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是福是祸?

时间:2022-10-25 05:45:10

【前言】人造肉是福是祸?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人造肉挑战天然肉 事实上,“人造肉”的概念早已有之。第一个提出此概念的是科幻作家拉斯维兹。在他的小说《双星记》中,“合成肉”是火星人引入地球的合成食品之一。更进一步的概念是丘吉尔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他曾说:“再过50年,我们就不用再做‘为了吃个鸡胸...

8月5日,世界首个用人造牛肉制成的汉堡问世,并在伦敦举行了试吃活动。两名志愿者品尝了这种使用人造牛肉、黄油、葵花籽油烹制的汉堡并给予好评。不过,这种汉堡造价极高,达到令人吃惊的32.5万美元。

然而,天价“牛肉汉堡”的诞生也引发了人们极大的争议,支持者认为以“人造牛肉”为代表的更环保更健康的人造肉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食物短缺问题,但也有不少人质疑这种昂贵的食物还存在包括安全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隐忧。

干细胞造出牛肉

这个诞生在实验室里的牛肉汉堡是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血管生物学家马克·波斯特数年来的研究成果。据他介绍,汉堡中的牛肉不是来自牧场,而是由从牛肌肉中提取的干细胞培育而成,培育过程采用了培养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医疗技术。

波斯特培育人造牛肉共分四步。首先,他从奶牛的肌肉组织中提取干细胞;然后在实验室里用营养液和促生长化学品培育它们,让它们生长繁殖;三周后,最初提取的干细胞已经成长为超过100万个干细胞,被转移到3个较小的培养皿里,而且这些干细胞已合并成大约1厘米长、0.5毫米厚的瘦肉丝,研究人员将这些肉丝聚集成小球,进行冷冻;最后等到肉丝积攒得足够多时,研究人员将它们解冻,压成肉饼,经烹调后就可以食用了。据说这种试管牛肉起初颜色发白,和真正的牛肉有所区别,于是波斯特的同事海伦·布里伍德向试管肉中添加了天然的肌红蛋白。后来,为了让它看起来、吃起来更像普通的肉,研究人员还在人造牛肉汉堡中加入了甜菜根的汁、面包屑、焦糖和藏红花。

人造肉挑战天然肉

事实上,“人造肉”的概念早已有之。第一个提出此概念的是科幻作家拉斯维兹。在他的小说《双星记》中,“合成肉”是火星人引入地球的合成食品之一。更进一步的概念是丘吉尔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他曾说:“再过50年,我们就不用再做‘为了吃个鸡胸、鸡翅就把整只鸡养起来’这种荒唐事了。我们可以在合适的媒介里分别培养它们。”

第一个“能吃”的人造肉出现在2000年,美国杜鲁大学支持的生物科学研究联合体用金鱼细胞培养出了人造鱼肉。2001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皮肤病专家韦特霍夫、内科医生艾伦和商人库顿宣布申请了制造人造肉的国际专利。他们的专利包括在肌肉细胞里加入胶原蛋白,然后把它们泡在营养液里,诱导它们分裂增殖。

2008年,荷兰政府出资400万美元资助人造肉实验。同年,世界最重要的动物权益保护组织动物伦理联合会(PETA)拿出100万美元,用于奖励2012年第一个“成功”把人造鸡肉投入市场的公司。“成功”的要求为:一是合成出味道和口感与常规鸡肉无差别的“人造鸡肉”;二是被批准生产的“人造鸡肉”成功地在美国10个以上的州进行商业化销售,其价格与常规鸡肉相当。

PETA支持人造肉的理由是:如果人造肉全面代替天然肉,就会有很多动物避免在糟糕的环境中成长,避免被屠宰的命运。理论上,从一头猪身上提取的肌肉干细胞可以培养出好几吨猪肉,且提取干细胞的手术对猪造成的痛苦很小。屠宰牲畜的场面确实让很多人不安,但对肉食的天然渴望又无法消逝。如果用人造肉代替天然肉,那么上面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而从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角度看,人造肉代替天然肉也有很大好处。牲畜的粪便会污染土地和水源,它们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而甲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畜牧业对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比如山羊会把草根挖出来吃,对草场的破坏很大。动物的蹄、角、骨、皮和内脏往往被丢弃,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据统计,美国的牲畜屠宰业每年会抛下14亿吨的垃圾。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则显示,当前全球陆地面积有30%都被用于养殖业(包括牧场和饲料田)。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中,有18%来自养殖业。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到2050年,肉类消费量将从2007年的2.84亿吨上涨到2050年的6亿吨,这无疑将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人造肉理论上不会造成这些问题。人造肉没有排泄物,不产生毛、皮、角、骨之类不能吃的东西,立体化生产占用的土地很少。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人造肉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因为人造肉将比传统畜牧业减少35%到60%的能耗、少占用98%的土地和少产生80%以上的温室气体。

