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趋势下,商业银行经营策略应对和革新思路研究

时间:2022-10-25 10:50:48

利率市场化趋势下,商业银行经营策略应对和革新思路研究

【摘要】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利率风险是始终存在的。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无法回避利率风险的影响,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应收未收利息与日俱增,导致商业银行盈利水平普遍下降,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正常营运与业务拓展。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利率风险的发生主要来源于资产转换过程中资产与负债的到期日期不匹配、金融机构借款期限长于投资资产期限和利率风险引发市场价值风险。这些利率风险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利率 商业银行 市场一、利率市场化进程与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趋势

利率市场化是一国金融深化重要的质的标志,当一国利率水平及其结构完全由市场供求、风险程度、通货膨胀以及经济性质等市场因素共同决定时,该国便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73年开始,仅利用了短短10时间,虽然利率自由化的迅速实现促进了金融竞争和金融效率,但最终爆发了80年代和90年代国内银行业的危机。

从1978年开始,我国实行由中央银行直接调控基准利率、各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一定百分比范围内自行调节存贷款的浮动利率机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利率风险不能有效控制,导致巨大损失甚至陷入破产境地的银行如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第一系统银行(First Bank System,Inc.,of Minneapolis),因其错误预测未来利率水平下跌而大量购入政府债券,同时并未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在其后利率不断上扬情况下债券价格下跌,使其损失高达5亿美元。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重视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利率风险管理问题。与此同时,我国金融机构对利率风险管理变得十分重要。

2006年至2010五年期间,央行共15次调整一年期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有10次上调,5次下调。面对如此大幅度和高频率的利率调整,选择8家国内商业银行进行分析。

二、利率风险的衡量指标

(一)资金缺口

资金缺口(GAP)=利率敏感性资产(Interest Rate Sensitive Assets)-利率敏感负债(Interest Rate Sensitive Liabilities)

利率敏感性比率(IRSR)=

已知:利率敏感性比率大于1时,资金缺口为正;利率敏感性比率小于1时,资金缺口为负;利率敏感性比率等于1时,资金缺口为零。

从利率敏感性比率看,2006-2008年间,全部银行该比率偏离1的程度都在10以内,说明100%的银行都保持了较高的利率风险暴露程度,此时,只有积极正确的资金缺口管理,高利率风险暴露才会带来高净利息收入。

(二)有效持续期缺口(久期)

有效持续期缺口(DGAP)=资产平均持续有效期( )-负债平均持续有效期( ),指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 始终小于1。

从以上分析,我们需要找出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管理的优点及弊端,并对此进行探讨和研究应当采取什么策略加强利率风险管理防范。

建立起高效的现行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科学准确地预测利率;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本外币存贷款定价机制;创建适合自身特点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型。

按揭贷款持续期的计算:

(1)假设银行发放一笔N年期的按揭贷款,贷款金额A万元,合同规定,借款人按月于每月末等额偿还C万元,直到第n年末,已知市场利率为r。该笔贷款的麦考利持续期为:

该笔贷款的修正持续期为:

可以看出,按揭贷款的麦考利久期与贷款的本金和分期偿还金额都无关,只受贷款期限和市场利率的影响。

(2)同理可以计算市场利率为r,每年末支付c 元的永续年金的麦考利久期和修正久期:

三、证券投资组合的持续期

通常对投资组合持续期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1)加权平均值的持续期:

(2)另一种方法是将投资组合设想为一张证券,计算该单一证券的持续期。即把该投资组合视为在不同的到期日收到的现金流,计算该现金流的持续期。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内控机制的关键是,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能够反映与本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头寸相关联的所有重大风险的利率风险计量系统。在风险计量方法上,各商业银行也应尽量采用国际银行界的最新计量模型,同时结合本行特性有所修正、有所创新。

上一篇:从资产负债观刍议我国资产负债计量中存在的问... 下一篇:论设备安装工程中质量监控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