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时间:2022-10-25 04:42:0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摘 要 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全国各行各业积极投身到创业、创新的浪潮中来。作为优秀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广大研究生更加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中来。而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者的我们,更需要响应号召与时俱进,在工作中思考、摸索、探求,改进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响应“万众创新”号召的同时还为确保国家关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建言出力。本文主要对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管理模式的创新加以介绍和阐述。

关键词 创新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模式

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背景

我国于2006年着手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随之应运而生。此次改革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迫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做出相应改革。这是驱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社会原因。也许有人会认为目前来看尤其是近一年时间,中国的经济已经不能用高速发展来形容,但是我们要看到6.9%的经济增长量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的,正如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在回答中外记者问题时指出:中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降到中高速增长,仍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看是“鹤立鸡群”的。

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将于2016年3月3日在北京拉开帷幕,本次政协会议主要的目的就是请全国政协委员代表对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建言献策,确保“十三五计划”的顺利制定。在顺利完成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全面统筹规划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这一时间节点上所有国民在享受着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便捷舒适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国民政治思想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而作为社会思潮的排头兵,研究生队伍所面临的影响更加强烈。这就要求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担负起引导研究生队伍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提升研究生群体政治觉悟。所以研究生思想教育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延续传统思想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做出模式上的改革和创新,必将成为研究生思想教育必然趋势。

(2)研究生数量增长导致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无法保证庞大数量下的研究生质量优秀。这是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最直接原因。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绩令人书目,统计显示,从2001年到2010年这10年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6.52万人上升到53.82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4.02%,增长了2.26倍。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长相类似,我国研究生在学规模也得到了较快的增长,据统计显示,从2001年到2010年这10年问,研究生在学人数从39.33万人增加至153.84万人,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位。①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此多的研究生数量,需要有与其配套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先进的管理模式等等,因此在先前的传统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硬件设施老化、管理模式陈旧的一系列问题就将制约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所以由数量激增导致的研究生质量下降这一问题使得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3)信息科技迅猛发展,是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创新的间接诱因。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网络覆盖面扩大到无所不在的今天,对所有人的生活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研究生这个群体。这种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给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这要求高校在研究生的思想教育模式上做出相应调整,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管理的科学化程度,既要利用网络的优势条件,又要防范于未然,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将其消极影响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②

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几个方面

研究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大部分学习生活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因此各大高校必须守住研究生思想教育创新这块主要的阵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应主要从以下三点着手:

2.1 创新管理人才培养及选拔模式

人才是发展的基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放眼全国范围内高校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才的缺失,是制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大多数学校尤其是非985工程、211工程类院校,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而在研究生管理人员的方面,往往也不能够适应与日俱增的研究生数量。存在多个年级多个专业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甚至非专职辅导员的情况。而要解决这一现状必须加大专职人员投入力度,进而适应研究生与日俱增的数量。

同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兵在精而不在多”,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组建,既要满足数量又要符合质量。传统的研究生管理人才的选拔,往往是由校一级领导,通过讨论进而选派有行政管理经验或本科基层学生管理经验的在职教师担任,而这种选拔方式,忽略了研究生这一群体相对于本科生群体组成结构更加复杂、社会因素更加明显、个性差异突出的区别,采用相同的管理手段,其管理成效通常不尽如人意。

因此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应当量体裁衣,培养专门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才,选派上岗,专职担任高校中对于研究生思想教育的管理人员。这样做,不但解决了高校对于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方面人才的缺失,不至于高校从其他岗位选拔兼职人员,提高了高校教育整体的运作效率,同时培养出的专业管理人员更能够根据各个高校研究生实际情况,发挥专业特长,科学高效地完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 创新责任划分模式

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划分,单纯的统一规范是不可取的,因为我国目前高校建设的现状,由于种种原因存在高校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各个高校都有其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及客观原因包括研究生招生数量不同、研究生招生质量不同、研究生管理队伍组成不同等等,这些情况都导致无法使每个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面达到责任划分统一规范的程度,因此责任划分模式上的创新,更应该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因素进而制定。

但是无论怎么改革创新责任划分模式,都要把握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各二级学院、专业导师、学生干部及学生党员的责任联动信息共享机制。

学校党委作为学校最高一级权力机构,对高校内部所有方面教育管理都有最高的领导权力,因此应该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校党委应承担主要的领导责任及监管责任。研究生工作部作为高校内直接负责研究生日常教学管理的机构,担负着在校研究生的教学管理任务及生活管理任务,当然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任务,因此研究生工作部应该承担一定的领导责任和主要的监管责任。各个二级学院主要承担研究生学术及专业教育工作,在日常生活与教育学习中,是与研究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单位,因此这一环节应起到推动与促进的作用,担负起管理责任。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更为重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形成和提高觉悟的基础。③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因此,专业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最直接执行者,在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起到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应承担直接的执行责任。研究生学生干部及学生党员作为研究生群体中的一些先进个体,在研究生群体中起到模范表率作用,辅助负责研究生管理的老师及相关职权部门进行管理,同时也担负起一定监督责任。

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目标

《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不应急于一时,必须循序渐进,顺应时展潮流,并要求在创新过程中同样具备灵活性和可调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功在一时,利在千秋。各高校根据自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客观因素,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相应的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即符合研究生发展需求,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研究生的新要求,也符合各所高校切身利益。着手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目的在于更加合理地分配研究生培养系统中的各个职能,充分发挥各职能的作用及相互间协同合作的效用,开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并使其走上新高度,最终实现高校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多元协同合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职专责,思想政治教育科学高效的目标。

注释

① 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中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② 李怡萱.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问题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4.

③ 徐刚.综合改革背景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

上一篇:城市能源消耗碳足迹研究述评 下一篇:小微企业融资难背景下的银行信贷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