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联保联贷模式的利弊分析

时间:2022-10-22 09:31:32

关于联保联贷模式的利弊分析

【摘 要】联保联贷业务自开展以来,为解决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联保联贷固有的一些缺陷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在当前社会各界疾呼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背景下,深入把握这一模式的利弊,引导商业银行科学、理性地开展此项业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期,我们对银行业联保联贷情况进行了调研。从了解的情况看,联保联贷对解决小企业融资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仍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一、联保联贷基本情况及特点

联保联贷是指若干借款人自愿组成一个联合体向银行申请贷款,每个借款人均对其他借款人因向银行借款产生的债务承担连带保证和偿还责任,银行藉此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业务。

联保联贷模式起源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联保小组,从1997年被我国政府作为扶贫项目开始试点和推广以来,在满足弱势群体需求、增进社会福利、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等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2000年以前,联保联贷模式在我国主要应用在免息或低息贷款的农村扶贫项目,信贷提供方以农村金融机构为主。近年来,联保联贷被广泛运用在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中,以解决中小微型企业资质不高、抵质押品不足的问题,参与机构也逐步扩展到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

从客户选择看,部分银行在开展联保联贷业务时倾向选择业主较为集中且相互关系较为密切的行业,通过行业协会、商圈等平台组建联保体;还有部分银行则倾向于开展跨行业联保联贷以规避行业集中风险,如通过商会、同乡会、供应链等平台组建联保体;随着网络金融的不断发展,网络联保业务也逐步出现,如工商银行浙江分行和建设银行浙江分行联合阿里巴巴公司推出的网络互助联保,联保体内企业多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会员。从业务模式看,联保体一般由3到8家企业组成,银行依托联保企业间的互相担保和所缴纳的保证金进行授信;部分银行还创新联保业务机制,将企业间的无限联保责任限制在其缴纳的保证金范围内,并采取多种措施对因其他企业违约而遭受损失的企业进行补偿和鼓励,降低企业参保顾虑,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为鼓励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部分地方政府还出台专项政策为小微企业联保联贷业务提供增信和风险补偿。从业务管理看,绝大部分开展联保业务的银行都对其中存在的风险有清醒认识,制定并落实了严格的审查管理制度,在风险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少数银行在开展业务时也存在不审慎现象,在绩效考核压力下过渡追求规模扩张,放松了对联保企业资质的审查和贷后管理,2011年底以来长三角地区钢贸企业信贷危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联保联贷模式的滥用。

二、联保联贷模式的主要优势

联保联贷的创立初衷是消弭银企信息不对称,为抵押资产和信用记录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扶持,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其实施效果基本实现了设计初衷。从目前情况来看联保联贷相对于一般信贷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利用联保企业的相互联系解决信贷客户搜寻难。联保企业往往彼此熟悉或有业务来往,成熟的企业关系网络以及联保体组建过程中企业的双向选择有助于银行更广泛、准确地获取企业信息,为银行批量营销、高效筛选客户提供了信息基础,大大降低了银行的搜寻和识别成本,提高了风险评估和信贷准入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二是借助联保企业的横向监督解决贷后监督难。联保企业的利益共同关系会使其格外关注其他联保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并积极向银行反馈,将有效克服传统模式贷后监督的一些弊端,以持续、贴身、便捷和主动的内部约束部分取代银行的外部监督,以网状多对多信贷监控网络替代原本银行到企业一对一的信贷管理模式,极大提高了贷后管理效能。三是通过联保企业的互联互保解决企业融资担保难。联保联贷充分挖掘熟人信息的价值,以互信、互督和互保为核心,分别从道义上、行为上和责任上对参贷企业形成硬性约束,有助于降低银行对抵质押的依赖,避免银行贷款“一放就没,一收就死”。四是依托联保企业的互助互利缓解中小企业经营难。联保企业以互保责任为纽带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在某一企业发生经营危机时,其他联保企业会竭尽全力为其提供帮助和救援,力争挽救企业生命和联保体信誉。这种互助机制能有效降低单一企业的经营波动性,提高企业存活率,真正实现银企双赢。

三、联保联贷模式的主要问题

联保联贷在经济运行平稳或上升时期能较好地展现其优势,一旦经济下行则会暴露其固有的一些缺陷。

(一)行业区域集中风险

目前同一联保体内企业同质化较为普遍,这类企业实力相当、行业相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旦遭遇行业或区域性经济危机易同时陷入经营、财务困境,导致信贷风险集中爆发。而联保企业缴纳的保证金相对于集中爆发的风险敞口杯水车薪,使得银行信贷资金面临较大风险。

