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生活决定你是什么人

时间:2022-10-25 10:30:19

业余生活决定你是什么人

如果现在的工作并不是你理想中的,即使待遇再高、福利再好、工作再清闲,只要它不是想要的那个,就算是终身遗憾。我们何不找份不坏的工作谋生,同时继续朝自己的理想进发呢?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写道:“经过1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这就是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1万小时按照1周5天,每天4小时换算,相当于10年。也有心理学家称,初步掌握一项技能,至少需要学习800小时,换算一下将近1年。每天4个小时一般在下班后晚上8至12点之间,如果抓住这4个小时,就能决定命运的走向。

工作一天8个小时,而下班后自我进修有4个小时,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理想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有一个朋友,她是一名行政人员,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工作之余有时间就会阅读、思考和写作,还会参加各种读书交流会、作家讨论会。慢慢地,她身边的作家朋友多了,他们鼓励她,悉心教导她,并告诉她如何选择合适的刊物发表文章。有一天,她把自己写了半年的一部小说,寄到出版社,竟然出版了,并且大获好评。她的梦想终于实现,而数年的坚持与努力也没有付之东流。

发明抽水马桶的不是机械师而是钟表匠,发明卡拉OK的不是音响工程师而是一个鼓手。还有很多伟大发明都不是由专家发明的,而是由于兴趣才被创造出来的。一个有兴趣的人常常对这个世界抱着好奇与爱,而兴趣也反馈我们良多。曾有这样的感觉吗?当我们真正喜欢做一件事时,我们总是能不觉得枯燥也不求回报,我们愿意为它付出。

小美和小丽念同所大学的外文系,她们学习成绩都很好,并且都通过了英语的专业考试。这4年中,小美听英语广播、背单词、做习题,学习很认真。而小丽总是在看电影,看闲书,甚至必修课成绩也没有小美好。可是临近毕业时,小美不放过每一次应征机会,辛苦了两个月才内定进入一家外商公司;小丽却不费吹灰之力就进了大家梦寐以求的研究机构。小美很纳闷,和小丽长聊了一次才恍然大悟。

原来,小丽当初选择外文系的原因是喜欢看外国小说和电影,大学4年,她看了上千部原声电影、电视剧,不下百本英文原著。开始的时候很费力,但是慢慢就越来越熟练了。因为兴趣,小丽与一位来自美国的老师认识,成了好朋友,在那位老师的指点下,她开始翻译一些特别喜爱的作品,没想到大获好评。在老师和前辈的鼓励下,小丽沉浸在翻译的世界里,临毕业了还笔耕不辍。正好遇到研究机构缺人,特别欣赏小丽的那位前辈果断地推荐了她。

听完小丽的讲述,小美知道自己完全不是小丽的对手。因为自己是为考试而学,而小丽却是因为兴趣而学,不但能寓学于乐,还能学以致用。

香港文化人梁文道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中国的老庄哲学也主张无用之用,如同一棵弯弯曲曲的树,人们觉得它长得不直没有用处,就不砍它,它反而因此得养天年。揉面团要醒面,是一个发酵的过程。人生里多一些无用的时间,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睡到自然醒,阅读、倾听、环游世界,这种随遇而安的生活也是一个发酵的过程。有重要的事情,不妨先把它放在心里,停下匆忙的脚步,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等它发酵,也许再回到这件事情上来的时候,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一个非洲土著为美国游客做向导,他走走停停,路上休息了很多次。游客们等得不耐烦,不停地催他,他说:“不能走得太快,得等一等我们的灵魂。”是的,走得太快,看得太多,学得太杂,都会让人消化不良。生命不是一个榨取的过程,而是一个酿造的过程。如果每天都给自己一些发酵的时间,那么我们的心灵也会变得像面团一样柔软,像葡萄酒一样芬芳。

上一篇:文化的营造重于当下成绩 下一篇:审题,你有一双火眼金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