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超高分辨率扫描在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时间:2022-10-25 05:04:39

多层螺旋CT超高分辨率扫描在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基金项目:东莞市科技局医疗卫生类科研立项(编号:2008105150106)

作者单位:523573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医院

通讯作者:雷海花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超高分辨率扫描及重建技术在显示口鼻复合体解剖变异与相关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扫描模式UHRCT 6 mm×0.75 mm,螺距0.9,FOV 200 mm,层厚2 mm、层距1 mm重叠重建。对1272例患者采用超高分辨率横轴扫描后MPR重建冠状图像及直接冠状位扫描随机分组:(1)MPR 660例;(2)直接冠扫612例。两组图像分析对显示OMC的解剖、相关病变及图像内伪影干扰进行评估、比对。结果 1272例患者中1088例显示变异、病变,占85%;MPR组与直接冠扫组中有假牙与无假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MPR组图像中有伪影显示33例(5%),少于直接冠扫组中有伪影151例(2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研究解决了特殊情况下不能做冠状扫描患者的问题,在避免了假牙伪影干扰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达到充分显示OMC变异及相关病变的目的,为临床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 窦口鼻道复合体; MPR; 变异; 伪影

Application value research of multislice CT ultra-high resolution scan on displaying ostiomeatal complex LEI Hai-hua,XIE Qiang,LIN Huan-xi,WANG Mei,WANG Qun,DING Shu-min.Chang ping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57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ultra-high resolution scanning and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the display ostiomeatal complex anatomical variations and related The lesions application value.Methods Scanning mode UHRCT 6 mm×0.75 mm, pitch 0.9, 200 mm FOV 2 mm thick layer, layer, from 1mm overlap reconstruction.For 1272 patients using high resolution after a scan the horizontal axis of the MPR reconstruction coronary image and direct coronal scan MPR660 patients randomized: (1) MPR 660 cases; (2) direct coronal scan 612 cases. Two groups to display the image analysis OMC anatomical and related lesions and image assessment within artifact interference, compare.Results 1272 patients 1088 examples show variation, pathological changes, is occupied 85%. Saul MPR group and the direct group have dentures crown with no dentures no difference obvious (P>0.05) comparable, MPR groups have artifact image 33 patients (5%) less than direct crown scanning has the artifact 151 cases(24.67%)(P

【Key words】 Ostiomeatal Complex; 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 Variation; Artifact

鼻窦冠状位CT扫描能够较好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结构,已成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ESS)术前评估OMC解剖变异、判定病变位置、范围的主要方法,对FESS手术具有指导价值【sup】[1,2]【/sup】。当特殊情况下,如行动不便者、老年、小儿患者等不能进行俯卧和(或)过伸仰卧冠状扫描时,普通横轴扫描成像显示OMC结构达不到临床医生要求。笔者对1272例患者进行超高分辨率横轴位容积扫描后冠状重建(MPR)和直接冠状位扫描,分析其图像并作比对研究,探讨该技术成像在显示OMC变异、相应病变以及对诊断、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科2008年5月~2010年7月间行副鼻窦扫描患者1272例,其中男734例,女538例,年龄8月~71岁。包含行动不便、老年患者316例,少儿患者57例,假牙(补牙)患者549例。将1272例患者随机分为MPR组、直接冠扫组,两组假牙(补牙)比较,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随机分组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639>0.05

1.2 扫描方法 使用飞利浦6层螺旋CT机做鼻窦区扫描。:冠状位(为常规扫描),俯卧头后仰,下颌尽量前伸,头颅矢状面与中线平行,眶耳线与扫描线垂直或接近垂直,扫描从前至后,包括额窦前壁至蝶窦。横轴位:自然平卧,头颅矢状面与中线一致,眶耳线与扫描线平行,扫描包括上颌牙槽齿尖至额窦上缘。适用于行动不便、小儿患者及固定金属假牙患者。

