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

时间:2022-10-25 10:22:21

语文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自信的力量,人总是在自信力的推动下,不断提出更高的目标,并鼓励自己不断努力,直至取得成功。然而,自信需要激励,我理解的“激励教育”是:以激发、鼓励、勉励等教育原则,营造“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教育环境,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确定学习目标,尝试学习成功,调动不同水平的学生奋发向上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讲解永远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只有通过各种刺激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

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简而言之,课堂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或活动的评判,它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一方面它担负着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任务,另一方面它要有科学性和准确性,使人心悦诚服。

一、创设愉快教学氛围――和谐融洽实施激励性评价

好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人人轻松,个个心驰神往。“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罗素的这句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

下面是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文中指导朗读“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一句时的一个片段。

1.师:能正确地朗读这句话吗?试试看。(指名学生读。)

2.师:你读的比较通顺流利,你还愿意更努力地读好吗?老师来帮助你。(朗读指导)

3.师:小松树你站在那儿觉得自己高吗?嗯,你长得真高啊!现在你就是长得很高的小松树,来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再读一读这句话。

4.师:有进步,高多了。站得那么高,所以你能看到……(学生回答:“很远很远的地方。”)来,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往下看,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有的说看到公路上的汽车像蚂蚁一样,有的说看到行人也像蚂蚁一样,山脚的房子树木都变得很小了……)

5.师:小松树,你站得高看得可真远啊!来读一读“很远很远”。(出示词语)评价:这才叫读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6.师: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感觉怎样?

7.师范读:老师也想来当一回小松树,可以吗?老师为什么能读得好?因为老师把自己当成了在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能正确地朗读这句话吗?试试看。”用的是激励的语言;“老师也想来当一回小松树可以吗?”用的是商量的语气;“你读得比较通顺流利,你还愿意更努力地读好吗?”用的是征求的口吻。这样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得到了尊重,他们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从而激励了学习积极性。同样的,我的一句:“老师为什么能读得好?”激活了学生参与的愿望,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个体活动、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交替进行,体现了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理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学习主人的意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鼓励,以及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事半功倍。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实施激励性评价

“因人而异”是指对有着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课堂评价。

课堂上,有些学生表现活跃,发言积极甚至喜欢表现,而他们中的大部分往往对问题不求甚解,回答草率。对这些学生的评价应该“抑扬兼施”,一方面提醒和警示大家考虑问题要周全,另一方面肯定其积极参与的精神,不可顾此失彼。

如:“其实你完全可以回答得更全面,在举手之前多思考几分钟,相信你会说得更好。”在肯定他的能力和积极性的同时,使其对自己的疏忽产生自责。

还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怕答错出丑而很少发言。对这些学生的评价尤其应谨慎,切实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参与之心,不但要客观评价发言的正误,而且要注意巩固其自信心。

如:“真高兴看到你高高举起的小手,看来回答问题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嘛!加油哦!”

老师很“轻易”的一个评价,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既不能打击更不能误导,而是要在客观公正中实现激励。有时一句得体的评价胜过千言万语说教,此时评价表现出的已经远远不是对问题答案的判断,而是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引领,是在学生心底流淌的情感之河激起一股热浪,而这不是简单的几个模式化词语能完成的,这对我们对于评价的认识与驾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紧密结合动态生成――灵活巧妙实施激励性评价

开展激励性评价的重点在于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过后降甘露,又不要水漫金山空悲戚。

1.通过表扬某一长处,激发学生的信心和情感引导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把某一长处不断加以扩展和深化,最后把他培养成有突出专长的人才。

如:我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句话,有学生说:“我一会儿帮妈妈扫地,一会儿帮妈妈擦桌子。”我说:“你可真棒,不仅句子说得很好,从你的句子里我们也看出了你是个能干孝顺的好孩子。”听了我的表扬,他的小脸洋溢着自豪甜蜜的笑容,想必我的话说到他的心里去了。

2.针对学生特点,教师可以用一些课堂上使用的生字卡、词语卡、小图片来激励学生。

如在学习一篇动物的识字课文时,一位学生在读孔雀这个词的时候读得不错,我评价:“你的朗读让大家看到了美丽的孔雀,你愿意做一只美丽的孔雀带大家美美地读一读这个词吗?(让他举起孔雀这个词语卡)”学生读得兴趣盎然,都积极要求读其他词。

教师很“随意”的一个评价,不仅会让回答问题的学生信心大增,而且会活跃整个课堂气氛,效果非常显著。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堂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主动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以学生为本,以“超自我”的视角抛弃成见,与时俱进,全面反思,使语文课堂评价有效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