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25 06:45:06

手术室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手术室应用抗生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88

我院手术室前几年应用抗生素都是手术医生亲自带药或者手术中间要求给予抗生素,随着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疗效得到肯定后,自2006普遍执行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的制度,手术室积极配合有关科室,认真做好术前用药的管理,以确保抗生素合理、正确地使用,使抗生素在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中发挥最大作用。现将我院手术室应用抗生素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加强抗生素相关知识的学习

正确掌握用药剂量浓度用法: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将药品说明书收集归档,特别注意事项用红线注明以提醒重视。

将术前常用的抗生素作成一览表,品名、规格用法、注意事项等项目列表,此表简要明确,并不断更新补充。因为抗生素种类多,新型抗生素推出较快,商品名和化学名不太规范,而手术室护士接触药物相对较少,药物知识比较薄弱,要做到正确安全用药,并且达到预期效果还要不断学习探索。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间要掌握好

术前1小时或者麻醉开始后给予1次剂量。手术时间>4小时要追加1次。

有研究表明,术后3小时内使用抗生素几乎没有预防感染的效果[1]。必须在细菌污染之前,让组织建立起有效的抗生素浓度,使随后而至的细菌难以生存和繁衍。起到预防感染的效果。相反,在细菌污染之后,细菌很快繁衍(细菌倍增时间为8分钟),加上创伤影响正常的防御机制,抗生素进入创面困难,达不到控制和杀灭细菌的目的,因而预防感染难以奏效[2]。所以,在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上强调提前使用。

围手术期预防性给药的指征:围手术期预防性给药有严格的指征,一般说来,Ⅰ类切口不主张使用抗生素,但对于创面大、手术时间长、渗血多或一旦感染后果严重(如放置永久性假体、人造血管等)者可考虑使用;Ⅱ类切口均考虑使用;Ⅲ类切口必须使用。

应用抗生素前要和医生沟通

术前使用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不过应注意与麻醉用药的配伍反应。

麻醉前,给抗生素无不良反应后再麻醉;或等待麻醉稳定后再给抗生素(注意观察与麻醉指标不符的变化可能为抗生素所致)。

输抗生素的液体切忌作为麻醉给药的途径(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效能,如作为瑞芬或异丙酚泵入途径。

急症感染手术病人的抗生素应用:如化脓性胆管炎、胃肠道穿孔、肠梗阻病人,应积极问外科医师是否应用或带来抗生素,并尽可能在麻醉前输入,因感染中毒症状不有效控制,很难施行稳定的麻醉。

喹诺酮类抗菌素静滴速度不宜过快,每100ml滴注至少45~60分钟,术前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及有无过敏史,溶媒选择规范,最好量为100ml,并在输液瓶签上写明所用抗生素的名称、剂量、用法和皮试结果并签名。

对于应用电子版医嘱的科室一定要及时把临时医嘱单打印出来,并核对皮试结果和护士签名。要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汇报处理,避免与麻醉用药的混淆。及时在临时医嘱单上签执行时间和执行护士姓名。

讨论

虽然术前0.5~1小时应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但是已明确单纯病毒感染者不需预防使用抗生素;预防性给药的目的是防止1~2种细菌引起的感染,不能无目的地选用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来预防多种细菌感染;一般不用新型广谱高效的抗生素;时间较短的清洁手术尽量不用抗生素;在预防性用药的同时,必须重视无菌技术、手术技巧、消毒隔离、营养支持、心理、环境卫生等诸多因素。

参考文献

1袁纯,高群英,曹长列,郑世菲.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289.

2钱跃飞,孙慧芳.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在手术中的管理.当代医学,2007,1.

上一篇: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及实施要点 下一篇:小儿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