同时,人造肉也可能比天然肉更健康。因为人造肉的生产过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而且还可以人为地控制肉中的营养物质,在生产的过程中可用健康的ω-3 脂肪酸来代替易导致高胆固醇的ω-6 脂肪酸。例如,鱼类的干细胞可以用来生产欧米加3多不饱和肪脂酸,再将这种物质和实验室里培养出的猪肉相结合,可以生产出既有肥肉味道,又不会造成高血脂和冠状动脉硬化的猪肉。

科学家说,这种人造肉可保证绝对干净,既可从根本上杜绝疯牛病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又可保证营养,同时减少饲养家禽带来的污染。更重要的是,还可能解决人类遇到的更为重大的挑战,如人口增长、粮价上涨等引起的食物短缺问题。

联合国也对这项技术产生了兴趣,世界人口将在未来的40年内增加到90亿,届时生活资料将不能满足所有人需求。目前,全球多个研究团队已在实验室里展开对人造肉的研究。近日在挪威举办的首届国际试管肉研讨会上,专家首次计划将其推向市场,并称在设定一系列技术标准后,人造肉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摆上超市货架,与传统的天然肉类争夺消费者。

味道、成本引争议

千好万好,如果人不想吃,全是白搭。据报道,俄罗斯的一位记者在荷兰研究人员还没来得及阻止之前,从实验室的培养皿里拿起一小片人造肉扔进嘴里吃掉了。他在描述人造肉的滋味时说:一是嚼不烂,二是没味道。原来,我们平时吃的肉虽然主要由肌肉细胞构成,但还含有存储脂肪的脂肪细胞,正是由于这些脂肪细胞的存在,肉吃起来才有滋有味。目前的人造肉还不能造出自然的脂肪,也就不能造出自然的肉类口感。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生物化学家艾利斯说:“肉的味道不光和基因有关,还和饲养动物的时间有关,一部分吃肉的快乐就来自复杂的肌肉和脂肪结构。它能否被复制仍然是一个问题。”

同时,也有专家警告说,实验室里培养出来的肉可能会对健康有所损害。英国最重要的有机农业组织“土壤联盟”的政策经理霍克里奇说:“新的技术会带来细微的影响,所以仍然需要监测。”她同时表示,有机农业要依靠谷物和牲畜的能量循环,把牲畜抽离这个系统会破坏生态。工业化生产人造肉可能需要在肉中加入一些物质,也可能产生一些新的污染,现在还无法预测。

人造肉的成本问题也备受争议。人造肉需要培养器具、培养基,各种化学物质和精确投放这些化学物质的仪器,以及严格的无菌环境,如果不能快速高效地培养肉,那么它就根本无法和“低科技含量”的传统畜牧业竞争。2008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干细胞研究专家范德伯格计算出,在实验室里每制造1千克肉,需投资500万美元。但波斯特对此反驳道,虽然他和同事们还没有确定商业化生产人造肉需要多少钱,但到了工业化生产阶段,人造肉会与天然肉等价或者更便宜。他的理由是,人造肉需要更少的土地和水,而且减少了皮毛、骨头、神经、内脏的浪费,所以可以比天然肉更便宜。

一旦人造肉在价格与口感上能和普通肉类媲美,人们就不用担心吃不上肉了,但问题是普通百姓会接受吗?有人说:“人造肉必须和真的肉几乎一样,否则我不会去吃。”有调查表明,美国有超过60%的消费者对人造肉表示反感,研究人造肉的工程师保罗·科斯尼甚至说,制造这些肉“就像将10万只鸡放入罐子,并注射大量抗生素”。相比传统鸡肉每吨1800欧元的价格,人造肉每吨3500欧元的成本并无竞争力。而在挪威参加首届试管肉研讨会的专家们也没亲自品尝他们在实验室中研发的成果。可见,要想让人造肉走上餐桌,并非易事。(本刊综合)

上一篇:《时空猎人》五大职业的自述 下一篇:谭靖夷:山水之间酬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