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 mA,扫描模式UHRCT 6 mm×0.75 mm,螺距0.9,FOV 200 mm,层厚2 mm、层距1 mm重叠重建。

图像处理:冠状位直接成像,横轴位图像通过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采用骨算法软组织窗观察,同时显示骨结构及鼻窦黏膜,窗宽1500 Hu,窗位150 Hu。

1.3 解剖变异及鼻窦病变确认 变异(1)中鼻甲气化:中鼻甲水平部、垂直部存在气化腔。(2)钩突肥大、偏曲。肥大:钩突增生与中鼻甲、筛泡下缘间距或(和)筛漏斗宽度变窄≤2 mm;钩突内移:钩突角度<135°,外移>145°;钩突气化:钩突内出现气化腔。(3)Haller气房:眶内下缘出现气化腔。(4)筛泡过度气化。筛泡明显气化:筛泡内缘与中鼻甲外壁/筛泡下缘与钩突上缘间距≤2 mm【sup】[3]【/sup】。(5)鼻中隔偏曲。高位偏曲:中鼻甲前端以后、游离缘以上区域相对应的偏曲;此区域以下部位发生的偏曲为低位偏曲【sup】[4]【/sup】。

鼻窦病变(鼻甲肥大、鼻腔/鼻窦息肉、鼻窦炎、鼻窦肿瘤样病变)采用“有或无”的评估方法:即中鼻道区域、额窦、前筛房、后筛房、上颌窦和蝶窦有黏膜增厚、密度增高或积液等,不论其程度如何均为1例。

OMC变异与相应病变同时存在,则列入OMC变异内统计,相应病变不另计。

1.4 图像伪影甄别 选择冠状位图像,软组织窗(窗宽300,窗位30)观察,片内上颌窦、颌颞部软组织内能显示条状伪影者则有伪影干扰,上颌窦区、颌颞部软组织内密度分辨层次均匀则无伪影干扰。

1.5 统计学处理 两组比较用χ【sup】2【/sup】检验,P

2 结果

2.1 本研究1272例检查患者中,阳性(变异、病变)显示1088例(占85.53%)。阳性显示中: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变异196例(18.01%),鼻中隔偏曲386例(35.48%),鼻甲肥大117例(10.75%),鼻腔息肉75例(6.89%),鼻窦息肉61例(5.60%),鼻窦炎(真菌感染)217例(19.94%),肿瘤样病变13例(1.19%)及其他异物定位23例(2.11%)。

2.2 两组图像伪影分析,MPR组伪影明显少于直接冠扫组(表2)。

表2 两组中伪影显示比较(n)

