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导入法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10-25 03:31:03

浅谈数学课堂导入法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课型、教学目标的不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

关键词:数学 课堂 趣味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恰当的导入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课型、教学目标的不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紧扣教学目标要求直接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学习 “弧度制”时,教师直接引入新课:“以前我们度量角时,规定周角的为1度角,这种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这样直截了当,可使学生思维快速定向,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

二、利用原有知识导入

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利用原有知识导入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找出新旧知识联结的交点,由原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导入新课。我们通常所说的复习导入、练习导入、类比旧知识导入等均可归入此类。例如:等比数列的概念可以类比等差数列导入,又如,学习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时,先复习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然后将椭圆定义中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的“和”改为“差”,问学生动点的轨迹是怎样的曲线,然后导入新课等。利用原有知识导入也是最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三、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就是把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游戏、谜语等传授给学生来导入新课。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趣味导入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讲述与新课相关的数学史,还可教育学生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例如:在学习 “二项式定理”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著名的“杨辉三角”,并介绍其发现的艰苦历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进而导入新课。

四、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是指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由学生观察数学现象,并思考与新课相关问题,再由教师点题引入新课。这种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棱柱与棱锥的体积”时,教师取等底、等高的三棱柱与三棱锥模具各一个,通过“装水实验”,让学生观察棱柱与棱锥体积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其它的各种等底等高的棱锥与棱柱体积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五、事例导入法

事例导入是选取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规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强调了实践性,使学生感觉到现实中处处充满数学。例如:在学习“对数”概念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我国政府在1980年提出要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因此,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7.2%。同学们想知道这个增长率是怎样算出来的吗?本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又如,学习“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时,可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室的墙壁、天花板、桌面、地面等之间的关系,积极发现了空间两个平面的两种位置关系。

六、悬念导入法

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例如:“等比数列前N项和”知识的教学,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折纸”这种活动出发,让学生体会一张薄薄的纸片只需对折不多的次数,其厚度就会大幅增长。教师指出“有一种纸板的厚度是1mm,只需将其对折23次其厚度就可超过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论断,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需要注意的是: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围绕问题,步步深入领会问题本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借助多媒体导入

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新课学习。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时,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三维动画模拟动态的多米诺骨牌的推倒过程,创设数学归纳法的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现象及其规律变得形象直观、趣味横生,此时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总之,“教无定法,教无定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型等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另外各种导入方法并不相互排斥,有时几种方法的融合会使教学更加自然、和谐,更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高中英语合作学习模式探索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