(二)合谋套贷道德风险

联保联贷业务的突出优势之一是利用企业间的横向监督减轻银行的监督成本,提高风险控制和贷后管理效果。一旦联保企业合谋欺瞒银行,便会因横向监督失效而导致信贷风险失控,关联企业参与联保或牵头企业动机不纯都可能诱发此类风险。此外,连带偿付机制导致联保体内率先清偿银行贷款的企业将完全承担其他联保企业贷款违约的风险,早还无益的顾虑易使联保企业产生“博傻”心理,引发联保企业整体违约的道德风险。

(三)风险雪崩爆发效应

联保联贷中风险共担机制将原本分散的企业信用风险聚拢,联保体内一家企业出现危机后,不仅联保体内其他企业会由于连带赔付责任陷入资金链紧绷状态,在存在跨银行或跨行业的联保链时,还会传染其他联保体内企业,诱发风险雪崩式爆发,酿成行业性或区域性经济危机。

(四)逆向选择有损初衷

联保联贷寄望于通过企业联保来缓释银行风险,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水平,然而联保企业的逆向选择却会在联保体内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背离联保初衷。资质较差企业通常抱有博一把心态,参与热情较高,而资质较好的企业承担风险相对较大,参与积极性不足,劣进优退导致联保体结构蜕化、联保效果大幅下降。

(五)保证金要求亟待规范

联保企业缴纳的保证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释信贷风险的作用,但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保证金事实上起到一种杠杆放大作用,现实操作中一般保证金只覆盖单家企业最大贷款余额,如果单一联保体中企业数量过多,这种杠杆效应更加明显。二是在联保企业只以保证金形式承担有限连带偿付责任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利益连带关系不再牢固,横向监督和互助协作动力不足,违约成本也大大降低,使得联保联贷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几点建议

(一)加速健全监管体系和业务规范

首先,建立健全覆盖联保联贷业务的监管体系。监管部门针对联保联贷风险量体裁衣,制定科学审慎的监管工作流程和监管指标体系,提高监管效能。其次,制定业务实施和风险管理指引。监管部门会同银行对联保联贷业务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建立科学的业务流程和规范,提高各行业务运作和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进行更新升级,确保联保联贷业务健康平稳发展。

(二)全力化解各类业务风险

一是建立完善的准入机制,严防贷款集中风险。对联保体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地区进行风险集中度评估,对高风险或波动性大的行业限制准入;加大贷前审查和关联企业排查力度,杜绝关联企业参贷。二是建立严格的信用培育机制,防范道德风险。奖优惩劣,对信用记录良好、勇于承担联保职责的企业予以激励,对违规的企业施加禁止准入等惩戒措施,对合谋套贷的企业实施强制清退,并对首恶追加额外惩处。三是建立风险防火墙,阻断风险传播。严格禁止企业同时加入不同的联保体,在银行内不同联保体间和银行外部建立风险防火墙,防范信贷风险跨联保体、跨银行传递。四是控制联保体规模,防止风险杠杆过度放大。组建联保体时应严格控制单一联保体内企业的数量,尤其是在企业只以保证金形式承担有限连带偿付责任的情况下,避免因联保体规模过大而导致的风险杠杆偏高。

(三)多方合力扶持联保联贷业务

一是政府增信注资搭建联保联贷平台,如设立联保基金等,以政府信用和资金投入盘活联保联贷大局。政府通过划拨专款或对联保企业进行减税并将所减税款注保基金来提高银行和企业参与积极性,为联保联贷业务保驾护航。二是银政媒合作,利用行政和社会舆论力量奖优惩劣。通过树立勇于承担互助互保责任的企业典型,发挥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营造守信互助的社会氛围;对违约或恶意逃避互保责任的企业及其所有人进行舆论谴责。三是监管当局搭桥,建立银行业联保联贷业务交流平台。监管部门组织各商业银行建立联保企业数据库并定时更新,以便银行更准确地对企业进行准入决策和信用评估。

作者简介:李继宏(1962-),女,河南上蔡人,大学本科,经济师,建设银行河南信阳分行人力资源部经理。

上一篇:基于VAR模型的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性研... 下一篇:增值税扩围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