注:两组比较,χ【sup】2【/sup】99.331,P0.000<0.01

3 讨论

3.1 显示变异与病变关系 窦口鼻道复合体(OMC)是近年来临床广泛开展鼻内窥镜手术后提出的一个新解剖学概念【sup】[5]【/sup】。它包括钩突、中鼻甲及其基板、中鼻道、半月裂、前筛房、额窦开口、上颌窦自然开口和鼻囟门。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通气和引流障碍是鼻窦炎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的关键,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变异可能是造成相邻黏膜持续接触,引起局部纤毛功能障碍致鼻腔黏液潴留而利于感染发生的原因之一【sup】[3]【/sup】。随着对鼻窦疾病认识的深入及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发展,国内许多学者对OMC解剖变异与鼻窦炎的相关性进行了更深入探讨。研究的文献表明,鼻中隔偏曲、额大泡、钩突增生(过长内曲)、Haller气房、鼻丘气房、中鼻甲气化、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都与鼻窦炎发生有极大关系【sup】[3~8]【/sup】。而功能性鼻内窥镜技术在恢复鼻窦上皮功能形态以及上颌窦、筛窦和蝶窦的通气、引流功能中应用广泛,大大推动了鼻窦炎的治疗进展。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复杂,部位深,肉眼检查甚至内窥镜下检查也难以窥其全貌【sup】[5]【/sup】,若术前对OMC解剖变异认识不足,可能造成手术损伤,产生严重并发症【sup】[2]【/sup】。冠状位CT扫描显示的解剖结构与鼻内窥镜所见一致【sup】[7]【/sup】,高分辨率CT扫描对这一复杂结构的菲薄骨壁和黏膜、含气腔及软组织均可清晰显示【sup】[8]【/sup】,能引导术者准确地经筛骨迷路进入邻近鼻窦。因此准确显示OMC的形态、变异及鼻窦区病变,对诊断及治疗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3.2 图像质量与临床意义 本组资料中,1088例清晰显示了OMC变异、鼻窦病变乃至其它病变,占85%以上。对扫描图像观察分析,发现了OMC变异的不同类型:其中额大泡、筛泡过度气化29例,钩突过长、内曲42例,Haller气房8例,中鼻甲气化117例。对副鼻窦炎进行分型诊断243例,判断鼻中隔偏曲位置、程度386例、鼻甲肥大117例及鼻腔(75例)、鼻窦(61例)息肉范围,诊断肿瘤样病变13例,同时观察泪囊、泪道情况。并进行眼科、神经外科异物定位23例,也获得满意的效果(图1、2)。

通常鼻窦CT直接冠状位扫描的图像已能显示OMC及鼻窦区病变,但会出现伪影干扰,这些伪影往往来自含钙较高的牙齿,特别是当一些特殊患者如带有固定假牙、补牙患者,扫描图像内伪影更加显著,常掩盖病变内细微情况的观察,以致影响对病变定性诊断。如副鼻窦腔内息肉与炎性潴留、肿瘤组织须由CT值来判断,真菌性副鼻窦炎中病变内的钙化影往往是定性的特征性表现(图3、4)。

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是对容积资料进行多个平面的分层重组,可以从任意平面及角度更为细致地分析不变的内部结构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sup】[9,10]【/sup】。采用超高分辨率横轴位容积扫描后重建冠状图像,与直接冠状扫描成像效果相同,不但能避免患者有固定金属伪影(假牙)干扰的影响,还较好地解决了冠状位扫描时因患者不能俯卧以及老人、儿童和受被动限制的患者因摆位困难造成的扫描困难、扫描角度不标准以及扫描不成功等情况;图像清晰不失真,完全满足临床对窦口鼻道复合体冠状位影像的观察要求,是冠状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解剖影像的一种改良扫描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张玫.窦口鼻道复合体影像学的研究进展.山东医大基础医学学报,2001,154:250.

[2] 刘亚群,王鲁仲,马晓蜂.窦口鼻道复合体HRCT扫描及其临床应用.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8(5):331.

[3] 刘贤,张革化.CT扫描分析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在鼻窦炎发病中的意义.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9,34(3):143-146.

[4] 姜菲菲,阎艾慧,王强,等.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关系的CT影像学研究.解剖科学进展,2010,16(2):135-137.

[5] 萧碧君,王海青.冠状位CT在窦口鼻道复合体与慢性鼻窦炎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1996,12(4):658.

[6] 李岩,姜辉.窦口鼻道复合体CT冠状扫描对慢性鼻窦炎分型的诊断价值.武警医学,2002,13(12):709.

[7] 孔勇刚,盛建飞,李磊华,等.197例鼻窦炎螺旋CT扫描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临床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11):491-493.

[8] 苏冠琴,周可,胡挽华.高分辨率CT扫描鼻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应用价值.内蒙古医学杂志,2001,33(3):200-202.

[9] 朱新进,曾惠良.霉菌性副鼻窦炎CT表现和临床、病理分析.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7):645-646.

[10] 李国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15.

(收稿日期:2011-04-18)

上一篇:视神经脊髓炎的相关研究进展 下一篇:妊娠合并子宫肌瘤70例的临床治疗及并发症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