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扩围效应研究

时间:2022-10-25 08:13:09

增值税扩围效应研究

【摘 要】当前,国内营业税纳税人存在着税负过重、重复征税等问题。2012年初,上海率先开展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本文给出了税改新规要点,税改试点及推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财税改革

营业税是对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个人所取得的营业额进行征收的一种商品和劳务税。即以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中除批发零售业外的其他行业的流转额来计征的税。营业税的税率分为3%与5%及20%。

增值税是对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从事进口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进行征收的税。增值额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新创造的那一部分价值,它相当于商品价值C+V+M扣除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之后的余额,即劳动者新创造的V+M部分。也就是说增值税是以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和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业的增加值为税基。增值税基本税率是17%,低税率是13%。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增值税和营业税处于并存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增值税不能形成有效的抵扣链条,从而影响整个税收制度完整性,甚至会使相关企业增税发票销售额出现失真现象。营业改征增值税的影响不仅体现为税负减轻对市场主体的激励,也显示出税制优化对生产方式的引导。以消除重复征税为前提,以市场充分竞争为基础,通过深化产业分工与协作,推动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应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相应地将交易行为全部纳入增值体系中,以对税收制度进行优化,从而使增值税链条免于破坏。在实际税费征收过程中,特别是在征收营业税的时候,常会出现重复征税或是结构性减税问题。一旦出现这些问题,营业税就以全部营业税为依据进行征税,这样不仅不能更好的抵扣税款,同时也不能更好避免重复征税问题,甚至会影响企业相应合作和服务。同时相应物品出口时,其营业税是不能退税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产品服务,甚至使我国产品在实际竞争中因税费问题,而无法更好的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2011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财税[2011]110号)和《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这两个文件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上海试点实施办法、试点过渡政策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新规定要点:

1.税率。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租赁有形动产等适用17%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适用11%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

2.计税方式。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体育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原则上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金融保险业和生活业,原则上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

3.计税依据。纳税人计税依据原则上为发生应税交易取得的全部收入。对一些存在大量代收转付或代垫资金的行业,其代收代垫金额可予以合理扣除。

4.服务贸易进出口。服务贸易进口在国内环节征收增值税,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制度。

5.税收优惠政策过渡。国家给予试点行业的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可以延续,但对于通过改革能够解决重复征税问题的,予以取消。试点期间针对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过渡政策。

6.增值税抵扣政策的衔接。现有增值税纳税人向试点纳税人购买服务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按现行规定抵扣进项税额。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增值税替代不同行业营业税已经成为时展必然趋势。但是在税改试点及推广过程中也会有很多问题出现。

1.导致增值税税率不统一和复杂化。出于保证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者略有下降的目的,本次上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新增了6%和11%这2档税率。这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与原先实行的增值税制度相比,目前试点地区增值税的税率设置趋于复杂化,并且和非试点地区不统一。本次试点的行业只涉及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如果将试点推向全国之后,税改行业将覆盖整个第三产业。如果仅仅为了保证行业税负的不变或略减,很有可能还要增设其他税率档次。

2.税收负担变化因企业而异。上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企业最关心的就是自身的税负变化情况。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试点行业营业税实际税负测算,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交通运输业转换的增值税税率水平基本在11%~15%间,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鉴证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基本在6%~10%间,为使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改革试点选择了11%和6%两档低税率,分别适用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如果税改推广至服务业各行业后,各企业、各行业都会有新的税收负担变化。

3.造成中央与地方税收利益的新一轮博弈。目前,增值税是中央税收的主体税种,而营业税在地方税收中占主导地位。这两大税种的收入分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划分问题。从世界范围内看,能否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对一国增值税制度的顺利改革与良性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上海试点产生洼地效应。洼地效应是从“水往低处流”这样的自然现象中引申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可以解释为某一地区相比与其他地区,具有更好的经济环境,更容易吸引各种生产要素,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本次试点仅限于上海地区,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实行了区域性优惠政策。而在目前市场经济开放、经济联系密切的总体环境下,在经济主体趋利性的驱使下,利用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必然会导致这样的区域性优惠政策出现洼地效应。

中国税制现代化的过程,意味着营业税最终要被增值税所取代。试点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为下一步改革夯实基础。考虑到试点及推广过车中可能出现的这些问题,下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做好试点准备,有效过渡与衔接。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制度存在差异,并且本次税改试点仅在上海的部分行业实施,必然造成试点纳税人和非试点纳税人、试点行业和非试点行业、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之间的税制衔接问题。

2.从公共利益出发,降低征税成本。营业税的去留引必将发国税地税之间的利益博弈,但是作为政府部门,必须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把征税成本降至最低,保障纳税人的权益。这就需要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税权划分,完善分税制改革。

3.加强宣传,优化服务。“营改增”试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各级国地税机关要加强政策宣传培训,不断优化纳税服务水平,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4.借鉴国际经验,发挥后起优势。我国的税制改革不仅要全面考虑我国的历史和国情,也可以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吸取好的做法,避免错走弯路。对于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扩围过程、税率高低等,都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做法,充分发挥我国的后起优势。

5.进行总结和调研,推进财税改革。认真总结本次上海税改试点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充分考虑我国税制的历史和目前的经济环境,并进行新一轮的调研,从而有效推进新一轮全方位的财税改革。

参考文献:

[1]龚辉文.关于增值税、营业税合并问题的思考[J].税务研究,2010(5).

[2]姜明耀.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2).

[3]方波涛.浅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意义及其配套措施[J].金融天地,2012.

上一篇:关于联保联贷模式的利弊分析 下一篇:浅析中小型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