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体制”与“聚焦教师”

时间:2022-10-25 05:02:14

“聚焦体制”与“聚焦教师”

教师的教育和素质与国家和民族的教育水平息息相关,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教师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在不断的摸索中制定教师教育政策,旨在促进教师教育发展,提升国家的教育水平。二战后,日本国内百废待兴,国家也重视教师教育的发展,制定一系列政策以促进教育水平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按照历史沿革,对中日两国教师教育政策制定内容展开比较,分析其政策制定的特点,并在比较中思考和借鉴。

一、二战后中国和日本教师教育政策和内容的比较

表1[1]和表2[2]所列出的分别是中日两国在二战后所制定的、对教师教育的发展具有影响的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说明了这两个国家在教师教育政策制定的政策特点。

通过两国相关政策的呈现,我们发现,中国的教师教育政策的特点是:围绕体制为中心点,从办学方向、学制建设、教学计划以及领导管理等层面来制定。日本的教师教育政策的特点是:围绕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教师素质培养以及教师专业化等层面来制定。两国教师政策最大的不同在于“聚焦”点的差异。聚焦的本意是使光或电子束等聚集在一点,本文引用聚焦的意义来体现两种不同的教师教育政策类型。中国的教师教育政策的特点在于,政策始终聚焦于体制上,通过体制的不断完善,不断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日本的教师教育政策始终聚焦于教师,教师是发展的主体,是教师教育政策制定的核心和出发点。在“聚焦体制”教师教育政策背景下,教师教育体制作为一种执行制度,带有控制教师发展的目的性,教师在自身发展中处于受控制的客体地位,在发展中处于间接受益地位。在“聚焦教师”的教师教育政策背景下,政策保障了教师教育政策的直接相关者――教师的社会地位、工作待遇、职业的发展要求等,教师在自身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直接实现了自身利益。

二、两种聚焦类型教师教育政策的影响

教师教育政策的最终目的无疑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国家教育整体水平。优化教师队伍,即保持教师职业有持续吸引力,发挥教师潜能,确保优秀人才从事教职。以上目的揭示了教师教育政策所应该具有的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力:第一,教师教育政策激励教师的影响力;第二,教师教育政策产生的社会影响力。

在“聚焦体制”教师教育政策中,体制成为了政策的焦点,体制是政策的直接相关主体,教师成了教师教育政策的间接相关主体。体制的发展成了制约教师发展的外在约束力,通过体制的不断发展来带动教师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就被固定在体制的框架内解决问题和改善条件。这种政策对激励教师的有效性方面将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政策制定者的偏好、意识形态、集团利益冲突等。在我国,由于教师工作的繁重以及整体偏低,致使教师社会地位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师范教育收费后,师范学校更无法吸引优秀生源报考。从2007年开始,国家开始在六所师范高校试行免费的师范教育,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3]但是,有学者指出,免费师范教育只能是整个教师教育政策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还需在教师政策的设计上,站在战略的高度,大力提高教师待遇,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营造全社会尊重、甚至追崇教师职业的氛围,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成为优秀的教师。[4]

在“聚焦教师”的教师教育政策中,教师是政策制定的焦点,政策的制定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作为直接相关主体的发展,教师个体受到了最有效的激励,教师能在政策的激励下,不断自发自觉地提高和发展自己。政策保障了教师的形象和地位,教师在社会中良好的形象和地位毫无疑问可以增加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个人价值自豪感。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因为经济的飞速发展,其他行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渐渐降低。但是,1974年日本政府《人才特保法》的制定,给予义务教育各学校教师特别优厚的待遇,以确保优秀人才从事教职。“其结果,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出现了志愿报考师资培养教学部的比例达到最高的盛况,参加由都道府县举行教师任用考试的报考者剧增,其竞争率也达到了战后的最高峰。”[5]

三、“聚焦教师”教师教育政策的启示和借鉴

在比较中可以看出,“聚焦教师”型教师教育政策有效地保持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维护了教师可观的工资收入、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形象,教师教育政策与教师不断的提升和发展的要求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实现了教师队伍优质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政策类型可以带给我们两个大的方面的启示:第一,对教师主体地位的认识;第二,教师教育政策制定的内容上的启示。

有学者指出,国内对教师教育的研究,大量文献是针对教师教育的体制与课程设置等问题,讨论较多的是教师教育的封闭性与开放性、师范性与学术性、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关系等等问题。[6]但是,教师才是和教师教育政策直接相关的主体,在制定教师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就应该认真思考:对于教师,什么是他们最关心的?什么最有可能激励他们?对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他们最需要什么?所制定的政策,就要紧密围绕教师主体展开,充分考虑教师主体受益的相关因素,有效的激励因素自然能保障优秀教师人才的来源,稳定教师队伍。

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要探讨,如影响教师教育政策制定的因素、制定的步骤,每一个步骤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采用何种政策制定模式等。但是,政策的内容和实施的效果要能有效实现教师的利益,维护教师的形象和地位,保护教师自身对从事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师职业具有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吸引力,才会有大量的优质生源乐于从事教师职业,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职业具有吸引力,教师质量精良,教育事业就具有了良性循环的效果。

政策的制定有自己的目的,政策的实施也要考虑实际效果。在制定教师教育政策时,把目标更多地聚焦到教师身上,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师队伍,维护教师社会形象和地位,营造出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注释:

[1][2]表格资料来源见以下两部著作:金长泽,张贵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专题史丛书――师范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陈永明.当代日本师范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杨颖秀,王智超.免费师范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建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6).

[4]陈中永,韩彦斌.我国教师教育政策问题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5]陈永明.当代日本师范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269.

[6]刘复兴.我国教师教育的转型与政策导向[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7) .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上一篇:兰芳桂馥 清茗飘香 下一篇:每天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