一些消极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象,让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动力呢?作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实践,总结出一些方法把思想教育与运动实践不露痕迹地结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跑步排头理论 共振效应 落后心理 糖果效应

一、排头理论

通过学校的晨练,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跑在最前面的学生队伍始终都很整齐,大个子学生跑在后面,时间长了,后面的学生就懒散了,跟不上或跑不齐。这种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最终的结论是:后面的学生缺乏监督机制和竞争意识、危机感和进取精神。前排的学生认为自己总是处在老师的视线之内,老师关注的目光更多,为了得到肯定,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而跑在后面的学生正好相反。由此,联系到学习和工作,发现这的确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平时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一旦进入前几名,总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因而产生危机感。接近前几名的学生也看到了希望,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油然而生。为了在老师和学生的眼睛里找到自己的形象和地位,他们把这看成是对自己的监督和鼓励,于是好的更好,往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不败的英雄。而后面的学生由于老师关注的目光相对偏少,没有危机感,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慢慢消散,形成恶性循环。我在班会上让大家对照自己和别人探讨是否存在这种现象,如何对待、如何纠正。这以后,在跑操中,我经常变换所处位置,让每一排的学生都感到我的注视。在班级管理中,我也经常调换学生的座次,既不贴标签又不排名次,经常改变学生的工作职务,更换干部人选,目的是消除学生的落后心理,把学生推到前场,推到排头,推向成功,让不服输、危机感、进取心内化为学生永远的品质。

二、共振效应

我还把集体主义教育融入跑步之中,先让大家思考为什么战士的队伍整齐,即使路途再远,他也显得很轻松。然后,让全班保持步调一致,跑一里多路感受一下。当学生怀着新奇的念头、踏着整齐的步伐前进的时候,当其他班的学生还有晨练的人们投以欣赏的目光报以啧啧赞叹时,学生们精神焕发,斗志昂扬,跑得更起劲了。

事后我告诉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这种效果叫做“共振”。共振现象产生后,人们的身体机能随之改变,全身器官自动协调运动,因为不需要人为地加力和过多释放储存的能量,能量就不会消耗太多,所以不会很到疲劳。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讲,当人们积极主动地求取共振的产生时,神经系统开始发挥作用,激发各运动器官的活力,释放能量供应躯体运动,这时身体各部分容易协调,能量消耗少,人不会感到疲劳。还因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兴奋的情绪互相感染,消极的影响几乎等于零,所以做事容易成功,这就是集体主义的力量。

当我说完后,学生不禁点头称是。接着我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

把思想教育与运动实践不露痕迹地结合,学生没有一个不心悦诚服,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落后心理

又有一天,几个学生掉队了,我有意放慢脚步按他们的速度前进。结果,我们和大队的距离越拉越大,这时我说:“人家都在跑,咱们也在跑,可是距离越来越大,什么原因呢?”

有一个学生回答:“他们跑得快。”

我说:“只是这一个原因吗?人家跑得快,那我们呢?我们还在任自己的性子、还按原来的速度跑,当然要落后了。学习也是一样,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没有进取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与别人一道前进,别人在努力前进,而我们还在原地踏步,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要事事落后,越来越落后。你们说是吗?还有一点,我们就真得比他们差,跑不过他们吗?千万不要自欺欺人,说什么我要跑起来,肯定比他们快,肯定能赶上他们。”

终于,两个平时我行我素的学生意识到我是在暗示他们,从而一言不发,脚底加劲,往前赶去。

四、糖果效应

在短短的十几分钟跑操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的中途会找借口下队偷一下懒;有的精神萎靡不振,像打败的士兵。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正确面对跑操,精神抖擞地跑完全程呢?我想起了萨勒通过实验得出的“糖果效应”。在班会课上我给学生讲了这个故事:萨勒对一群都是4岁的孩子说:“桌上放2块糖,如果你能坚持20分钟,等我买完东西回来,这两块糖就给你。但你若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就只能得一块,现在就能得一块!”这对4岁的孩子来说,很难选择——孩子都想得2块糖,但又不想为此熬20分钟;而要想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块。我先让学生思考:如果是你们,你们将如何选择?接着告诉学生实验结果:2/3的孩子选择等20分钟得2块糖。当然,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为了熬过20分钟,不少孩子想到了一些方法:有的把眼睛闭起来等,以防受糖的诱惑;有的用双臂抱头,不看糖;有的唱歌、跳舞,还有的孩子干脆躺下睡觉。1/3的孩子选择现在就吃一块糖。实验者一走,1秒钟内他们就把那块糖塞到嘴里了。但是——经过12年的追踪,凡熬过20分钟的孩子,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满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强,乐于接受挑战;而选择吃1块糖的孩子,则表现为犹豫不定、多疑、神经质,顶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等等。这种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糖果效应”。在“糖果效应”中,4岁的孩子虽然经过了煎熬,但他们不仅收获了糖果,还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品质与能力。品质与能力的锻炼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的。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优秀的人,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只要稍微坚持一下,稍微改变一下心态,收获往往是付出的无穷大。讲完之后,学生都陷入了沉思。

之后,在跑操前,我会时不时地问学生:“今天我们能吃到几块糖果。”当听到学生充满肯定地回答“两块”时,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

这几次教育,是我的得意之作。

上一篇:依托创新大赛及物理教育,建立培养创新能力的长... 下一篇: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