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阔大烦扰轻

时间:2022-10-25 03:04:48

“心若小了,事就大了;心若大了,事就小了。”

一句睿智的禅语告诉我们,大与小从来都是相对而言的,“事大”缘于“心小”,而若想“事小”就要“心大”,即用一颗博大的心来给种种烦扰提供一个尽可能大的参照背景。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把大山大海纳入视界,一些烦扰事不过是不足道哉的微尘草芥。难怪,很多遇挫之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暂时性挣脱纷繁的世事,独自与大自然互相拥抱“相看两不厌”。

歌德笔下的理想追求者浮士德在每次遭遇失败后都会回到大自然中恢复元气和重聚精力,大自然是他抚慰伤痛、重启征程的不竭力量。在中国古代,有如此想法和做法的更是大有人在。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只能做个州郡小吏而无法像其祖父特别是其曾祖父那样建功立业的陶渊明退隐南山,把“有志不获骋”的感慨稀释成“采菊东篱下”式的悠然恬淡。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苦闷郁结的他登上了西山,把“恒惴栗”的困境稀释成“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式的空灵玄妙。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被贬黄州的苏轼在一个明月窈窕的夜晚泛舟赤壁,把“早生华发”功业无成的忧思稀释成“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式的哲学思考。

此外,王维有终南山,孟浩然有鹿门山,白居易有西湖孤山,欧阳修有琅琊山,“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更是有长江、黄河,有燕山、泰山、巫山、庐山、九华山、天门山、敬亭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诗仙一语道出了一个哲理――辽阔的大自然让人的心胸也随之变得辽阔起来,而在如此辽阔的心灵背景下,所有的烦扰都看起来微不足道。

康德曾经提醒世人,观赏浩瀚大自然的最佳方式是仰望星空。的确,星空才是大自然最辽阔博远的壮举。新恒星的诞生,红巨星的坍塌,黑洞的吞噬,星体间乃至星系间的碰撞与融合……宇宙中的剧变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停息过,但这对于一个无限延伸的空间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在整体上星空依然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于是有了夜间我们看到的宁谧与祥和。

如此说来,中国古人所描绘的最辽阔的诗境应该出自南宋词人张孝祥的那首《念奴娇》――“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将西江水当酒,以北斗星为酒器,广邀天地万物做宾客,在临近中秋的一个月夜,张孝祥为自己举行了一场宇宙级的精神盛宴,而他那因遭谗而落职的郁闷也在宇宙大背景中得到了无限稀释。

阔大背景烦忧轻,因为大背景带来的是大景观,襟和大气象。心物相融,表里澄澈,唯有滤掉消极情绪,突破心灵障碍,才能以更加积极和富有正能量的精神状态来穿越生活中的一道道火线,毕竟,只有“不怕远征难”才可能会有“过后尽开颜”!

上一篇:兴发集团 行业回暖业绩改善 下一篇:投资人喜爱这样的企业