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时间:2022-10-25 04:07:49

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摘要] 生命教育的缺失引起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文章立足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现状,从生命教育的认知、生命幸福观、生命的目标状况、生命的敏感事件、生命教育的接受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并就现状进行思考,提出对策。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独立学院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国生命教育工作发展中心在2009年11月公布了《中国体验式生命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提出,发展生命教育,旨在完善国民积极的生命价值观、人生观。具体落实生命价值意义教育,在保护国民自然生命的同时,加强人文生命教育,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中更凸现生命的真实、价值和意义,在有限的自然生命过程中发挥无限的力量,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真实的人生。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大学校园中,大学生抑郁、自杀、自残、虐待动物、校园暴力等现象频频出现,且自杀已成为大学生的第一死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迫切需要关注。关注的中心是大学生对生命的不尊重、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无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题。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

本研究从广东广州四所独立学院随机抽取327名学生,其中男生168人,女生159人;大一101人,大二92人,大三80人,大四54人。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问卷从生命教育的认知、生命幸福观、生命的目标状况、生命的敏感事件、生命教育接受方式五个方面18个问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27份,回收有效问卷319份,有效率为97.5%,问卷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在问卷调查同时,对“生命教育、生死学的认识”,“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对自杀原因的探讨”等问题做了深入访谈,有12位同学接受了访谈,目的旨在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教育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

1.独立学院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晰。统计得知,有68.45%的同学没听过生命教育,仅有8.47%的同学对生命教育有一点认识。对生死学的认识上,也基本相似,只有9.52%的同学对此有所了解。通过访谈,他们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自杀、他杀或者类似死亡形式层面,把生命教育仅作为自然生命来考虑,概念认识不全面、不准确。我们认为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一系列教育,不仅包括自然生命,也包括社会的、精神的生命。

2.独立学院大学生生活幸福感不高。统计显示:在生活满意度上,9.14%的学生对生活非常不满意,42.86%的学生比较不满意;在大学生主要心理感受方面,30.76%的学生感觉困惑迷茫,28.28%的学生感觉烦恼郁闷,14.93%的学生感觉空虚无聊。这些数据说明独立学院大学生生活幸福观较低,其原因表现为:(1)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良好,但与大学校园的集体生活发生了摩擦和冲撞,当集体生活与家庭的优越生活发生冲突、当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时,大学生就表现出低落的、负性的情绪状态。(2)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知识比较缺乏,没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人生目标不明确。这导致了生活幸福感的降低。

3.独立学院大学生生活目标状况不明确。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明确规划的为10.90%,没有规划的为59.20%;在大学生生活的主导因素中,父母期望为57.08%,自己的兴趣、爱好为21.16%,社会需求10.27%,命运安排11.19%,可见父母因素在学生的生活目标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对社会需求关注较少,且有不少比例的学生期待命运的安排。

4.独立学院大学生对校园敏感事件认识准确。统计表明,大学生在自杀问题上,61.78%的学生没有自杀的想法,32.43%的学生偶尔有自杀的念头。访谈得知,这部分学生也只是在情绪受到严重挫伤时才会出现自杀的想法,但很快可以调节。对待自杀事件本身,43.24%的学生认为是懦弱者的行为,30.42%的学生认为是校园的悲哀,13.51%的学生表示同情,6.77%的学生认为是自私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但也有6.05%学生认为自杀是勇敢的行为,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挑战。

5.独立学院大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知识的途径不明确。数据显示,57.04%的学生提出没有正式的接收方式,20.34%的学生认为在大学课堂中可接受部分这方面的知识,其它比如家庭、社会宣传、同辈讨论等方式较少涉及对生命的认识。由此,59.78%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且56.43%的大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是较好途径,由访谈得知,在心理学课堂设计生命教育课程,或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心理讲座和专题的等形式,大学生更容易接受。

四、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的思考和对策

1.重视生命教育涵义和内容的宣传,关注大学生生命教育。由调查可知,独立学院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不明确,因此,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首先要重视宣传的力量,让大学生正确理解生命教育知识。

2.开展生命教育是独立学院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在大学阶段中,大学生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但心理发展相对不足:大学生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与之伴随的抑郁、自杀、自残、性犯罪、虐待动物、网瘾、厌学等行为,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为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独立学院必须正视大学生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的实际,对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及时疏导,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和尊重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培养生命教育的师资力量,建立校园网络指导平台。大学课堂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心理学课堂,是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知识的主要渠道。但多数老师没有经过生命教育的专业培训,这样生命教育就成了边缘性和辅知识。因此,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的生命教育培训,让教师建立起生命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明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用专业的教育水平去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

4.提倡大学生进行体验式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生不是仓库,老师不是存放知识到仓库的人,它强调的不是结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实现,而多是通过个体体验实现的。体验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拓展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感受生命是如何存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通过开展户外生存训练、生命游戏、案例分析等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命的存在和价值。

5.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培养人格和谐统一的大学生。独立学院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学院――系部――班级三级体系,实现心理疾病排查、心理咨询和治疗、人格和谐发展三级教育目标。

五、结语

《纲要》指出生命教育是一种认知教育,即是以认知为发展基础的教育,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生命教育理念有共同的认知,并对生命教育发展的目标有相对的认同性,有共鸣才有合作和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心理教育工作中,独立学院的教师和大学生要把生命作为重要的主题来研究和探讨,并依靠多种力量和形式推动生命教育的开展,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生命教育工作发展中心.中国体验式生命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09,11.

[2]杨金玲.生命教育视野中的知识价值观[J].中国教育文摘,2008,(3).

[3]郑林娟.从大学生自杀现象谈生命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3).

[4]丁严.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江南论坛,2007,(4).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分析 下一篇: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障碍和体育疗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