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模式

时间:2022-10-25 05:52:16

尝试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模式

概念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当我们感受数学语言的简洁美的同时,也拉大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数学概念有时也显得高深莫测。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禁得住追问,减少“似是而非”产生混淆?为了解决和实现让学生学好数学概念,我尝试了一些关于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模式.

一、数学概念的巧妙引入

概念的引出是进行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如何,将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而初中数学教材展现给学生的往往是“由概念到定理,由定理到公式由公式到例题”的三部曲,这一过程掩盖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

二、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

这种方法我想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应用,它不仅适合理科,可能在文科的教学中应用会更加广泛。比如在学习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时,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这个公共部分就被学生准确而快速的找了出来,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记忆。所以对这种的方法的具体操作我就不再举例子进行说明了。总之,通过一段的时间的教学和摸索,发现学生对这种方法的掌握程度是对好的,每节课都会准备不同颜色的笔,将所学的概念中的关键词准确的画出来,并能很好的理解和记忆。

三、自学理解+教师追问点拨

新课改下,自主学习成了迫切转变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也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一些学习方式,为了符合我校的课改模式,我在教师中尝试了这样一种学习概念的方法,所谓自学理解,顾名思义,就是每节课都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阅读教材先自学概念,将自己的疑点和困惑标注出来。教师追问点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后教环节,教师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在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程度下,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

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时,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我提出了如下问题:

1.在教材中两个问题得出的两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未知数的个数和最高次数各是多少?

2.你能根据描述“一元一次方程”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这两个方程的本质特征吗?

3.什么叫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4.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为什么规定a≠0?而没有规定b和c也必须不为零呢?

问题的提出都是让学生能更好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和类比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学习。

四、通过变式,突出类比,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变式训练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原理认为: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通过利用变式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

讲解对顶角的概念时基本图形是这样的: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理解这个概念,我又出示了一些变形形式:

帮助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既能促进新概念的自然引入,又能揭示已学过的概念的数学本质。因此,教师应注意概念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建立概念体系,促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不仅使概念得到了巩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五、剖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强概念的应用

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也只有通过解题,学生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概念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概念教学,使学生学习到某种思维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以下是我在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尝试和摸索的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课改模式:

概念教学的课堂模式:

(1)创设情境,巧妙引入,得出概念

(2)准确描述,揭示本质,确认概念

(3)突出特征,注重类比,理解概念

(4)挖掘内涵,拓展外延,巩固概念

(5)小结反思,课堂检测,提升概念

其实数学模式不能是一沉不变的,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努力去尝试符合自己的有特色的,有实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只有我们不断的研究和尝试,才会把最好的留给我们的学生。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学无定法,探究无止尽。新课标、新理念都需要我们更新观念,都需要我们无止尽的探索,为了让学生掌握系统而严密的数学概念,我们数学教师更应该勇于探索,力求交给学生万能钥匙。

上一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研究 下一篇:让创新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