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快乐合作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催化剂

时间:2022-10-25 06:05:21

让快乐合作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催化剂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鼓励学生在自由表达和合作交流过程中深化语言认知感悟,形成正确学习思维和策略方法。很多教师通过对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的运用来为学生提供可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和任务,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实践交流中拓展思维和增强语言表达的激情。

1.营造“畅所欲言”氛围,鼓励互动表达

快乐合作,让学生有学习激情是首要前提。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人翁,就是要给他们话语表达的主动权和自由权。通过创设畅所欲言的表达氛围,让学生的学习激情更为高涨。

创设自由互动的学习环境氛围,更能够让学生在相互表达过程中形成敏锐的语言感知。首先,尊重学生学习自由天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无话不说,增强其表达的主动性。其次,围绕课程学习内容创设相似的表达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交流。最后,发挥小学生相互表达的作用,消除课堂学习的紧张感和畏难感。学生在这样畅所欲言的氛围中互动表达,能够有效活化课程学习内容,使得互动表达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一种自觉主动追求。

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更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外在环境。在义务教育教材《英语》 (译林版)三年级(下)Unit 5 “How old are you?”的“Story time”教学中,教师不妨让学生运用做游戏的方式来活化课程学习内容,建议同学间围绕“Can you guess how old am I?”来主动表达交流。可要求学生结合表达内容,运用书本中的数字表达各自的年龄,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运用。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并表扬他们的学习进步之处,让学生保持学习激情。

2.布置“富有情趣”话题,引导合作交流

《英语课程标准》鼓励教师通过运用任务学习途径来帮助学生深化认知感悟,让学习的体验过程融入互动交流之中。为学生布置可探究的学习任务,使他们在富有情趣的话题引导下借助合作交流来增强认知感受。

作为引导表达交流的引子,话题选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能够依据课程学习内容,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选择富有情趣的表达话题,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言。其次,合理确定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成员人数的确定上,一般以5人左右为宜,并且能够明确各个成员的不同学习任务。最后,给学生的语言表达明确相应的学习任务目标,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这种建立在同学之间的相互表达交流,一方面,能够更好 地凸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知晓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表达的实效性。

这样情趣化的话题布置,更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可能。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的Unit 6“ What time is it?”的“Story time”教学中,教师可布置如下的思考探究题目:①What time do you get up? ②What time is for class? ③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建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表达交流,并通过模拟情境表演的方式来深化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感知,提高语言表达实际运用效果。教师在设计情趣化的话题中,应该紧扣“多元化”和“探究性”,来鼓励学生深入合作探究,加深理解记忆。

3.关注“生成发展”需要,倡导平等互动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应该在关注学生语言学习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相互表达交流中,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要指导学生与教师大胆交流对话,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形成一种平等互动的教学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发展需要制定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方法,要求学生主动与教师对话交流。在实践运用中,应该围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积极情感激活来与学生对话交流。首先,教师应放下师者架子,多主动深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学生的好朋友,让学生能够感受教师的亲切和关怀。其次,关注学生的学习认知需要,多为他们设计相应的引导探究话题,让学生能够有合作的愿望,形成“我要学习”的积极意愿。最后,多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不断表扬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增强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更多体现了生本主义和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让快乐始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综上所言,快乐是课程教学人文化发展的必然需要,体现了生本主义和人文关怀,更是活跃课堂教学环境氛围的有效助推剂。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和积极交流合作更是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重要表现,能够更好地丰富课程教学内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玉带镇滨江小学)

上一篇:试论如何提高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效果 下一篇:数字故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