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作文能力提升的沃土

时间:2022-10-25 06:16:40

让生活成为作文能力提升的沃土

作文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将人们所见、所闻、所思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一门学科,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刻明白这一点,并在作文教学中立足生活,寻求创新,有效拓展作文教学空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强化了这一方面的分析、研究。

一、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中汲取精华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涉世不深,对社会的观察与了解还非常肤浅,这就制约了学生的写作训练。他们的脑海中缺少鲜活的案例,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下笔干涩,难以达到思路泉涌的效果。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匮乏。教师应当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提高学生社会感知入手积累生动素材,为他们的写作训练奠定基础。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生活的有心人,以自己敏锐的双眼去观察这个神奇的世界。一方面,笔者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物,如辛勤教育自己的老师,给予我们无私关爱的父母,友好相处的同学等等,从身边最熟悉的人入手,观察他们的肖像、言行,通过这样的观察在脑海中形成直观全面的印象,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将其描绘、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笔者还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发生的显著变化以及热点事件,从这些变化事件入手,从局部到整体,从各种细微的变化来发掘出更具深度的主题,为学生选题立意和积累素材奠定扎实基础。

二、整合社会资源,训练学生读写能力

对于初中生而言,读写能力低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有效突破这一瓶颈,需要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开展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对学生强化写作方面的训练,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使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帮助社区开展卫生突击清扫活动,协助文明城市创建开展不文明行为纠正活动,以及参与法制宣传、文明宣传等各类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走出校园的兴趣更高。在这些活动结束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回顾自己参与的整个活动,将自己感触最深的方面说出来、写下来,可以在班级组织汇报、交流,也可以通过日记、周记、活动感受等形式进行书面写作。结合这样的活动资源,学生获得了生动的素材,并且感触更深,语言组织以及写作活动都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获得了生动的素材,具有了深切的感知,读写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由此可见,将写作教学与各种社会活动资源紧密结合起来,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增加感知、提高写作技巧的一种重要途径。

三、开展作前形象指导,提高写作水平

形象的作前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这一点对于初中生而言显得更为重要。过去较长一段时期,语文教师在作前指导方面存在着生动性不足、形象性不高的问题,尤其是没有能够有效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作前指导处于低位徘徊的境地。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经常将作前指导活动搬离课堂,例如带领学生拜访身边的老军人,听他们讲述当年的英雄事迹。有了这样的素材与丰富的情感,在接下来的写作活动中,只要教师加以间架结构、表现手法、选材技巧等方面的简要指点,学生就能够写出一篇较好的文章。这样的作前形象指导与学生的生活感知联系更为紧密,尤其是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各类活动的过程中去直观感受、深入思考,对于提高学生构思能力、取材能力、立意能力、表达能力等具有更为明显的作用。

四、借助课外兴趣活动拓展教学空间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不仅要立足课堂教学,还要发挥课外兴趣活动的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这些方面的资源优势,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引导他们在课外通过一系列的兴趣活动来激发作文学习的兴趣,实现从整体上提升写作能力的目标。笔者指导学生建立了文学社团,将有志于学好作文的学生组织起来,并吸纳写作困难的学生加入进去,一方面在文学社团里相互交流写作方面的技巧经验,另一方面也组织学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开展对家乡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比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开展观后感训练。借助于这样的课外兴趣活动,学生能够将作文学习与生活积累、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写作能够扎根于生活这一沃土,获得源源不断的素材,使写作真正为写作能力的提升蓄后劲,蕴实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重视生活这一源泉与基础,让学生立足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有感而发,情由心生,更好地开展写作活动。

(江苏省滨海县通榆初级中学;224500)

上一篇:HiROS污泥资源化:为污泥处理寻找新钥匙 下一篇:简述会计从业资格制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