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25 04:39:48

甲钴胺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甲钴胺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8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入院后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仅单用甲钴胺治疗,治疗组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均治疗2周,记录入院前后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CV和SCV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甲钴胺; 疏血通注射液;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47%~90%,是糖尿病患者预后较差的重要因素,其发病与代谢紊乱和微血管损伤有关,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临床特征表现多种多样[1-2]。目前治疗方法多种,效果欠佳。本院采用甲钴胺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DPN,临床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内分泌科于2010年9月-2012 年9月确诊的DPN住院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平均(59.5±7.1)岁;对照组43例,其中男27例,女16例,平均(57.8±6.8)岁;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及确诊糖尿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DPN标准采用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DPN的诊断标准: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在糖尿病诊断时或诊断后出现的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表现相符;踝反射异常,针刺痛觉异常,振动觉异常,压力觉异常等。

1.3 排除标准 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神经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慢性酒精中毒及颈腰椎病变、脑梗死及下肢血管闭塞如坏疽等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

1.4 方法 所有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包括饮食控制、个体化运动,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积极对症降压、调脂药物等。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日本卫材株式会社生产)0.1 mg静脉注射,1次/d,应用2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日加用1次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公司生产)6 ml静脉注射,应用2周。测定指标:分别记录住院前后主侧肢体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主侧肢体的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

1.5 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前增加5.0 m/s以上或者恢复正常为显效;(2)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神经传导速度比治疗前增加小于5.0 m/s为有效;(3)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的改变为无效[4]。总有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MCV和SCV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MCV和S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CV和SCV均较治疗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DPN的发病机制至今还没有完全清楚[5]。目前研究认为,DPN的发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以神经纤维发生节段性脱髓鞘伴有轴索再生能力受损为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性,首先累及感觉神经,表现为肢体的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也可累及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相应的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到感觉和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脂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多元醇旁路的激活、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自由基形成过多和免疫损伤等[6]。体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以引起血液变为高凝状态,供应神经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肥大,血管壁增厚、血管腔狭窄,导致微循环障碍,造成神经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周围神经水肿、脱髓鞘及坏死,最终导致DPN症状的出现[7]。

甲钴胺即甲基维生素B12,能够通过甲基化参与体内的甲基转移,从而促进神经组织内的核酸、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髓鞘的形成需要磷脂,而甲钴胺能够促进磷脂的形成,从而能够修复损伤的神经髓鞘。有研究表明,外源性给予甲钴胺能够渗入到细胞内,从而刺激轴浆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轴突的再生,能够明显改善神经的传导速度[8],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的MCV和SCV均较治疗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甲钴胺和疏血通注射液可能通过作用于引起DPN的不同途径,改善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达到修复神经组织,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进而更有效地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的临床副反应,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DPN的措施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索建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38例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11,8(9):118-120.

[2]廖二元,莫朝辉.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79-1480.

[3]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4]蔡洁,董继宏,汪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07,14(3):302-305.

[5]邹俊杰,郑骄阳,赵瑛,等.仅一硫辛酸、前列地尔和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J].上海医学,2008,31(5):364-365.

[6] Verrotti A,Giuva T,Morgese G,et al.Topical Review:New trends in the etiopathogenese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Child Neurol,2001,16(6):389-394.

[7]牛润清.盐酸丁格地尔配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4164.

[8]张国华,廖晓凌,林杰,等.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03,18(21):1247-1248.

[9]时红波.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7):83-84.

[10]包志远,胡成民.疏血通治疗脑梗塞30例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0,10(1):308-311.

[11]索建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38例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11,8(9):118-120.

上一篇:益气养阴消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 下一篇:咪达普利和贝那普利降压作用及不良反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